什么是大骨节病?如何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什么是大骨节病?如何预防?

李福鸣

红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 阿坝州;624400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多地流行起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大骨节病,该病属于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发育中儿童,具体表现为关节透明软骨变性、坏死或继发骨关节炎,病情严重时可致身材矮小、畸形,乃至终生残疾,在那个大骨节病流行的年代,我国多地纷纷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时至今日,大骨节病仍然影响着我国儿童的健康发育,所以,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说一说有关于大骨节病的知识。

一、什么是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49年俄国界标师尤林斯基初次在报告提出远东乌洛夫河流域的一例大骨节病患者,故该病最早被俄国称之为“乌洛夫病”,1854年,俄国军医卡辛前往病区进行调查,并于1861年总结调查报告,认为大骨节病是甲状腺肿的合并症,而1901--1902年,军医贝克夫妇经详细调查后断定大骨节病属于独立疾病。我国于1934年发现首例大骨节病患者,并指出该患者与俄国乌洛夫病为同一种疾病,因病人的临床特征为关节增粗、变形,故命名为大骨节病,民间称其为“算盘指病”、“矮人病”、“柳拐子病”。报道指出,全世界范围内仅有中国、朝鲜和俄罗斯存在大骨节病病人,而我国是病人最多、发病范围最广、病情最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的带状区,斜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13个省和自治区,2021年全国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研讨会指出我国仍有17.9万大骨节病患者,其中陕西省为大骨节病重病区,涉及10个区市、62个病区县、4194个病区村。从我国病区分布可见,大骨节病集中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以西藏、四川、青海为主,高纬度低于以内蒙、黑龙江为主,且在川藏等南部地区,大骨节病病区仅分布于千米以上高海拔地带,西北病区以黄土高原沟壑地带为主,陕西病区以数百米以上中高海拔地带为主,而在东北病区,则多为浅山区或丘陵地,以低洼潮湿地段为主。

大骨节病的基本病变为软骨变性、坏死,在此基础上发生增生、修复性改变、软骨内化骨障碍,致使骨生长发育停滞,最终导致关节变形,主要发病群体为儿童,临床表现为四肢关节增粗、变形、骨质破坏、增生硬化等病理性改变,可侵犯全身各个关节,以四肢关节为主,呈明显多发性特点,但发展缓慢,病程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度,第一度为手指关节多发性、对称性增粗,其他四肢关节存在增粗、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第二度在第一度基础上出现短指或短趾畸形、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增粗、变形等症状;第三度在第一度和第二度的基础上出现短肢畸形、身材矮小症状。

二、大骨节病的预防措施

大骨节病属于典型的地方病,确切病因不明,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故临床认为控制大骨节病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在于预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出现过一次大骨节病集中爆发情况,而爆发病区集中于自东北至西南的自然缺硒地带,所以,完全有理由推断大骨节病的发生与缺硒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在数十年的研究中证实大骨节病与缺乏硒元素密切相关,与健康人相比,大骨节病患者体内全血、血清、红细胞以及尿液中均呈现硒水平低下现象,提示硒摄入、吸收和利用不足致使机体长期处于低硒营养状态,影响硒蛋白和硒酶的正常功能,最终诱发大骨节病。硒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和器官中,是谷胱甘肽的组成部分,而谷胱甘肽分布于红细胞、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氧化物、自由基损伤的作用,进而保护细胞膜稳定性、完整性,有助于修复软骨病变,缺硒则会促使大骨节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预防大骨节病方面应将补硒作为首要任务,首先调节自然环境,通过提高粮食作物、蔬菜、副食品中硒水平来提升人体硒摄入量,进而提升硒营养水平,比如播种时在土壤中施硒肥,亦或是食用高硒鸡蛋、酵母、硒盐等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其次,提高社会经济水平,改善机体硒营养状态,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会对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营养状况等造成严重影响,而大骨节病被公认为“穷病”,从我国分布地区亦可见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贫困或偏僻”的地区,故应增加全民经济收入,提升营养水平,并加强大骨节病健康教育,说明硒元素与大骨节病的关系,增强保护意识,进而改善全民硒营养状态。

另外,结合大骨节病流行特点以及病区主食谷物、水质分析,认定粮食中镰刀菌和水质受到污染后产生的毒素进入人体后可致大骨节病,故应从改善水质、粮食卫生方面入手,水源条件充足病区,应改旱田为水田,主食大米,水源不足病区,改为进食高粱、小米,提倡多样化种植,改良粮食收缩、储存技术,主张快打快收、防霉防潮,提升粮食卫生品质;边远病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政策,避免病区居民使用自产粮,交通方便地区改变种植结构,鼓励居民由市场购入粮食;自然环境恶劣、不宜生存地区,将居民迁移至非病区,行搬迁举措,病区适龄儿童迁移至非病区学校就读,供应非病区自产粮食,行异地育人举措;改善病区居民饮用水卫生,实施打深井、增设过滤网等措施,并加强水源地保护。

以上为本文总结大骨节病有关知识,希望我国各地区坚持实行科学的预防举措,坚守忧患意识,持续控制大骨节病,直至其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