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1

 如何科学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

何俊

巴中市中心医院  636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发生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大部分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就会痊愈,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在急性期因严重的心率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导致死亡。在治疗的过程中,科学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远离疾病困扰。

一、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患者常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甚至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体格检查可发现:①心脏增大:病情轻者通常无心脏增大,重者可出现心脏轻到中度增大;②心率和心律的改变: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心率异常缓慢和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③心音变化:第一心音减弱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律样;④若同时有心包受累,则可闻及心包摩擦音;⑤合并心力衰竭的其他体征:肺部湿性啰音、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和双下肢水肿等;⑥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的体征。

二、病毒性心肌炎如何科学护理

1、一般护理

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心肌炎病人大多数心率较快,左侧卧位时病人因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加重心悸不适感。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给予半坐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合并低血压或休克的病人给予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脉搏低于100次/min,心电图示心肌无损伤,听诊无心包摩擦音,血沉正常。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症状护理

发热应积极进行降温处理,采用温水擦浴、醇浴、冰敷等物理降温措施,逐渐降低体温;体温过高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和病人一般情况,防止降温过快而发生虚脱。降温过程中,应注意更换病人的床单、衣服,防止病人受凉,督促病人多饮水,防止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

3、饮食护理

心肌炎病人的饮食应严格遵照低热量的原则以减轻心脏负荷。要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对心功能代偿良好的患者可给普通饮食或低盐饮食。心功能代偿不全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减少胃肠胀气。要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有水肿患者,水的摄入量每日应限制在1500ml以内。

4、保持大便通畅

尽量使患者每日排便1次。便秘时可给轻泻剂、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并嘱患者排便勿用力,避免由于用力排便的屏气动作,促使冠状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加重心衰或引起心跳骤停,以及脑溢血等意外发生。

5、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认识不足,对住院重要性缺乏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经心理解释疏导后,所有患者都积极配合做各项检查及相关治疗。病情较重的心肌炎患者,思想负担重,情绪不稳定,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只要积极治疗,大多数的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6、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应使用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发现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室早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都应及时采用利多卡因静注,当早搏控制后可继续以静脉点滴维持,以预防室速或室颤的发生。

7、合并心衰患者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吸入氧气以增加血液含氧浓度,改善缺氧症状。如有肺水肿存在,则在给氧的水封瓶内加入50%~70%的酒精,以便消除肺水肿时的泡沫痰对气道的阻塞。同时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擦伤或发生褥疮。

三、出院指导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师应嘱其出院后长期门诊随访(至少随访3年,对完全稳定的患者可终止随访)[3]。在刚出院的数月内,责任护师应告知患者限制有氧运动。待症状、体检、化验、心电图基本正常,才可恢复活动,一般休息3个月。对有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患者,休息时间应延长至6个月。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出院时责任护师应指导患者低盐饮食,限制液体摄入,以及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为预防疾病的复发,责任护师还应告知患者一些预防的方法,如注意牙齿卫生,避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建议患者注射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