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疏肝理气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刘文明

通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巴中 636700

【摘要】目的:研究疏肝理气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3-2022.03本院接收的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疏肝理气中药汤剂+常规西药治疗),各33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相较对照组中医症候(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少食)积分,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6.97%/对照组=81.82%)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在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治疗中,行疏肝理气中药汤剂+常规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推广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疏肝理气中药汤剂;常规西药;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该病诱发因素较多,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不规律、自身免疫等。患者发病后会产生上腹部隐痛、胀满、灼痛等表现,且若患者治疗不及时,随病情进展,易引发黏膜腺体萎缩、肠化生等状况,甚至引发癌变,危及患者生命。西医多采取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式虽可快速减轻患者症状,但患者停药后病情易复发,且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欠佳[1]。从中医层面而言,慢性胃炎属于“胃痛”、“痞满”的范畴,其可分为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脾胃气虚五类,其中肝胃不和型发生率最高。中医认为,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治疗应以疏肝养胃、活血止痛为主。疏肝理解中药汤为中药方剂的一种,即可发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效用,将其用于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比分析疏肝理气中药汤剂+常规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03-2022.03本院接收的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性/女性=15/18,年龄32-56(43.61±3.87)岁。观察组男性/女性=14/19,年龄33-55(43.75±3.93)岁。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奥美拉唑胶囊,0.2g/次,1次/d,口服;瑞巴派特,0.5g/次,1次/6-8h,口服。

1.2.2观察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法中药汤剂治疗,方组如下:柴胡、陈皮、川芎、香附、郁金、佛手、白芍各20g,青皮、枳壳(麸炒)各10 g,对于胃痛严重者,加用延胡索20g;对于胃酸较多者,加用吴茱萸10g、乌贼骨20g;对于嗳气频繁者,加用旋复花20g;对于恶心严重者,加用姜半夏5g、竹茹20g;加用胀气者,加用砂仁10g;上述药材加水煎服100ml,2次/d,口服。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候(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少食)积分,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2分;中度症状:4分;重度症状:6分。

(2)依据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状况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中医症候积分降低90%以上;有效:中医症候积分降低60%至90%;无效:中医症候积分降低60%以下。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24.0软件处理,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症候积分

    治疗前,患者中医症候(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少食)积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对照组中医症候(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少食)积分,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 1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s,分)

组别(n=33)

胃脘疼痛

腹胀

纳差少食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39±1.45

1.09±0.32

4.47±1.18

1.23±0.37

4.63±1.17

1.04±0.28

对照组

4.46±1.37

2.40±0.51

4.53±1.22

2.56±0.59

4.72±1.23

2.16±0.35

t

0.202

12.499

0.203

10.971

0.305

14.354

P

0.841

0.000

0.840

0.000

0.762

0.000

2.2临床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6.97%/对照组=81.82%)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 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n=33)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21(63.64)

11(33.33)

1(3.03)

32(96.97)

对照组

18(54.55)

9(27.27)

6(18.18)

27(81.82)

X2

-

-

-

3.995

P

-

-

-

0.046

3讨论

浅表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从中医层面分析,该病属于“胃脘痛”的范畴,该病诱发因素为思虑过度、情志不畅致使肝气郁结,肝病及脾,造成脾胃气机不利,运化失衡,进而引发厌食、胃脘部胀满、反酸等症状

[3]。临床研究证实,脏腑间生理功能遭受破坏,其原因为情志不畅,失于调达,肝气趁机侵袭脾胃,且脾胃互为表里,胃病即脾病,所以于此类病症治疗期间,需顾及肝脏,不论肝气犯脾还是肝气犯胃,其病因均位于肝,此类疾病治疗与肝脏间关系密切,因此,其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4]。本研究所用肝气犯胃中药汤剂治疗中,柴胡具备升阳举陷、疏肝理气的效用;陈皮具备降逆止呕、行气健脾的效用;川芎具备祛湿除风、行气开郁的效用;香附具备调经止痛、疏肝理气的效用;郁金具备解郁开窍、活血行气的效用;佛手具备理气和中、疏肝解郁的效用;白芍具备敛阴止汗、养血调经的效用;青皮具备消积化滞、疏肝破气的效用;枳壳(麸炒)具备破气除满、辛行苦降的效用,上述药材合用,可发挥疏肝止痛、行气开郁的效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症候(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少食)积分更低,总有效率更高,说明在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治疗中行疏肝理气中药汤剂+常规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症状。

综上,在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治疗中,行疏肝理气中药汤剂+常规西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梓坚.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1):155,167.

[2] 张世军,李涛.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2):143-146.

[3] 马瑜. 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淮海医药,2022,40(2):191-193.

[4] 王军. 柴胡疏肝散加减+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东方药膳,2020(2):126.

[5] 魏建新. 柴胡疏肝散加减辅治慢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9):1554-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