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中医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邹琴琴,邱钰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择取在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6名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随机计算机法将86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传统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一组为中医康复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中医康复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93.03%)高于传统组的效果(76.74%),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中医康复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传统组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医康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传统组护理满意度(69.7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康复护理的效果,并提高患者日常中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的关系。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康复护理;应用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大量研究证实,在给予冠心病患者必要治疗的同时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预后。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病”、“心痛”等范畴,经历代医家研究整理,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特色护理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疾病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在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6名进行研究,并取得患者的同意,报请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始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随机计算机法将86名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传统组,其中有男性患者28名,女性患者15名,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57.69±6.24)岁;一组为中医康复组,其中有男性患者29名,女性患者14名,年龄在41~80岁之间,平均年龄(58.11±5.96)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研究人员的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的差异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开展对比研究。

1.2方法

传统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嘱咐患者用药、指导患者的饮食、保持病房的环境整洁等。中医康复组则在传统组基础上使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1)情志护理:受冠心病长期病痛的影响而导致患者有不良情绪,进而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价值观,构建有效的、良好的信任关系。(2)中医辨证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给予辨证护理,对气阴两虚的患者多注意保暖,在饮食方面食用补气功效的食物;对气滞血瘀的患者多注意休息。另外要求对患者定期翻身叩背,避免出现压疮的不良情况,保障清淡的饮食和营养的摄入。(3)穴位敷贴:对患者腔中穴及心俞穴进行穴位敷贴,稳定患者的血液流通,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敷贴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查看,如有感染和溃疡的现象则不能敷贴;如正常则先消毒,然后再把药膏敷贴于穴位上,敷贴2~5 h。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疗效的评判如下:观察患者咳痰、心悸、气短、嗜睡、乏力、胸闷等症状,显效判定标准为护理后患者各项症状完全消失,又或者缓解80%以上;有效判定标准为护理后患者各项症状完全消失缓解50~80%;无效为缓解程度低于50%,或加重。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总共四项,分别是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使用问卷评定,主要分成十分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至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其中对计数资料由(%)代表,并使用卡方进行验证,而计量资料则由(x±s)代表,并使用t进行验证,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下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医康复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93.03%)高于传统组的效果(76.74%),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康复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中医康复组

43

19(44.19)

21(48.84)

3(6.97)

40(93.03)

传统组

43

10(23.26)

23(53.49)

10(23.26)

33(76.74)

x2

-

-

-

-

4.440

P

-

-

-

-

0.03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对比

通过下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医康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传统组护理满意度(69.77%),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护理满意对比[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中医康复组

43

22(51.16)

11(25.58)

9(20.93)

1(2.33)

42(97.67)

传统组

43

8(18.60)

18(41.86)

4(9.30)

13(30.23)

30(69.77)

X2

-

-

-

-

-

12.286

p

-

-

-

-

-

0.000

3讨论

中医认为,胸痹疼痛与时辰变化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故而胸痹护理工作可根据每日时辰的变化来进行相关操作。有研究通过对每日不同时辰胸痹患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胸痹患者的症状发展或者加重具有着显著的时间差异,与中医时间医学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理论相符合。故而临床护理时可根据中医时间理论来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时间和工作人员在岗情况。入夜后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当气温较低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协助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加强夜间的巡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此外,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经络外连肢节,内连腑脏,起到了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效果,而冠心病是由于心脉痹阻而导致的。中医外治疗法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活血止痛、通阳行气的效果。故而行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外敷等体表穴位刺激法均能够达到调理内在相应腑脏的目的。穴位贴敷以中医经络学作为理论依据,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状后用适宜的溶液调制成糊状或者膏状后,直接贴敷在穴位或者是患处。在用于冠心病治疗时多取㖞中、内关、心俞以及心前区疼痛处,临床治疗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康复护理的效果,并提高患者日常中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的关系,进而可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秀华,张弘兴.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11):3.

[2]刘丽玲.个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2):2.

[3]刘文凭.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8卷27期,127,129页,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