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韩晓彤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密山1583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住院患者血液不合格标本,涉及众多检测项目,分析其不合格原因,积极推广改进措施。结果: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血液不合格标本共计31800例,拒收原因含10个类别,主要原因为患者准备、责任问题、技术问题。总体不合格率由2019年的0.36%降至2020年的0.27%。不合格标本来源例数各不相同。结论:创建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分析、总结各关节管理、技术问题,系统培训、考核采集、运送标本人员,可使不合格率降低,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in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Han Xiaotong

People's Hospital of Misha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Mishan 1583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Methods: Collect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from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involving many testing items, analyze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and actively promote improvement measures. Results: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there were 31800 unqualified blood samples in total. There were 10 categories of reasons for rejection, including patient preparation, responsibility problems and technical problems. The overall unqualified rate dropped from 0.36% in 2019 to 0.27% in 2020. The number of unqualified samples varies. Conclusion: To establish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gularly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roblems of each joint, and systematically train and examine the personnel who collect and transport specimens can reduce the unqualified rat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inspection quality.

[Key words] Clinical test; Blood sample; unqualified; Cause analysis; Improvement measures

临床血液标本可影响诊断疾病准确性,然实际工作中,诸多因素可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使之结果呈现不确定性[1]。检验分析前应严格控制血液标本质量,防止其对后续诊治工作产生影响[2]。本文主要分析了血液标本影响因素及改进手段,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住院患者血液不合格标本,标本源自全院科室,涉及众多检测项目,如分子生物学、免疫、生化等,由医护人员负责标本采集工作。

1.2方法

1.2.1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原因可分为三大类,即患者准备、责任问题、技术问题,统计2019年1~12月(未干预前)、2020年1~12月(干预后)血液标本不合格数,并统计标本来源。

1.2.2改进措施

(1)积极推广《标本采集手册》电子化查阅模式。(2)公告不合格高发科室情况,强化培训全院医护标本采集。(3)重点指导高发科室,培训采样正确方法、下发提示资料等。(4)检验科与各科室总住院医师不定期交流沟通。2020自上述手段开展后,明显降低了其发生比例。

1.3统计学处理

SPSS18.0分析数据,计数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

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血液不合格标本共计31800例,拒收原因含10个类别,主要原因为患者准备、责任问题、技术问题。总体不合格率由2019年的0.36%降至2020年的0.27%,见表1。

表1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原因

2019年(n=5000000)

2020年(n=5000000)

技术问题

抽血量不足或过量

4725(0.945)

3400(0.680)

抗凝标本凝集

5115(1.023)

4320(0.864)

容器错误

2550(0.510)

2425(0.485)

标本类型错误

1485(0.297)

505(0.101)

标本脂血或溶血

1200(0.240)

860(0.172)

责任问题

检验申请信息错误

435(0.087)

430(0.086)

未能及时送检标本

455(0.091)

225(0.045)

无标本或空管

475(0.095)

245(0.049)

输液侧同侧采集或标本污染

270(0.054)

130(0.026)

患者准备

采集前患者准备问题

1230(0.246)

780(0.156)

2.2来源分析

不合格标本来源见表2。

表2  来源分析 (例,%)

不合格来源

总数(n)

不合格数(n)

2019年(%)

2020年(%)

临床检验类标本

1324136

5164

0.39

0.20

生化类标本

586170

762

0.13

0.11

免疫类标本

563143

1746

0.31

0.26

分子生物标本

85614

146

0.17

0.13

住院急诊标本

569920

3306

0.58

0.47

合计

3128983

11264

0.36

0.27

3讨论

表1显示,采集前患者准备、责任问题、技术问题为不合格关键原因,而技术问题含脂血或溶血、标本类型错误、血液凝集等问题。在众多原因中,采集技术问题发挥的作用较为重要[3]。经分析采集人员责任,可大体将原因分为输液侧采集、标本污染、无标本或空管、送检标本不及时、申请检验信息错误等[4]。在产生乳糜血原因判断时,实验室应及时电话沟通医护人员,进而了解是因患者静脉输脂肪乳或餐后采血,亦或是脂代谢异常等引发的乳糜血[5]。若因脂肪乳输注或餐后采血所致,建议停止输注或空腹状态下重新适时采血。若因脂代谢异常,可以医师需求为依据重新采样或检测,并于报告中详细说明[6]。责任问题中,护士于输液同侧采血,血清中葡萄糖、氯离子、钠离子等浓度增高,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变化,检测者极易发现[7]

表2显示,2019年急诊标本、检验类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0.58%、0.39%,因急诊标本源自危急重症患者,应及时送检标本,而采集此类患者时相对困难,加之检验复杂的项目,极易有错误发生;而针对检验类标本,在采集凝血检验、血常规、需抗凝的标本时操作较为严格,且标本比例相对较大,因采集人员掌握采集知识不足极易造成遭际过多或标本凝集,以致于影响标本。为使采集标本质量提高,经分析不合格原因、来源,针对性展开干预,经干预后2020年不合格率明显降低。

可见,创建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分析、总结各关节管理、技术问题,系统培训、考核采集、运送标本人员,可使不合格率降低,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宇勤. 临床检验室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 医疗装备,2021,34(17):52-53.

[2]易艳华,徐长志. 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1,13(01):25-27.

[3]高丽华.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1):93-95.

[4]高丽.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分析[J]. 人人健康,2019,(02):253-254.

[5]张晓霞.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8):181+183.

[6]鲁红卫. 500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2):46-48.

[7]刘洪波.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因素及改进策略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