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血常规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1

做血常规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田树林

达州市达川区亭子镇中心卫生院 635011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之一,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三种类型。白细胞检查能够直观的判断是否受到感染,如果有,那么检查单中的白细胞总数就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其中如果中性粒细胞升高,则提示有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升高,则提示有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那么说明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或是缺陷,抵抗力比较差。红细胞测定的项目主要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当这两项内容低于正常值时,就会导致贫血;而如果数值过高,则提示有红细胞增多症。在血小板测定方面,主要看血小板数量,如果高于正常值,则提示有血小板增多症;而如果数值过低,则表明患者可能有皮肤黏膜出血。

1 血常规概述

血常规也被称为“全血细胞计数”,能够统计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比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这是目前医学上十分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在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非常突出。那么该如何看血常规的化验单呢?(1)看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如果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数量远远超过正常值,那么就提示有炎症感染、过敏性疾病以及血液病等。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不同,分别承担着不同工作,如果其数值发生变化,其意义也有所不同;(2)看红细胞。红细胞承担着输送氧气的重要职责,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血红蛋白,在血常规检验单中,不仅要关注红细胞的数值,更要注意红细胞包含的血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偏低,那么则提示有贫血症状;(3)看血小板。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血常规检查中如果血小板的数量、形态体积等低于正常标准,则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比如受伤之后难以在短时间内止血,或是遇到磕碰就容易出现淤青。

2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

    (1)感染性疾病,比如病毒感冒、体内炎症等。血常规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判断是否有感染或细菌感染中 作用非常突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可以作为感染提示的重要参考标准;(2)贫血性疾病,比如贫血症、铁元素缺乏等。红细胞、血红蛋白是判断贫血的主要依据,有助于确诊临床疾病的成因、判断预后效果、评价输血效果等;(3)血液科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的判断。在血常规检查中,可以直观的查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之间的比例,有助于提升血液病诊断以及初步筛查的准确率;(4)身体器官问题,比如可以判断是否有脾功能异常。如果患者受肝病困扰,导致脾功能亢进,那么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就会低于正常标准,对于判断肝部疾病有着重要作用;(5)非血液病。血常规不仅可以查出血液疾病,同时也有助于非血液疾病的诊疗,比如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慢性疾病等,这类疾病往往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减少。

3 血常规注意事项

血常规也被称为血常规化验,通过抽取病人外周血,对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数量、形态和比例进行检查,以此作为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患有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如下:(1)在进行血常规检查之前,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主要是因为剧烈运动会让血液流动速度过快,正常状态下粘附在血管壁上的白细胞,会随着血液循环脱落,让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标准。如此一来,在读取血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2)尽量避免在饱餐和沐浴之后立刻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剧烈运动的原理类似,饱餐和沐浴之后人体内血液循环速度会大大加快,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会相应的增加;(3)不要大量饮水之后进行血常规化验,在大量饮水之后,水分吸收会进入到血容量,导致血容量增加,血细胞会被稀释从而导致浓度降低,在检查单中就会呈现出血细胞数量变少的“假象”,无法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4)一般来说血常规检查的采血部位为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要提前清理好采血部位,在采血部位干燥之后再进行采血;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寒冷,可以适当在采血处进行摩擦,等周围血管温度上来之后再采集血液样品;(5)血常规检查之前要尽量空腹,这里的空腹并不单纯指的是不吃早餐,而是在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就要避免油腻食物;前一晚八点之后应该禁止进食;体检当天早上,如果饥饿感比较强烈,可以只喝白开水;(6)体检当天尽量穿着袖子宽松的衣物,方便抽血时将袖子捋上去;衣服一定要干净,可以有效防止针孔感染;(7)在抽血完成之后应该尽可能伸直前臂,另一只手用棉球紧紧按住采血部位至少五分钟,不要通过屈肘的方式来止血,同时尽量避免捻动棉球,以防皮下淤血;如果抽血针眼周围处有青紫,可以在24小时之后进行热敷;为了防止感染,在采样之后的24小时内,针孔要避免沾水。

总而言之,血常规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为很多疾病的重要初步筛查手段,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也可以作为判断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检查过程中,有众多注意事项,需要引起患者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