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大便常规检查有这么多奥妙,看看你了解多少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简单的大便常规检查有这么多奥妙,看看你了解多少呢?

杨秋

石棉县人民医院 四川雅安 625400

大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用于诊断与筛查肠道疾病的检查方法,包括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正常的粪便的主要成分为消化与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水分、细菌等,其是通过全肠道,尤其是结肠直肠而形成的,不仅能够反映患者肠道状态及病理情况,也能够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某些全身疾病的诊断。但多数患者对大便常规检查的目的及意义了解较少,对此,本文对简单的大便常规检查的目的、作用及意义进行讲述。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大便常规检查

  1. 偶尔发生腹泻或长期发生腹泻的患者。
  2. 长时间存在便秘情况,且在用药后依旧没有改善的患者。
  3. 脐部周围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疼痛及消化不良情况者。
  4. 大便颜色、性状出现异常,如颜色呈现为酱红色、黑色、绿色或者陶土色,大便性状呈现为稀水状、脓血便或者黏液便者。
  5. 大便中出现大量且明显可见没有消化的食物,包括菜叶、油花等者。
  6. 存在疑似胰腺癌、结肠癌、胃癌症状者。
  7. 存在便虫史者。

二、大便常规检查的常见检查项目

(一)大便外观性状检查

正常人一般每天大便频次为1—2次,粪便的颜色呈现为黄褐色,形状大多为软泥状、圆条状或者圆柱状。婴儿的粪便颜色则呈现为金黄色或黄色。当因饮食不当或细菌感染时粪便的颜色、性状会发生改变,通过观察大便外观性状可对患者病情做出基本判断。常见大便颜色、性状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便性状呈现为稀水样、稀糊状,该种类型大便多见于急性肠炎、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

  1. 大便性状呈现为稀水样,颜色呈现为黄绿色,并且其中含有膜状物时可能为伪膜性肠炎。
  2. 粪便性状呈现为米泔样,且其中含有粘液片块,该类型多见于霍乱或副霍乱,该疾病属于重型传染性疾病,若出现该种情况应立即就医治疗。
  3. 粪便中存在鲜血,该种情况多见于结直肠息肉、肛裂、内痔以及直肠癌。
  4. 粪便中存在较多黏液,该种情况多见于直肠炎、小肠炎症。
  5. 粪便中存在脓血,该情况多见于局限性肠炎、立即、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6. 粪便颜色呈现为黑色,性状呈现为柏油样,且具有光泽感,柔软。该种情况多见于各种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潜血试验结果一般为阳性。若因药物所致粪便颜色呈现为黑色,且不具有光泽感,一般潜血试验结果为阴性。
  7. 粪便性状呈现为冻状,且表面似有一层膜。该种情况常见于因肠易激综合征所致腹部绞痛后所排出的粪便,也可见于细菌性痢疾。
  8. 经钡灌肠检查或钡餐后可对患者粪便颜色造成影响,导致其暂时呈现为黄白色。若新生儿粪便中存在乳凝块,且呈现为黄白色时提示为消化不良。

10.大便性状呈现为细条状或扁状。该种情况多见于直肠癌或者直肠狭窄。

11.大便性状呈现为羊粪状或者硬球状。该种情况常见于便秘患者或者老年排便乏力者。

12.大便性状呈现为粘液脓血情况时,多见于消化性溃疡、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

t0185ad948f529bcf26

(二)显微镜检查

  1. 红细胞检查:红细胞是临床上用于判断肠道是否发生出血的重要指标。正常粪便当中不会存在红细胞,若出现则提示消化道发生出血。若出血部位较高时,如上消化道出血时,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等物质随着其粪便排出体外时其成分就已经被分解与破坏,无法鉴别。结肠癌、细菌性痢疾、肠道炎症等疾病均会导致患者肠道黏膜发生肿胀,肠壁出现坏死、出血等情况,使得粪便中出现红细胞。对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肠道感染性疾病,在个人卫生、饮食等方面应加强管理,减少细菌感染引发肠道出血等症状。
  2. 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是人体抵御细菌、病毒等外来侵袭机体的重要防线,人血液中所含有的白细胞按照类型可划分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当中性粒细胞数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人的粪便中并不会含有白细胞,或偶尔含有少量的中性粒细胞。若患有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性疾病时人所排出的粪便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增加。而白细胞的数量一般能够反映患者的肠道炎症严重程度。普通肠炎时,粪便中白细胞含量会少于15个/HP,且呈现分散分布的情况。若粪便中白细胞含量较大,则多见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且会伴随红细胞。肠道感染大多是饮食卫生不洁引起的,对此应注重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养成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的习惯,在选择食物时应以新鲜为主,并对食材进行清洗,避免蔬菜、水果上残留农药,引发肠道感染疾病。
  3. 巨噬细胞检查:当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后,其体积会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其吞噬性也会增强,能够将细小颗粒、白细胞、细菌、红细胞等吞噬,由此其被称为巨噬细胞。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一般可查看到巨噬细胞。
  4. 细菌检查:正常人粪便中均含有大量的细菌,多数为正常的菌群,主要包括厌氧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具有稳定性,其能够与人体生态保持平衡。若因多种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就容易引发肠道疾病,使得粪便中细菌数量、种类分布异常。该种情况多见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者。细菌检查能够鉴定与明确导致肠道疾病发生的致病菌。
  5. 寄生虫卵检查:该项检查是诊断是否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最直接依据,粪便中常见的寄生虫卵包括蛲虫卵、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等。
  6. 食物残渣检查:一般情况下食物残渣在随粪便排出人体外时已经消化成细小的颗粒,若食物没有充分消化,在显微镜下能够发现脂肪小滴或者淀粉颗粒。该种情况一般见于胰腺癌、胰腺炎。

1651893356899

(三)潜血检查

潜血检查能够检查出隐藏在患者粪便中的血红蛋白或者红细胞,是检查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方式与指标。隐血试验能够在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大肠癌、胃癌等疾病中的应用能够为临床诊断消化道是否发生出血提供支持,同时该项试验也是筛查大肠癌的重要手段。隐血是指消化道内出血量较少,以肉眼的方式看不见粪便中是否含有血色,而在显微镜下不可见红细胞出血情况。在消化道癌症早期阶段进行潜血试验,有20%的患者能够检测出阳性,而晚期阶段阳性检出率可达到90%以上。此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同时需要注意,隐血试验有时会出现假阴性,主要受到鱼、大量绿叶蔬菜等食物的影响。

三、大便常规检查常用指标

  1. 粪便颜色:成人正常粪便颜色呈现为黄褐色,婴儿正常粪便呈现为金黄色、黄色。若颜色发生异常,如呈现为红色、绿色、黄绿色或柏油色,则需尽早就医检查。
  2. 粪便形态:粪便正常形态为软便。若出现水样状、粥样、米汤样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3. 胆红素:若该项检查指标呈现为阳性,一般多见于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4. 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若该项检查指标为阴性则判定无致病菌,若为阳性,一般多见于肠结核、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t017c8bedd951e72914

四、大便常规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接受大便常规检查前3天应避免食用不易消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等。
  2. 在留取粪便标本时应注意尽量避免尿液混入,或者进行灌肠或食用药物而排泄出的粪便。同时用于采集标本的器皿上应避免出现水分,水分会对细胞成分造成影响,尤其是血液中的成分。
  3. 在采集大便标本后应立即送检,避免标本留置时间过程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4. 控制标本采集量,不宜采集过多,应尽量选取发生病变的地方,如出血的部分。对外观存在异常的粪便,在采集时应尽量采集具有黏液或异常的部分。若粪便外观无异常,可在粪便内部及表面不同部分进行多次采集。

综上,大便常规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肠道疾病提供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及性状,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检查。同时,应做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的管理,避免因饮食不洁等因素增加肠道感染性疾病,对生命健康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