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

吴继敏 ,吴娣娣(通讯作者)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究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法:关于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中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合计60例,截取诊治起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根据其年龄大小区分为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各30例,就两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和肝功能等级评估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的咽部充血、咳嗽等不良症状发生率进行对比,获知学龄期组较之学龄前期组居更低(P<0.05);就治疗前两组关于肝功能等级的评分对比不具显著差异(P>0.05),经分组治疗后学龄前期组较之于学龄期组呈现更高(P<0.05)。结论:BE病毒感染患儿的病症会因年龄差异而表现不同,该疾病对学龄前期儿童的危害更大,需尽早确诊病情并采取有效治疗,降低疾病对患儿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EB病毒感染儿童;抗病毒药物;药物应用

近年来EB病毒感染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具体病症表现会因患儿年龄的不同而各具差异,也存在部分患儿终身携带病症却无病症表现,唯有通过实验室检查时才会发现病毒的存在。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学龄前期儿童,在其首次发病时临床病症表现不明显,而对于学龄期儿童该疾病则被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会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可于携带者体内终身存在,一旦携带者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则会生长复制,导致身体发生相关病症[1]。EB病毒感染在秋末初春时节发病率更高。EB病毒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的主要病原体,被感染的患儿多表现为发热、咽喉炎、疲乏和无力等,同时EB病毒感染和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以及鼻咽癌有一定的关联,需尽早对疾病进行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2]。本文特选取了60例确诊患儿,探究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现将试验数据整理汇总并示以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主要围绕60例我院中确诊的EB病毒感染患儿开展,截取时间轴于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间,根据年龄差别将其区分为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各30例。学龄前期组中,男童和女童各自进行了19例和11例的选取,年龄含括了3~6岁范围,均值经分许所获为(4.51±1.02)岁;学龄期组中,男童和女童各自进行了18例和12例的选取,年龄含括了3~6岁范围,均值经分许所获为(4.46±1.06)岁。以上两组患儿的家属均已知晓同意参与该次试验。

1.2方法

对患儿进行抗CA-IgM抗体检测,若结果显示阳性则为EB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或对其进行的CA-IgG抗体检测,结果为低亲和力抗体也为确诊病例[3];在患儿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双份血清检测,结果示为CA-IgG抗体效价以4倍以上数据增长为确诊病例;或当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值阳性数据远超过上线为确诊病例。

1.3观察指标

(1)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主要展开对两组咽部充血、咳嗽、肝损伤、皮疹症状发生情况的对比;(2)肝功能等级评估值对比:依托肝功能分级标准(CHILD-pugh)量表就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行以对比,满分10分,得分与肝功能良好程度成反比。

1.4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中,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实施χ2 检验,当P<0.05意味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

   就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咽部充血、咳嗽等症状发生情况展开对比,获知学龄前期组较之于学龄组具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不良症状发生率观测值对比[n(%)]

组别

咽部充血

咳嗽

肝损伤

皮疹

总发生率

学龄期组(n=30)

1(3.33)

1(3.33)

0(0.00)

0(0.00)

2(6.66)

学龄前期(n=30)

3(10.00)

2(6.66)

2(6.66)

1(3.33)

8(26.67)

χ²

-

-

-

-

4.320

p

-

-

-

-

0.038

2.2肝功能等级评估值对比

   采取治疗措施前,两组的CHILD-pugh评分不具显著差异(P>0.05),经分组区别治疗后,学龄期组评分较之于学龄前期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肝功能等级评估值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学龄期组(n=30)

8.24±1.31

4.58±0.76

学龄前期(n=30)

8.28±1.28

6.38±0.85

t

0.120

8.647

P

0.905

<0.05

3讨论

学龄前期儿童相较于学龄期儿童更容易遭到EB病毒入侵,由于该年龄阶段儿童在幼儿园或游乐场接触病毒机会更大,容易出现交叉感染[4]。并且患儿的身体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身体抵抗力较低[5]。并且病症会因年龄差异而具有不同表现,发热、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均为典型病症,淋巴结肿大会使全身淋巴细胞受到损害[6];咽部充血会引起咽喉壁出现红肿,或会出现少许白色分泌物;眼睑水肿为常见病症,发病初期则会出现,部分儿童眼部还会有异常分泌物产生

[7]。需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还未发明该疾病预防疫苗,但有数据显示,可给予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药物治疗,其主要是发挥药物抑制病毒聚合酶的作用,来破坏DNA链的延伸,以此达到治疗效果[8]。在进行治疗时,只能减缓病情的发展,但并不能缓解病情严重度或减少治疗时间,因此除了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应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抑制剂药物进行综合治疗[9]。EB病毒具有强大的寄生性,主要依赖宿主细胞完成代谢和生长,因此阻断病毒复制的药物通常也会影响到宿主细胞的正常生长,从而对患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本次试验中,学龄前期患儿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以及肝功能评级评分均较与学龄期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60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观察分析,可知病毒感染症状受到年龄的影响,临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宋岐,张文锐,宋燕青,等.165例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0,17(1):85-87.

[2]马晓朋.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21,48(3):58-60.

[3]闫江泓,王乐,贾莉,等.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J].检验医学,2020,35(4):94-96.

[4] 袁勇, 付燕, 赵梦茹,等. 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治疗的临床实践[J]. 儿科药学杂志, 2021, 27(7):5.

[5] 于风岭, 肖亚, 郭景淑玉,等.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EB病毒感染的免疫功能状态探讨[J]. 医药前沿, 2021, 11(17):2.

[6] 刘满菊, 李园园. 13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研究, 2020,12(10):28.

[7] 戴红梅. 原发性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分析[J]. 医药界, 2020,7(9):2.

[8] 赵芮, 李小青, 马凯,等. 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性肠炎一例[J]. 中国基层医药, 2021, 28(12):4.

[9] 郭杰, 董慎山. 住院儿童EB病毒感染疾病谱及合并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