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入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单侧入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邬国林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入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双侧入路PVP治疗,实验组采取单侧入路PV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中的透视次数、手术平均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单侧入路PVP和双侧入路PVP治疗的治疗效果无较大差异,但单侧入路在透视次数、手术平均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方面相比双侧入路患者有更大的优势,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单侧入路PVP;双侧入路PVP;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进行性、代谢性骨折疾病,疾病特点为骨量减少、骨脆性提高、骨强度降低等,会造成骨微结构的损坏,造成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头疾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会造成患者的脊柱后凸畸形、顽固性疼痛等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措施,通过在椎弓根穿刺灌注骨水泥能够促进塌陷的椎体复位,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疼痛小、安全性高的优势。经皮椎体成形术包括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两种方式,但关于哪一种入路方式的治疗效果最佳,临床没有确切的定论。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侧入路PVP手术和双侧入路PVP手术的治疗效果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1例。实验组有男性28例、女性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85±2.62)岁,腰椎骨折患者有20例、胸椎骨折患者有31例。对照组中有男性29例、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05±2.58)岁,腰椎骨折患者有21例、胸椎骨折患者有30例。纳入标准:患者通过CT、X线确诊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发生骨折在7天内。排除标准:椎体后侧不完整、属于病理性骨折,患者神经根和脊髓受损、脊柱严重变形或侧弯,为血液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患者均采用俯卧位,用C臂机透视定位伤椎的节段,并且在体表做好标记。实验组:实验组采取单侧入路PVP治疗。用1%浓度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在透视下在伤椎根外侧上方进针治疗,置入套管针后调整进针的方向以及深度,通过椎弓根达到椎体前3/4位置,在正位透视确定针尖略过椎体中线后,退出针芯。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到病变的椎体中,直到扩散到骨皮质,慢慢撤除穿刺针在椎体中部进行注射。椎体中的骨水泥扩散到椎体中后部停止,在透视的情况下保证骨水泥弥散超过椎体中线。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针,进行切口的缝合[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双侧入路PVP治疗。患者的手术体位、麻醉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与实验组相同,区别是对照组需要在C臂透视的情况下进行双侧椎弓根穿刺,置入套管针后调整进针的深度和方向,通过椎弓根到椎体前3/4位置,注射骨水泥,等到骨水泥弥散到骨皮质后停止,然后在椎体中部进行注射,椎体中的骨水泥扩散到椎体中后部停止。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患者改善骨质疏松的治疗[2]

1.3评价标准  评估患者的手术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身体疼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评估患者的机体功能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结果,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中的透视次数、手术平均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透视次数(次)

手术平均时间(min)

骨水泥注入量(ml)

实验组

51

21.25±3.62

28.53±5.33

3.21±0.45

对照组

51

35.69±4.14

37.52±4.69

5.82±0.58

t

8.925

9.632

8.052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脊柱影像学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脊柱影像学指标对比

脊柱影像学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椎体后凸Cobb角

手术前

34.25±5.62

23.52±3.26

0.625

>0.05

术后12个月

34.82±5.14

23.47±4.25

0.825

>0.05

椎体高度压缩率

手术前

17.52±2.52

12.52±1.52

0.714

>0.05

术后12个月

17.72±2.33

12.65±1.36

0.692

>0.05

视觉模拟评分

手术前

8.62±0.52

2.25±0.15

0.821

>0.05

术后12个月

8.43±0.58

2.33±0.24

0.778

>0.05

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

手术前

74.52±6.26

26.52±4.52

0.761

>0.05

术后12个月

75.05±6.51

25.81±4.15

0.814

>0.05

3讨论

双侧入路PVP手术治疗的骨水泥分布较为均匀,但是在实施双侧椎弓穿刺会提高手术时间,而且需要反复确定穿刺的位置和椎体内骨水泥弥漫情况,导致骨水泥注入量和透视次数明显提高,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单侧入路的手术操作比较简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以及X线照射的时间,单侧入路注射骨水泥也可分布在整个椎体,不会出现骨水泥偏向一侧的问题,与双侧入路的椎体强化效果相同[3]。单侧入路手术对椎体压缩程度和椎弓根形态造成的影响较小,选择的穿刺位置比较靠外,穿刺针在椎体前中1/4~1/3的位置,椎体前后左后都可以均匀的分布骨水泥。

临床为患者实施单侧入路PVP治疗需要严格掌握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包括骨质疏松性骨折引发的邻近椎体骨折、无神经损伤的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禁忌证包括伴随神经损伤的骨折、有出血倾向、椎体压缩程度75%以上、穿刺区域感染、椎体后壁骨折破坏等[4]

综上所述,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单侧入路PVP和双侧入路PVP治疗的治疗效果无较大差异,但单侧入路在透视次数、手术平均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方面相比双侧入路患者有更大的优势,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浩.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01):146-149.

[2]黄跃华,董冬.单侧入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6):1417-1420.

[3]万里甫,王海峰.单侧与双侧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颈腰痛杂志,2018,39(04):451-454.

[4]薛威.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0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