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廖健

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行为干预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6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评分相比,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两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较低的为观察组(P<0.05);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执行力,改善患者自我效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行为护理;自我效能;健康行为;负面情绪;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value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Methods: For 12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the parity method was pided into two groups, including 6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behavioral nursing, respectively,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self-efficacy and health behavior score, th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P> 0.05), and the lower nursing score (P <0.05), with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Behavioral nursing for CHD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health behavior execution, improve patient self-efficacy, relieve bad mood,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havioral care; self-efficacy; healthy behavior; negative emotions; satisfaction

    冠心病的发生除外部因素外,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内在病理机制,患者以缺氧、心绞痛等为主要症状,发病后常采用口服用药、介入手术等方法治疗,旨在维持患者正常心功能,恢复正常的心肌供血与供氧[1]。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期间,良好的行为干预措施必不可少,通过行为护理可快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如戒烟戒酒、规律运动等。为进一步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24例患者为对象,采用两组对照试验,展开下述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奇偶法分为两组,每组62例,选取时间:2021年4月-2022年7月。对照组:男性、女性各32例、30例,年龄38~72岁,平均(55.69±4.12)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30例,Ⅲ级12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33例、29例,年龄39~71岁,平均(55.60±4.0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30例,Ⅲ级10例。患者资料齐全,组间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到位:病房时刻保持整洁,定时更换床单被罩、窗帘等,每天早晚开窗通风;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增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详细介绍冠心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病情。(2)康复期间患者禁止食用浓茶、咖啡等食物,锻炼期间佩戴心率监测仪,发现患者心律异常立即停止锻炼。(3)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尊重患者隐私,理解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针对患者情绪变化,采用轻音乐、看书、练习书法、正念冥想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纾解患者负面情绪,进而促进患者的配合医护工作。

观察组:行为护理。

(1)进行式行为护理:①饮食行为护理:严格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类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导致患者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加重患者病情;根据患者饮食爱好,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推荐患者多进食低脂低盐、低热量、粗纤维类食物,包括白菜、橘子、苹果等,保证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推荐饮食豆腐、豆浆等,减少内脏、肥肉等油腻食物的摄入量。此外,适当增加食用醋的摄入量,软化血管。②不良行为控制:吸烟、饮酒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尼古丁会减少人体中前列腺素的分泌量,冠状动脉紧张度提高,进而损伤血管内膜。而酒精会影响心肌收缩,增加心脑血管发生风险。因此患者必须戒烟戒酒,家属协同护理人员监督患者,避免患者复吸。③临床护理行为的优化:密切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等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理;整个治疗过程中贯彻落实人性化护理措施,控制患者情绪的同时,增加患者护理依从性;护士实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需求,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2)矫正患者的行为类型:A型和B型行为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行为方式,A型行为模式者精力旺盛,且对外部事物具有过度敌意,机体长期处于应激刺激状态,身体不自主抵抗外部治疗。B型行为模式者的应急刺激状态较轻,随着病情发展,B型行为模式会转移成A型行为模式。护理人员需通过心理疏导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模式,针对患者不同情绪实施相应的情绪调节措施:焦虑、悲伤、激动等情绪出现时,鼓励患者主动倾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倾诉平台;若患者出现恐惧、惊慌等情绪,需引导患者接受现实,树立正确的观念,理智、积极地面对自身病情,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设置专门的咨询室,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调节患者情绪,从而矫正患者的负面人格特征。

    (3)进行式行为调节: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身心疲劳状态。指导患者每天进行规律性深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方式,呼气时放松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保证吸气量最大,然后缓慢呼出气体,一个呼吸动作为1次,每组20次呼吸训练;每天睡前给患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如管弦乐、琵琶曲等。此外可给予患者松弛训练、言语放松训练等调节方式,缓解患者压力,保持愉快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自信。

1.3 观察指标

(1)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包括4个评估项目,每个条目按照0-100分评估标准(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高低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成正比。

(2)健康行为量表:共包括6个维度,52个小条目,每个条目按照4级评分制,总分208分,人际关系、心理关系和自我实现各包含10个小条目,总分0-40分,压力管理包括8个小条目,总分0-32分,体育运动和营养各包含7个小条目,总分0-28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健康行为执行力越高。

(3)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患者负面情绪,总分100,>50分提示一定存在焦虑/抑郁,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

(4)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调查10个问题,回收问卷后统计患者满意度情况,回答“是”提示满意,“否”为不满意,>8个回答为“是”提示患者非常满意,6-8个回答“是”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s)-t,计数资料[n(%)]-检验。P<0.05提示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自我效能

护理前组间自我效能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自我效能(±s,分)

分组

自我概念

自我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

健康知识水平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62)

65.45±3.15

85.48±3.25

63.84±4.63

84.75±4.69

72.58±3.46

85.69±3.16

70.45±3.26

87.58±2.95

观察组(n=62)

65.42±3.10

90.47±5.45

84.75±6.45

89.78±5.69

72.55±3.42

89.75±5.28

70.43±3.22

92.45±5.64

t

0.053

6.192

20.737

5.371

0.049

5.195

0.034

6.025

P

0.957

0.000

0.000

0.000

0.961

0.000

0.973

0.000

2.2 健康行为

护理前两组健康行为评分相比,组间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组间相比,健康行为评分更高的为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健康行为(±s,分)

分组

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

压力管理

营养

体育运动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62)

26.15±1.36

35.12±1.63

27.58±2.36

34.65±3.22

25.63±1.34

36.15±2.11

20.11±1.02

27.45±1.36

18.63±1.25

24.53±2.12

19.11±1.30

25.68±1.34

观察组(n=62)

26.14±1.33

38.48±1.50

27.57±2.35

37.15±2.16

25.62±1.30

38.10±1.24

20.15±1.03

30.02±1.56

18.62±1.24

26.52±1.10

19.10±1.31

26.45±1.32

t

0.041

11.943

0.024

5.077

0.042

6.274

0.217

9.778

0.045

6.561

0.043

3.223

P

0.967

0.000

0.981

0.000

0.966

0.000

0.828

0.000

0.964

0.000

0.966

0.002

2.3 SAS与SDS评分

两组SAS、SDS评分相比,护理前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较低(P<0.05)。见表3。

表3 SAS与SDS评分(±s,分)

分组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2

65.48±2.36

31.52±1.57

64.35±1.24

30.20±1.25

观察组

62

65.45±2.33

22.59±2.31

64.32±1.20

20.45±2.31

t

0.071

25.175

0.137

29.229

P

0.943

0.000

0.891

0.000

2.4 满意度

总满意率两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4。

表4 满意度[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62

30(48.39)

23(37.10)

9(14.52)

53(85.48)

观察组

62

35(56.45)

26(41.94)

1(1.61)

61(98.39)

6.961

P

0.008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血管被堵塞,血液流通受阻,随着血管萎缩、阻塞情况的加剧,心肌缺氧、缺血发生。因此冠心病治疗旨在疏通阻塞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恢复心肌的正常供血和供氧,在治疗期间配合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2]

本研究认为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理想,两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方式,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行为护理是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补充,通过行为医学可有效分析出行为与疾病、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进而针对性地实施行为护理,控制患者的不良行为[3]。通过行为护理,能够快速控制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患者调节自身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本次通过对患者饮食、心理、纠正不良行为、进行式行为调节等行为护理措施,让患者更多地了解到自身病情,进而遵医嘱完成各项自我防护措施,同时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生活、作息等习惯,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执行力,缓解其不良情绪[4]。此外,行为护理区别于常规的心理护理,是通过分析患者行为动机来矫正器不良行为的护理模式,促使患者达到心理平衡状态,可以说行为护理囊括心理护理,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护理方式[5]

综上所述,行为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执行力,改善患者自我效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群.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室性早搏伴焦虑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1,11(14):38-40.

[2]朱小青.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26)-143~145.

[3]黄娉欢,黄艳慧,黎秀菊.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19):2581~2584.

[4]梁振娥,颜羽,罗倩,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21,011(7):79-82.

[5]郭珊珊.行为护理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