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陈嘉熙,周续祥,张鑫宏,王泽宇

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率比较中,观察组2.86%,对照组11.43%,P<0.05;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手术施治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为观察组较高,Cobb’s角为观察组较小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椎体功能恢复。

关键词:脊柱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群体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情况,更易发生多发性骨折,例如常见的多发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或开放手术均具有应用缺陷,例如保守治疗的起效缓慢、复发率高,开放式手术的痛感强烈以及并发症率偏高。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骨科领域的治疗手段不断创新,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运用为此类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其创伤性较小,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感[1]。以下将探究在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通过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价值。

1资料方法

1.1基础资料

病例抽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2月,地点为我院,诊断结果均为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病例数量7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62~86岁,均值(71.8±2.5)岁;病程2~10d,均值(5.4±0.6)d。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6例;年龄61~87岁,均值(71.7±2.6)岁;病程2~9d,均值(5.5±0.5)d。2组以上资料均有其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为全麻,患者为俯卧体位,手术全程在C臂X线机的辅助下操作,首先实施术区定位,并进行消毒与铺巾,由患者伤椎的外上侧以及左侧10点钟方向和右侧2点钟方向,并与患者矢状面维持15度角实施经皮穿刺,经由椎弓根进行缓慢进针,当抵达患者椎体中央大概1/3处时于透视的引导下进针,最终抵达棘突部位,位置满意后可对针芯进行拔出。利用注射器给予骨水泥进行注入,在X线的辅助下进行骨水泥填充,观察无渗漏以及溢出情况,需等待骨水泥充分凝固,最后可对穿刺针进行拔出,出血部位进行压迫。观察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维持仰卧体位,使腹部悬空,给予常规麻醉,经椎弓根实施穿刺操作,并在C臂X线机的引导下明确患者的椎弓根部位,置入导针,并将工作套管进行插入,须抵达患者椎体前中处,观察位置理想后可对穿刺针进行拔出。创建工作通道,将球囊进行置入,在透视辅助下给予碘海醇注入于患者球囊内,确保中部充分扩张,同时控制压力≤200mmHg,期间骨折恢复满意即可停止进行增压,球囊取出,于患者椎体处注入适量骨水泥,待其充分凝固后将套管以及针管进行拔出,充分冲洗并妥善止血。在手术后给予2组患者抗感染治疗,并维持仰卧体位1~2天。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例如压疮、感染以及静脉栓塞等。(2)2组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末进行随访,记录其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当中的数据标准差:(±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平行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比较中,观察组2.86%,对照组11.43%,P<0.05。

表1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平行对比[n(%)]

分组

n

压疮

感染

静脉栓塞

总计

观察组

35

0(0.00)

1(2.86)

0(0.00)

1(2.86)

对照组

35

1(2.86)

2(5.71)

1(2.86)

4(11.43)

χ2

0.639

0.859

0.639

5.036

p值

0.176

0.703

0.176

0.029

2.2影像学指标组间平行对比

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2组做对比差异甚微P>0.05,经手术施治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为观察组较高,Cobb’s角为观察组较小P<0.05。

表2 影像学指标组间平行对比(±s

组别

例数

椎体前缘高度(%)

后缘高度(%)

Cobb’s角(°)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35

45.62±8.95

93.69±11.17

80.16±13.37

96.59±7.96

22.13±8.12

3.13±1.02

对照组

35

45.65±8.93

86.37±10.25

80.15±13.39

90.25±7.35

22.15±8.11

7.53±1.79

t值

0.265

6.935

0.188

7.163

0.652

7.536

p值

0.362

0.025

0.257

0.021

0.596

0.018

3讨论

老年人存在的骨质疏松情况往往与骨质当中的钙元素不断流失有关,这使得骨结构破坏,与此同时脊柱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椎体高度不断丢失,在外力创伤的影响下更易发生脊柱骨折,且往往呈现多发性骨折,此类患者的疼痛感显著,生活质量下降,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并改善其活动功能至关重要[2]。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应用开放手术由于创伤性高并且愈合较为缓慢,这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可获得一定的止痛作用,促使其畸形脊柱复位,然而缺点在于术后并发症率依然较高,在恢复伤椎高度等方面效果有限[3]。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对传统手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操作可促使患者椎体获得充分加固并提升椎体稳定度,可避免骨折微动对神经末梢产生的慢性刺激,可更好地纠正患者椎体畸形并避免二次骨折[4]。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并且术后随访中椎体高度以及Cobb’s角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运用可提升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其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椎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印兆明. 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5):96.

[2] 宋玉铭,唐鹏.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探讨[J]. 系统医学,2020,5(2):80-82.

[3] 刘枫,郭川.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比[J]. 中外医疗,2020,39(2):46-48.

[4] 张漾杰.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比较分析与探究[J]. 健康之友,2020,14(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