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DCA 循环的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基于 PDCA 循环的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杨阳      ,吴承雨通讯作者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       402360

【摘 要】目的:为提高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牵头医院基于 PDCA 循环管理模式进行了路径实践与探索,通过整合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医院, 加强基层护理人员培训,拓宽管理人员视野等方法,规范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以期为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乃至区域医共体未来建设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共体;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

医共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机构组合在一起,成立协作联盟或组建医疗集团,成为责任和利益共同体[1]。采用“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统一运行”的方式,以医疗协同,分级诊疗为指导思想为指导的思想,集中部署,分级享用的方式,实现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在建设紧密型医疗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以及“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健康守护主力军”的地位更趋明显,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也越显重要。按照《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要求,需尽快建设好有战斗力的护理学科与人才队伍。构建护理同质化管理平台,有效实施医共体的护理同质化管理,是目前各县域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难题。大足区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 16 家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医共体,开展医共体护理工作,更好地指导、帮助、督促各成员单位规范护理行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临床护理安全。

1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基本情况

1.1医共体的组建

2016年大足区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 13家单位组成了“医联体”,随

后又成立了由 17家单位组成的医共体,包括区二院(龙水中心卫生院、区三院(万古中心卫生院、三驱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其中牵头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余为一级或未评级医院。目前已出台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大足委办发〔2020〕8号、《2020年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

1.2医共体成员单位护理队伍

16 家医共体成员单位编制床位共计 800 张,共有 270 名护士,床护比为

1:0.33。护士职称分布情况:副主任护师 12 名、主管护师 27 名、护师 90

名、护士 141 名;护士学历分布情况:本科 92 名、专科 178 名;护士年限分布情况:1≤y<216 名、2≤y<589 名、5≤y<1057 名、10≤y<20

75 名、y≥20 年 22 名。护士培训进修情况:11 名护士曾在市级医院培训进修,进修培训率 0.04%。

1.3成员单位护理质量管理调研情况

在我国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低,医院人才不足,技术落后[2]。研究者经过前期调研发现,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规模、条件不一,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护理队伍建设滞后、病区管理基础薄弱、护理质控管理缺乏内涵等。

2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实施路径

2.1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PDCA 循环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 1954 年根据质量反馈原理提出的一个管理学通用模型, 又称戴明环,是目前项目质量管理中最流行、最基本的方法[3] PDCA 按照计划plan 、执行do , 检查check 、处理

(action)4 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现已较多应用于临床教学、科室护理质量改进、医院管理等方面[4-6]。本研究将基于 PDCA 循环管理探索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

2.2PDCA循环管理实施路径

(1)P 计划阶段:通过对基层医院护理质量调查发现,其护理质量管理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包括:①成员单位住院患者少,住院患者病情相对较轻,相对而言,成员单位的护理工作强度不大,医护人员工作主动性不足,病区管理基础薄弱,就医环境不能有效符合群众就医需求;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新知识获取相对滞后,院内培训机会较少,护理队伍建设滞后;③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操作流程、抢救程序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护理质控管理缺乏内涵。根据以上原因制定针对性计划:首先,成立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讨论制订医共体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标准, 检查标准与考核细则;其次,拟定护理培训与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定期组织开展对各分院质量检查与评价、指导与监督。

(2)D 执行阶段:院本部实行护理管理资源下沉,确保取得实质性帮扶成效。建立医共体管理档案,院本部护理部设专人负责医共体培训、指导及考核管理。①安排院本部护士长及骨干落实一对一帮扶指导。在医院及护理部统一部署下,指定护士长每周四深入到各医共体落实点对点指导,督促、指导各分院护理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制度、标准开展护理工作,重点督促分院做好病区安全用氧、安全用药、规范医嘱执行流程、查对制度、分级护理、交接班制度管理,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抓紧抓实抓出成效。②每年组织各分院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来院本部各临床护理单元、护理部集中参观学习,促进各医共体护理管理及业务能力的提升。③院本部成立护理培训师资队,采取操作示范、床旁护理查房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医共体成员开展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能、护理核心制度、常见疾病、症状护理培训、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每年组织对医共体护理人员三基理论与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考试 1-2 次,覆盖率达 100%,人人掌握护理核心制度与安全管理知识、护理基本操作与急救技能,逐步提高医共体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增强护理质量与安全意识。

(3)C 检查阶段:院本部每季度派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深入到各分院,抽查分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各成员单位护理质量大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在医共体内部会上进行书面通报并考核。对整改效果好的及时给予点名表扬,院本部专家指出问题整改落实不力的单位,给予点名批评,必要时反馈到各分院领导层进行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

(4)A 处理阶段:每季度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护理管理会议,反馈各成员单位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认真分析各成员单位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积极讨论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并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逐


步提高医共体护理质量及管理能力,提升医共体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将护理质量问题分类进行汇总,整改结束后作好书面记录,对于新发现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制定,并以此开始下一季度的循环。

3成效

本研究按照地域分布将 16 个医共体成员单位划分成四个片区,分别为石马

片区、万古片区、三驱片区与龙水片区。经过 1年多的医共体模式下的护理同质化管理实践,医疗资源得到横向整合、纵向流动,各成员单位的护理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医共体前后其护理质量管理得分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 0.01),见表 1。护理终末质量医院间评价指标体系中工作质量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也有很大提升,见表 2、表 3。通过构建统一的护理标准、规范优化护理操作有迹可循,更加科学规范,使护理工作不再仅仅针对病情控制,而更加注重患者需求,成员单位从以往的“治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向目前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 医共体前后成员单位护理质量管理得分对比

石马片区

龙水片区

万古片区

三驱片区

平均得分

医共体前

79.80

81.28

80.8

79.5

80.35*

医共体后

90.6

91.18

90.75

90.1

90.66*

注:*表示医供体前后比较 t=﹣45.301P<0.001


表 2 医共体前后各成员单位工作质量指标对比情况

健康教育覆

盖率(%)

出院患者

满意度(%)

治愈率

(%)

手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

医院感染发

生率(%)

单位

医共体前

医共体后

医共体前

医共体后

医共体前

医共体后

医共体前

医共体后

医共体前

医共体后

石马

片区

85.6

90.1

84.1

88.7

95.4

97.1

0.42

0.31

0.28

0.21

龙水

片区

86.3

92.4

85.1

90.2

96.4

97.4

0.37

0.27

0.26

0.19

万古

片区

86.1

91.8

86.2

89.7

95.7

96.8

0.39

0.3

0.31

0.27

三驱片区

84.8

90.2

84.7

87.9

94.5

95.9

0.41

0.34

0.33

0.29

表 3 医共体前后各成员单位工作效率指标对比情况

单位

特护、重症监护床日率

(%)

一级护理床日率

(%)

每床收容人次数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展开病床使用率

(%)

编制病床使用率

(%)

展开病床周转次数

医共

体前

医共

体后

医共

体前

医共

体后

医共

体前

医共

体后

医共

体前

医共

体后

医共

体前

医共

体后

医共

体前

医共

体后

医共

体前

医共

体后

石马片区

4.1

4.9

10.2

11.4

14

17

7.4

6.8

58.3

63.4

61.2

65.6

12

16

龙水片区

4.7

5.2

13.6

15.4

15

19

6.9

6.2

60.1

64.7

65.6

69.4

13

18

万古

片区

4.3

5.1

13.9

14.8

12

16

7.5

7.1

62.4

65.4

59.2

61.2

11

15

三驱片区

4.2

4.9

13.4

14.1

13

15

7.1

6.8

64.1

64.3

58.6

62.3

10

13

4 小结

本研究基于 PDCA 循环管理对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管理的可行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效果。下一步,总医院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可行路径,完善管理体系,理顺运行机制,加强基层单位内涵建设,不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层单位内在活力,推动医共体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发展,为未来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乃至区域医共体建设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善发.论医联体和医共体的“联”与“共”[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9( 6):382-385,391.

[2]蔡文璟,蒋艳,段丽娟.区域内多层级慢性病连续照护链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03):71-73.

[3] Plebani M, Sciacovelli L, Aita A, et al. Performance criteria and quality indicators for the pre-analytical phase[J]. Clin Chem Lab Med. 2015 May;53(6):943-948.

[4]杨艳艳,曲平平,刘洪玲,等.PDCA 法在康复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09):190-194.

[5]陈艳红,赵祎莉,黎燕玲,等.FOCUS-PDCA 在加强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现代医院,2022,22(04):550-554.

[6]林槙槙,任丽琼,曾奕明,等.循迹追踪联合 PDCA 在医院服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7):40-42.



文章需添加课题信息:

项目编号:DZKJ,2021ACC1015

项目名称:大足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与成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