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余敏,王曼玲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析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策及其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开展中,将抽取在我院骨科中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参与,均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在入组前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探析,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64例研究对象分配为两个小组,一组为继续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为使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活动能力。结果:经研究数据显示,在采取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综合护理

前言:骨折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老年人是骨折高发群体,与其随着年龄增长而引起骨质疏松有关,并且很多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影响形成脊柱压缩性骨折,这对患者脊柱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非常大[1]。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单纯的保守治疗无法达到良好临床疗效,对此当下更多的是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帮助提高手术疗效,对此以下研究中便探析了在该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计64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为我院骨科于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入院,同时在入组后根据实验目的将患者分配为了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内分配32例患者,以开展对照实验。64例研究对象均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符合实验参与条件,且其中包括38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龄61~78岁,平均(71.4±8.1)岁。

纳入条件:①所有研究对象均为CT检查确诊;②患者意识清晰;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排除条件:①患者存在沟通障碍问题;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患者不愿参与实验;④患者除本身骨科病外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于对照组中继续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将在观察组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包括术前、术后护理。(1)术前护理:①心理疏导: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尤其是对于行动能力本身便比较弱的老年患者冲击更大,使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负面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如向患者讲解压缩性骨折的相关健康知识,还应向患者简单易懂的介绍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使患者能够认识到其中的优点,以帮助提升患者内心的信任感与自信心,进而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3]。②术前体位指导: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时需要患者在手术台上保持俯卧位姿势,为保障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应在术前2d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体位姿势练习,提前适应。护理人员可指导其放松,将头部偏向任意一侧,并分别于胸部、肩膀处、骨盆处分别放置软枕,指导患者将上肢上抬呈伸直状态,以上体位姿势技巧需每日练习2次,每次均应告知患者保持30min以上[4]。③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例如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严格清洁,指导患者术前排空大小便,并避免进食过多。

(2)术后护理:①病情监测:因患者年龄大,身体素质不佳,在术后24h内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尤其在术后2h内,应每15~20min检查、记录1次生命体征指标,如若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胸痛等突发性症状,可高度怀疑为肺栓塞,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急救治疗。②预防骨水泥外溢: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患者有一定的骨水泥外溢风险,这是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对此,护理人员要在术后6h内加强关注,尤其要观察患者的下肢感觉、活动、肌力等情况,询问是否存在神经根疼痛以及下肢感觉、肌力等方面的异常[5]。③穿刺部位护理:椎体后凸成形术为微创手术,术后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依然需加强防范。在手术进行时便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完成手术时通过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包扎,还应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切口部位感染风险,对于风险性较高,而且术后出现切口流脓、红肿情况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每日更换1次敷料。④发热护理:患者术后有可能出现发热情况,这与植入物材料有相关性,属于正常情况,对于术后出现发热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为其做好对症护理,定时监测体温,并配合实施物理降温。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轻微;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越高越优。

1.3.2 并发症

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发热、感染、骨水泥外溢。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期间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21.0进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可通过“%”表示,由“X2”进行检验,对于符合正态性分析,且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疼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

据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护理实施下,术后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VA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VAS

Barthel

观察组

32

2.2±1.7

63.4±2.8

对照组

32

5.1±2.0

48.6±3.3

t值

4.414

8.446

P值

0.001

0.00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2可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发热

感染

骨水泥外溢

发生率

观察组

32

2

0

0

6.25%

对照组

32

5

2

1

25%

X2

10.005

P值

0.001

3 讨论

老年化时代背景下,因骨质疏松而引起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情况不在少数,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非常大,本次研究中,重点探析了对此类骨折情况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时的护理对策。对此,在观察组中实施了综合护理措施,将护理分为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可有效达到较高护理综合性、全面性,如表1、表2可见,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对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恢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皇甫金变.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排便时间及生活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05):836-838.

[2]刘晓会.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188-190.

[3]刘晓萍.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78.

[4]郭金霞.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7,12(A01):279-279.

[5]胡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