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张艳梅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邮编:138000

摘要目的:针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分析和研究最终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共收治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经商议,决定将这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法,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每组中各有患者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介入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在肝功能改善方面,包括:TBIL 水平、ALT水平、白蛋白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和缓解患者的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肝功能

原发性肝癌在肝脏疾病中较为多见,此类疾病的病因较为隐匿,发展速度较快,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肝脏会受到严重侵害,会大幅度的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降低其生活水平和质量[1-3]。患者在发病早期时,由于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为此,主治医师难以对原发性肝癌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一般确诊的患者病情已经步入了中后期。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发现,介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加强治疗效果[4]。此次研究内容为,针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决定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法,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30例。其中在对照组中,有女患者8例,男患者22例;年龄最小值为54岁,年龄最大值为78岁;平均年龄值为(66.54±1.45)岁;晚期患者13例,中期患者17例。在观察组中,有女患者9例,男患者21例;年龄最小值为55岁,年龄最大值为79岁;平均年龄值为(66.59±1.41)岁;晚期患者14例,中期患者16例。从以上方面得知,包括:女患者人数、男患者人数、年龄最小值、年龄最大值、平均年龄值、晚期患者人数、中期患者人数,两组数据差异性不明显,均通过统计学,研究整理组间基本资料,即P值>0.05,具备比较研究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的同意下,为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即化学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奥沙利铂,用量范围为100mg-200mg。

观察组:在患者的同意下,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方法。(1)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做好铺巾消毒工作,同时展开局部麻醉。(2)通过Seldinger技术的使用,穿刺于患者的右股动脉,并将5F导管鞘进行植入。(3)应用4.1Fcook和5F插入完成患者肝总动脉的造影。(4)按照造影情况,主治医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膈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以此对患者的供血血管、门静脉有无情况、肿瘤位置、数量以及大小等进行准确判断,同时,最大程度的筛选肿瘤供血动脉,3F微导管的使用,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状况,注入化疗药物,而后混合栓塞肿瘤靶血管和表柔比星同超液化碘油,在显示局部小门静脉后,或者是瘤体碘油沉积较密实停止后,将颗粒或者是自制的明胶海绵给予患者;在完成治疗后,为患者实施一系列对症处理,包括:保肝、能量支持、水化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其中分为三项指标,分别是:显效(病灶完全消失,未发现新病灶)、有效(病灶得到了好转,同时缩小了肿瘤最长径的和)、无效(并未发现任何好转的迹象,甚至病情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状况,其中包括:TBIL 水平、ALT水平、白蛋白水平。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在对比分析两组数据后,比如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在观察组中,判定显效的患者有20例,判定有效的患者有9例,判定无效的患者有1例,总有效率为96.66%。在对照组中,判定显效的患者有10例,判定有效的患者有12例,判定无效的患者有8例,总有效率为73.33%。从以上数据得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

在观察组中,TBIL 水平为(32.56±9.45) μmol/L、ALT水平为(53.67±10.45)U/L、白蛋白水平为(77.29±3.49)g/L;在对照组中,TBIL 水平为(54.39±8.48) μmol/L、ALT水平为(132.48±20.58)U/L、白蛋白水平为(41.57±5.49)g/L。从以上数据得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1. 讨论

临床中,治疗肝癌常用的方法包括:血管介入、手术切除等,其中,治疗方法最有效的为手术切除,但是此种治疗方法难以确保完整的进行切除,肝组织储备与肝功能经过切除手术后难以有效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需要,不仅如此,此种方法会较大的损伤患者的身体,康复周期较长[5]。而介入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手术成本,还能够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有效缓解,缩短住院时间,相较于手术方法来说,能够减少损伤患者的身体,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肝功能改善方面,还是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为此,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介入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鹏,刘鲲,王晓明,等. 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5):112-113.

[2]李贵雄. 肝癌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影响评价[J]. 健康之家,2021(3):104-105.

[3]朱鸷翔,沈松鹤,赵森,等.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微创治疗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0,44(11):1483-1485.

[4]张子东,贾广志. 表柔比星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3年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13,12(3):197-200.

[5]陈晓琦,陈欣菊,张传雷,等. 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病人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