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价值

李媛媛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摘要】目的:在口腔门诊中应用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口腔门诊治疗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应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41例)应用四手操作护理。评价两组的操作服务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健康教育、服务专业性恐惧和不适交叉感染候诊时间等方面的操作服务质量评分均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口腔门诊中应用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可有效提高操作服务质量,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口腔门诊;口腔护理;四手操作

口腔诊疗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且精细度较高,在口腔操作时,需要医护双方密切配合。但在以往的护理配合中,多为医生独立完成操作,而护士则被动执行医嘱,不仅降低了医生工作效率,延长了治疗时间,还会增加交叉感染风险[1]。近年来,随着口腔门诊就诊病患数量的增加,对口腔操作效率、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四手操作能够提高操作效率以及患者的舒适性,患者对诊疗操作的满意度更高。因此,本文将在口腔门诊中应用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口腔门诊治疗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36.67±5.56)岁;牙周病22例,牙髓病19例。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8~68岁,平均(36.70±5.43)岁;牙周病23例,牙髓病18例。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口腔护理,由医师完成器械准备、口腔洁治、取模及牙体预备等操作,护士执行医嘱。观察组应用四手操作护理,具体方法:(1)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治疗项目,由护理人员准备好相关器械和材料,包括车针、扩大针、根管锉、拔牙钳、侧压器、印模材料等;医护人员均应按照要求佩戴帽子、口罩,做好防护;(2)引导患者坐在座椅上,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病历资料、X 线检查结果、既往病史,帮助其调整座椅、灯光,询问患者感受,帮助其调整体位,尽量提高其舒适度;介绍治疗方法,嘱咐患者放松情绪,指导其漱口,完成消毒铺巾等操作;(3)医生、护理人员分别在患者 7 ~ 12 点钟方向以及2~ 4 点钟方向进行操作,相关器械置于12 ~ 2 点钟方向;(4)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负责治疗区域卫生,准确摆放相关物品,方便医师取用;协助医生拉开患者口角,保持其视野清晰,合理使用吸引器,注意保护皮肤黏膜,避免造成损伤;做好物品平稳、快速、准确传递;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进行安抚,提示其漱口、张口,提高医生操作效率;若患者有明显异常表现或表情痛苦,应提醒医生;(5)完成治疗后,应仔细清点、处理各种器械和设备,进行保养、分类处理,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对诊疗室内物品表面应及时擦拭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注意事项以及复诊时间。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操作服务质量,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服务专业性、恐惧和不适、交叉感染、候诊时间等,各项均为0~3分评价,3分为质量非常好,2分质量较好,1分为尚可,0分为不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表示,利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健康教育、服务专业性恐惧和不适交叉感染候诊时间等方面的操作服务质量评分均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操作服务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健康教育

服务专业性

恐惧和不适

交叉感染

等待时间

观察组

41

2.72±0.10

2.80±0.09

2.73±0.12

2.90±0.07

2.70±0.14

对照组

41

2.23±0.24

2.42±0.22

2.20±0.34

2.34±0.36

2.14±0.40

t

--

12.067

10.236

9.412

9.777

8.46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口腔门诊就诊病患也显著增加。由于口腔治疗操作均较为复杂、精细,患者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明显,舒适性较差。且由于等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在根管治疗的操作中,需要及时调整视野,指导患者配合,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要求较高。而在常规护理中,所有治疗操作均为医师独立完成,包括灯光调节、体位调整等,护士执行医嘱,较为被动,导致医生工作强度较大,而护理人员未充分体现其价值[2]。因此,为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及效率,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护理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护理配合技术,即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

完成各项操作。在四手操作时,应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积极引导、感觉诱导,使医患双方均处于舒适自然的状态,并配合医师完成精细化操作,提高操作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3]。在以往的操作中,由于各项操作医师完成,医师工作强度较大,很难准确、及时的观察到患者状态,了解患者需求,导致患者舒适度较差。而四手操作中,医护人员能够默契配合,由护理人员负责观察患者状态,给予患者引导,安抚患者情绪,患者的舒适度、安全感均显著提高。此外,通过准确、快速传递器械,能够提高操作效率,对预防交叉感染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健康教育、服务专业性恐惧和不适交叉感染候诊时间等方面的操作服务质量评分均更高,差异明显(P<0.05),可见与常规护理操作相比,四手操作的服务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在口腔门诊中应用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可有效提高操作服务质量,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陈亚. 循证理论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训对口腔门诊护理带教效果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3):22-25,29.

[2] 王雪. 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1):102-103.

[3] 程春,刘英. 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技术对口腔显微镜下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5):18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