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患者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骨伤患者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

晏黎黎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  622750

静脉血栓是我国医学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人数多、误诊率高等特点,也是部分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有多种原因,血液在患者身体内发生凝固现象,从而形成血栓需求。而深静脉血栓通常发生于患者四肢。骨伤患者由于伤病情况需要佩戴石膏,长期的石膏固定导致骨科患者成为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因此,骨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现象。为了让大众更加了解和预防深静脉血栓,以下则为大众科普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

1.深静脉血栓病因

1.1血液流速慢

由于骨伤患者身体内的血液流速慢,所以增加了静脉壁与凝血因子或者是血小板的接触时长,从而易诱发静脉血栓。如果这类现象发生于受伤的静脉内,那么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造成血液流速慢的外因为:长期卧病在床,手术过程中或者是手术结束后肢体的制动状态,长期坐着不动等。

1.2损伤的静脉内膜

静脉内膜拥有较好的抗凝血功能和防止血小板粘连、凝聚的功能,如果静脉内膜受到损伤,那么就会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静脉内膜损伤性质通常分为化学性以及机械性和感染性损伤。

1.3骨伤患者处于高度凝血状态

高度凝血状态会导致血液在骨伤患者静脉系统内容易发生凝固现象,再加上静脉内膜受损或者是血流速度慢,则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高度凝血状态通常发生于孕妇怀孕时、生产后或者是手术后、长期使用避孕药等。

上述三个因素中,无论是哪一个因素都与静脉血栓的发生关系密切。但是一个因素不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现象,往往是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患者患病。

2.诱发骨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2.1年龄因素

骨伤患者年龄较大是诱发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高龄骨伤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身体抵抗能力较弱,极易造成静脉发生堵塞,从而诱发骨伤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年龄大于60岁的骨伤患者在术后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概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且,骨伤患者诱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会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与中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诱发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增长了五倍。

2.2体重因素

体重因素也是骨科患者术后诱发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体重过高的患者比正常体重患者更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体重过高的患者会影响自身的血液情况,导致其患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更高。

2.3手术因素

骨科手术是一项操作技术较高的手术。因此,如果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误,损伤了骨伤患者的静脉壁,就会影响血液凝血功能的平衡,使血液长期处于高度凝固状态,影响血流速度。与此同时,如果骨伤患者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也有可能会影响患者血液的凝结状况,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因此,骨科手术是骨伤患者诱发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其危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来说有致死性的风险。而慢性期的深静脉血栓如果不能及时疏通血栓,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栓后遗症,例如腿部残疾、溃烂,皮肤出现硬化现象,引发湿疹等症状。

针对急性期的深静脉血栓,特别是针对近端型的静脉血栓来说,静脉血管较为粗大,导致血栓承受负荷过重,一旦血栓发生脱落现象,就会大面积引发肺部动脉的深静脉血栓栓塞,对患者来说有致死性的风险。因此,针对急性期的深静脉血栓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要积极帮助患者预防和治疗疾病,针对不能进行了抗凝血治疗的患者,医生可以考虑在患者下肢植入防致死性的栓塞。

对于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医护人员及其家属也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避免患者康复后出现腿部残疾、溃烂等后遗症。对于静脉血栓患者,医院至少需要开展大于三个月的治疗方案,来帮助患者疏通血栓,避免患者在康复后出现后遗症,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骨伤患者病情复发,这是因为血栓的病情反复性还是比较高的。

4.骨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4.1培养护理人员的预防措施

医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讲座,帮助相关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护理知识与内容,与此同时,通过对骨伤患者的疑难杂症护理,积累经验,以便于更好的服务骨伤患者。

4.2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护理

骨伤患者在骨科手术后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影响骨伤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和身体感应力,从而诱发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提醒骨伤患者,避免出现一些大幅度的动作而造成患者的疼痛。

4.3做好下肢的静脉护理

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可以帮助骨伤患者抬高下肢,使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这个时候可以在骨伤患者的身下铺垫软枕或者是被子,以便于保证骨伤患者的舒适度,与此同时,避免患者因寒冷而引发的痉挛现象。

4.4帮助骨伤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

医护人员或者是家属,可以根据骨伤患者实际身体恢复情况辅助其通过按摩放松肌肉,与此同时,骨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下肢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或者是抬腿运动,以便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加关节力量。

4.5物理预防

骨伤患者在经过骨科手术后,医护人员可以为骨伤患者提供加压式的弹性绷带,或者是为其提供弹力较强的弹力袜,以便于辅助骨伤患者加强下肢的静脉压力,有效避免误伤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4.6心理预防

骨伤患者在术后卧床休息时,身心都会承受较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应该积极帮助骨伤患者扭转不利的思想观念,了解患者实际内心想法的变化,以便于帮助骨伤患者培养战胜疾病的勇气。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该认真、积极帮助骨伤患者的家属给予骨伤患者更多的帮助,以便于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提高骨折患者的求生意志。

4.7健康教育

如果骨伤患者卧病在床,骨伤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对保障骨伤患者的长期护理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帮助骨伤患者家属了解卧病在床可能会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尤其是针对骨伤患者容易诱发的下肢静脉血栓,并帮助家属学习部分护理技巧,以便于最大程度避免骨伤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4.8病情护理

医护人员除了在日常的病情巡视外,还应该加强对骨伤患者的夜间巡视,定时辅助骨伤患者改善体位。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应该严格监视骨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给相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