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悦  ,孙洁  ,徐雯

扬州江都人民医院    江苏省扬州市   2252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程序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采集84例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基础护理纳入基础组,42例接受程序化护理纳入程序组。观察2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程序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依从率、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对患者心理、生理状况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等存在积极影响。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脑出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具备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复发风险大等特征[1]。随着近些年临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因多数患者发病后容易留下各种后遗症,后在一些因素影响下产生各种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所以对临床护理具有较高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84例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程序化护理应用效果,为护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组84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脑出血患者,采集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按护理模式分为2组,各42例,其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性别(例)

年龄/岁

出血量/mL

体重指数/kg/㎡

程序组

42

22

20

68.35±4.88

52.25±8.18

24.54±2.96

基础组

42

20

22

68.29±4.73

52.21±8.22

24.59±2.24

X²/t

0.190

0.057

0.022

0.087

P

0.663

0.955

0.982

0.93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脑出血确诊;(2)临床诊疗与护理资料保存完整。

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期<3d;(2)对临床护理不配合;(3)合并严重传染类、全身感染类、血液类、免疫代谢缺陷类等疾病;(4)失听、失语、痴呆等。

1.3方法

基础组实行基础护理,如病房环境日常管理,遵医嘱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密切监测患者重要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等。

程序组:基础护理基础上行程序化护理干预,如(1)成立脑出血程序化护理团队,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实现护理制度完善、护理流程优化、护理依据收集、护理形式改进。(2)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采集其各方面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沿临床路径针对性制定程序化护理方案。(3)按照护理方案,借助住院管理表、急性期护理思维导图、稳定性期护理思维导图、康复期护理思维导图、围手术期护理依据等,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与SDS抑郁评量表评价,百分制,分值高低与心理状态负相关)、生理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量表(ADL)评价,前者0~21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后两者分别0~30分,0~100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用X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表2显示,护理后程序组评分更低,2组之间P<0.05。

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n(%)]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程序组

42

44.82±5.06

34.79±4.54*

44.66±4.01

34.84±4.05*

基础组

42

44.88±6.47

28.88±3.22*

44.58±4.23

30.12±2.72*

t

0.047

6.870

0.089

6.270

P

0.962

<0.001

0.929

<0.001

注:与本组护理前对比,*P<0.05。

2.2两组生理状态比较

    表3显示,护理后程序组PSQI评分更低,MoCA、ADL评分更高(P<0.05)。

3 两组PSQI、MoCA、AD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PSQI

MoCA

AD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程序组

42

12.44±1.25

6.88±1.05*

18.45±3.06

26.96±2.15*

45.58±5.65

78.25±5.36*

基础组

42

12.47±1.36

8.01±1.85*

18.47±2.98

24.44±3.96*

45.61±5.87

72.58±5.47*

t

0.105

3.443

0.030

3.624

0.024

4.798

P

0.916

0.001

0.976

0.001

0.981

<0.001

注:与本组护理前对比,*P<0.05。

2.3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表4显示,程序组总发生率4.76%,较低(P<0.05)。

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感染

压疮

便秘

消化道出血

下肢静脉血栓

合计

程序组

42

1(2.38)

0(0.00)

1(2.38)

0(0.00)

0(0.00)

2(4.76)

基础组

42

2(4.76)

2(4.76)

2(4.76)

1(2.38)

1(2.38)

8(19.05)

——

4.086

P

——

0.043

3讨论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护理质量改进中引入程序化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患者SAS、SDS、PSQI、MoCA、ADL等量表评分显著改善,且和基础护理存在明显差距,说明程序化护理在患者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改善,机体功能早期康复等方面存在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本研究中程序组未见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以往基础护理明显减低,说明程序化护理利于护理风险规避,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水平提高。这与程序化护理能够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在该目标指导下探寻与利用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护理程序、措施、内容等改善,提高护理科学水平,保证护理行为规范、仔细、全面、有效[2]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利于患者整体健康状况改善。

【参考文献】

[1]黄玉璠,黄园园,李福晓,等.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9):158-161.

[2]王然.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