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

邹冬梅 ,俞如胜

福建省汀州医院超声科   366300   福建省汀州医院普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8月的院内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分析患者临床下肢深静脉血栓类型以及血管分布情况。结果:左下肢的血管病灶数目显著高于右下肢(P<0.05),且最常见的类型为周围型,患者下肢股静脉出现血栓占比最高,占54.10%。其次为腘静脉,占 21.31%。结论:将彩超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意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常见疾病,患者临床多出现静脉回流障碍,该类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血液高凝,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流缓慢均会诱发疾病形成[1],若临床诊断不及时,患者会随病情发展出现多种并发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残疾,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指导后期治疗[2],目前随着中老年群体比例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人群占比较大,会导致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上升,发生在患者大腿深静脉血栓易被诊断,但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由于临床表现较为轻微,会出现漏诊现象。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常使用检测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但类检测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具有一定并发症状。目前彩超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无创检测方法,但是,探讨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象,探讨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8月的院内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9~64岁,平均(58.09±5.37)岁。其中21例有腹部手术史、10例有重型颅脑外伤史,3例有顺产史,16例下肢骨折史,其他8例。纳入标准:患者均进行X线静脉造影技术检测,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并且可耐受进行溶栓治疗。排除存在消化道出血,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体步骤:采取PHILIPS HD15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医护人员调整探头频率为5.0~10.0MHz,患者采取仰卧位,下肢屈膝稍微外旋外展,确定患者股总静脉,按照一定顺序向上扫描查看髂静脉,向下扫描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以及小腿静脉,连续观察患者体内血管内径,管腔,管壁,血栓部位,大小,类型,范围以及回声特征等,观测患者血管内部彩色血流充填是否出现缺损症状以及血流信号是否丰富,并且观测多普勒频谱改变情况,观测下肢双侧对比,将血流方向与声束夹角维持在60°以内,采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医护人员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重点观测血管分叉处以及关节周围情况,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探头进行加压试验以及远端肢体挤压试验(观察静脉瓣膜的情况)和乏氏试验(深吸气后憋气动作)辅助诊断,针对于存在严重下肢水肿或肥胖患者,需要采取3.5MHz凸阵探头进行诊断,调整彩色增益以及滤波,增大诊断时仪器穿透率,能够诊断出隐藏较深的血栓。若存在反流现象,需要通过血流频谱计算反流时间,若超过一秒,则判定为患者存在静脉瓣功能不全症状。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临床彩超诊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类型。周围型:血栓形成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中央型:左侧多见,表现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混合型:周围型和中央型的混合表现。

(2)比较临床彩超诊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分布情况。包括股静脉,腘静脉,髂静脉,小隐静脉。

1.4统计分析

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彩超诊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类型

 诊断后,58例患者双侧均发生血栓的有3例,占5.17%。左下肢的血管病灶数目显著高于右下肢(P<0.05),且最常见的类型为周围型,见表1。

表 1比较彩超诊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类型[n%]

组别

例数

中央型

混合型

周围型

合计(n)

左下肢

58

11(26.19)

11(26.19)

20(47.62)

42

右下肢

58

6(31.58)

3(15.79)

10(52.63)

19

合计(n)

17

14

30

61

2.2比较临床彩超诊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分布情况

  诊断后,患者下肢股静脉出现血栓占比最高,占54.10%。其次为腘静脉,占 21.31%,见表2。

表 2比较临床彩超诊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分布情况

组别

例数

股静脉

腘静脉

髂静脉

小隐静脉

合计(n)

左下肢

58

24(57.14)

8(19.05)

2(4.76)

8(19.05)

42

右下肢

58

9(47.37)

5(26.32)

2(10.53)

3(15.79)

19

合计(n)

33

13

4

11

6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议出现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等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多种疾病并发症状大多类似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在于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流缓慢和血液呈现高凝症状,均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3],此外,患者年龄较大以及长期卧床及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均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发现以及诊断治疗能够预防后期下肢静脉血栓恶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诊断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能够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清晰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但该类操作在实施过程中较为繁琐,对检测仪器要求较高,但造影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对其具有过敏反应,形成肝脏损伤,因此该类检测临床使用具有局限性。彩超检测是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具有无明显临床价值。本研究中,彩超诊断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出现在左下肢,最常见类型为周围型,多发于下肢股静脉,该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性质能够准确判断,有助于后期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此外结果还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大多出现在股静脉,其次为腘静脉,原因在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诊断过程中能够准确显示下肢深静脉解剖结构从多角度观测静脉走向以及分布,并且准确检测静脉分布大小,数量以及部位。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注意事项:患者体内小腿部位深静脉血栓位置不固定,会呈现多发症状,并且小腿深静脉变异情况较多,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小腿部位全面系统性扫描,防止出现漏诊现象,若存在静脉管强具有异常回声需要重点检测,如患者小腿存在外伤病史会造成小腿肌间水肿以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难以检测,而静脉血栓边界相对于肌间水肿边界较为锐利,小腿肌间水肿能够使用探头仔细观察到深静脉存在扩张现象,静脉后壁具有细小光点,探头加压能够呈现压瘪现象,此外光点向前蠕动,提高诊断准确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熟悉血管解剖特点,此外,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超声诊断技术以及血栓形成的直接以及间接征象,注意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双侧对比,在检测过程中采取彩超多项功能联合使用,注意进行探头加压试验,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和患者呼吸变化,加强对下肢深静脉以及浅静脉解剖认识程度,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4]

综上所述:将彩超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菊梅, 王华菊, 舒茜. 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6):954-955,957.

[2]何丽娉, 黄敏, 杨勇.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装备, 2019, 16(8):47-50.

[3]安鹏,尹家保,杨浩,周素芬,叶颖剑,宋娟. 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腘静脉置管溶栓疗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8, 015(003):144-147.

[4]Situ-Lacasse E ,  Guirguis H ,  Friedman L , et al. Can emergency physicians perform extended compression ultrasound for the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J].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 2019, 10(4):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