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静止的慢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静止的慢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

钱杰

苏州眼耳鼻喉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应用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方法自2021年1月起在本院展开研究,截止2022年8月纳入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64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研究组,每组均为32例。参考组采取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研究组采取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后3月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听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各项听力恢复指标均高于参考组,而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结论相较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耳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听力水平的恢复。

关键词耳内镜;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单纯型慢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and microscopic tympan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titis medi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were included as subjects by August 2022, including 64 ear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p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underwent microscopic tympanoplasty, while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endoscopic tympanoplasty. The clinical effect, complication rate and hearing recov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hearing recovery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but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ympanoplasty under microscope, endoscopic surgery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titis media,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hearing level.

Key words: otoendoscopy; Tympanoplasty under microscope; Simple chronic otitis media; Effect of treatment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耳鼻喉科疾病,该病早期症状不严重,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并发耳源性颞骨内、外感染、耳聋等严重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中耳炎(非中耳胆脂瘤),多通过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1]。既往临床多采用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该方式创伤较大且对于上鼓室、鼓窦入口等结构观察效果不佳,导致应用受限且疗效有待提升[2]。在内镜医学的不断发展的前景下,耳内镜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和成熟。在慢性中耳炎的手术操作中,耳内镜对隐秘部位的观察及操作更优于显微镜,而且在保持外耳道完整性的同时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深入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对比两种鼓室成形术的在慢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耳患者随机分为2组,参考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纳入本研究标准:(1)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慢性中耳炎相关要求;(2)进一步经耳镜、听力检查、颞骨轴位及冠状位CT等确诊为慢性中耳炎;(3)干耳超过30天;(4)具备手术指征且自愿接受该治疗方式;(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耳外科手术史患者;(2)术中诊断为鼓室硬化症等合并症患者;(3)中耳胆脂瘤;(4)鼻咽部病变、上呼吸道感染;(5)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患者;(6)孕妇、哺乳期妇女。

参考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患者68岁、最小患者30岁,平均年龄(41.65±10.33)岁;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患者69岁、最小患者29岁,平均年龄(41.90±10.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全部患者入组后完善基础性检查,全部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控制性低血压。

参考组采取显微镜(德国,蔡司,S88)下鼓室成形术,常规耳后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骨皮质表面切开,将充分暴露后取出大小合适的部分;将外耳道皮片分离后置入牵开器,在显微镜观察下分离鼓环,探查听听骨链,磨除突出的鼓鳞裂骨质,清除鼓室感染组织、炎性组织,残余鼓膜作植床,鼓室内置入明胶海绵,移植颞肌筋膜,复位鼓外耳道皮瓣,外耳道填充明胶海绵,术腔用碘仿纱条填充后缝合,术毕。

研究组实施耳内镜(德国,STORZ)下鼓室成形术,即麻醉起效后经耳道入路进行手术,手术工具选择硬质耳内镜、高清晰显示系统。取耳屏软骨-软骨膜,修整成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作为移植材料,外耳道半螺旋形切口,分离鼓-外耳道皮瓣,掀起残存鼓膜,分离鼓索神经,采用0°、30°耳内镜分别对上鼓室、后鼓室、鼓窦入口、听骨链、两窗等情况进行探查,清除病变组织,切除残余鼓膜边缘包裹上皮,搔刮鼓膜内侧黏膜作植床;鼓室内放置明胶海绵,用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内植法修补鼓膜,复位鼓-外耳道皮瓣,外耳道填充明胶海绵,缝合耳屏切口,术毕。

1.3疗效判定

根据第八版《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相关要求,将患者治疗后效果分为治愈、改善、无效3标准,治愈:体征基本消失,耳内镜检查可见鼓膜愈合、无充血;改善:体征大部分消失,耳内镜检查可见鼓膜存在少许粘液;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按照不同治疗效果将患者分级,比较治愈、改善患者例数的占比,即总有效率。②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纯音测听将以此对两组患者听力水平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纯音平均听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ABG)值。③安全性,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眩晕、继发感染、神经性耳聋、平衡障碍等症状发生例数,比较两组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听力功能恢复指标等数据通过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可见表1所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率

参考组

32

13(40.63)

10(31.25)

9(28.13)

23(71.88)

研究组

32

21(65.63)

9(28.13)

2(6.25)

30(93.75)

χ2

5.3791

P值

0.0204

2.2  两组患者听力指标比较

结果可见表2所示:术前两组患者纯音平均听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AB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纯音平均听阈值、气导阈值、气-骨导差(ABG)值均优于参考组,差异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听力指标比较(dB HL,

组别

例数

纯音平均听阈值

气导阈值

气-骨导差值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

参考组

32

46.53±5.45

26.57±4.35

32.91±2.95

26.27±2.70

25.64±3.95

15.40±2.17

研究组

32

47.81±5.37

22.39±4.56

32.88±3.20

23.04±2.95

25.71±3.40

12.08±1.80

t值

0.9464

3.7520

0.0390

4.5690

0.0760

6.6613

P值

0.3476

0.0004

0.9690

0.0000

0.9397

0.0000

2.3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结果可见表3所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n(%)]

组别

例数

眩晕

继发感染

神经性耳聋

平衡障碍

总发生率

参考组

32

3(9.38)

2(6.25)

1(3.13)

1(3.13)

7(21.88)

研究组

32

1(3.13)

0(0.00)

0(0.00)

0(0.00)

1(3.13)

χ2

5.1429

P值

0.0233

3  讨论

鼓室成形术是慢性中耳炎患者消除感染、重建传音结构的最有效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听力水平,促进功能恢复[4]。传统显微镜下手术的方式具备一定精细性,操作者能够在直观下进行手术,但该手术方式对于隐蔽性病灶的清除效果不佳,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能够有效弥补显微镜下手术方式存在的不足,通过耳内镜,操作者能够对其中的细微结构进行有效观察,将病变组织进行彻底清除,从而缓解中耳炎患者炎性水平

[5],提高治愈率。调节耳内镜方向能够对上鼓室、下鼓室、鼓窦入口等隐秘病变部位进行全面观察及清除病变,能够保证手术清除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6]

本研究将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于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后3个月,患者无论是治疗效果、听力改善指标相较于显微镜下手术患者均体现出了明显优势(P<0.05)。可见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通过超广视角视野清晰展示鼓室内结构,经过自然通道消除隐匿病变。慢性中耳炎患者停留恢复与中耳含气腔、听骨链的完整性存在密切关系,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能够在去除较少骨质的条件下完成手术,有利于重建外耳道,促进患者听力水平的恢复[7]。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而且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能够较为方便将穿孔边缘上皮组织去除,不会对残余鼓膜造成损伤、撕裂等不良后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8]。同时,耳内镜下鼓是成形术无需做体表切口,操作简便、精准,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保持外耳完整性,减少术后眩晕、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相较于显微镜,耳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效果更佳,有利于患者听力水平的恢复的同时,提高了手术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彬彬.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39-41.

[2] 再努拉·艾未肉拉,阿不拉江·托合提,吴梅. 内镜和显微镜鼓室成形术治疗无胆脂瘤的慢性中耳炎患儿的手术效果与随访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8):218-219.

[3] 毛向清.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21(10):2.

[4] 李陈,王冰,王鑫,等. 慢性中耳炎干耳和湿耳状态下行鼓室成形术(Ⅰ型)的近期效果观察[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7):617-620.

[5] 刘焕鑫. 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9):195-196,封3.

[6] 邢大卫.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21(23):274.

[7] 吴华,郑建华,孙永明,等. 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鼓膜穿孔感染、术后干耳情况的研究[J]. 中外医疗,2020,39(15):38-40.

[8] 饶小玲,熊园平.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材料对慢性中耳炎复发率及听阈的影响[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