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

朱效秀

苏州明基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n=2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00例):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n=10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诊科患者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负面情绪。

【关键词】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急诊科;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急诊科患者通常由于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以及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原因,并且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受到技术、资源以及环境的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处理不当容易延长治疗时间。因此,临床对于急诊科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要求提高,目前急诊科救治工作通常以团队形式进行,若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以及组织合作不协调,工作人员面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死亡等原因,工作人员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严重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面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干预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护患之间纠纷。临床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改善患者心理状态[1]。本次研究回顾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n=20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n=2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00例):女性50例,男性50例,年龄18-70(44.22±2.36)岁,内科40例,外科40例,儿科20例;对照组(n=100例):女性55例,男性45例,年龄20-70(45.55±2.22)岁,内科45例,外科45例,儿科10例,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工作人员目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实验组: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模式;(1)成立急诊结构化护理流程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急诊科的患者抢救、急诊科留观护理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以及现场核查单。工作流程包括启动效应、急诊科团队工作人员各其职责以及患者安全的院内转运。(2)具体实施:主要以急诊科医护人员为主导,明确所以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提高工作质量,一个护理工作人员负责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一个护理工作人员负责患者建立静脉通道。(3)沟通工作:急诊科值班护士与无家属陪伴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以及疏导,耐心讲解与患者相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4)心理干预:急诊科患者通常为突发疾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高速,掌握患者发病过程以及治疗经过,先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护理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分析,两表均以50分为界限,50~59分: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中度焦虑、抑郁,≥70分:重度焦虑、抑郁[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别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n=100)

68.55±2.33

50.12±1.25

70.25±3.36

51.26±1.25

对照组(n=100)

 68.21±2.56

60.25±1.25

70.88±2.22

63.32±2.36

t

0.982

57.304

1.944

45.158

P

         0.327

0.001

0.053

0.001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分)

3讨论

急诊科患者通常病情十分危险,由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较为繁琐,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严重影响成功率。有研究结果显示[3],临床成立结构化护理团队优化急诊接治流程,明确急诊科工作人员的职责,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4]

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该护理干预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且为患者提供全面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SDS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本次研究结果证明,与医生默契配合,降低了院内转运时间,提高团队成员的协助能力,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急诊科患者采用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荐以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彭传兰,张敏,曹立军,等.结构化急诊护理路径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4):20-22.

[2]许玉俊.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0):1193-1195.

[3]谢丽花.结构化教育配合角色扮演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1):1721-1723.

[4]张霞,施慧,郁怀静.结构化护理团队对急诊患儿急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4):144-146.

[5]陈燕,陈婷,刘姗萍,等.结构化团队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效性及抢救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