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创伤治疗中运用早期镇痛的实际成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四肢骨折创伤治疗中运用早期镇痛的实际成效研究

安元    ,贾娴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四肢骨折创伤治疗中采取早期镇痛的应用价值,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创伤患者,随机抽签分成2组,对照组(n=35)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n=35)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早期镇痛,对比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肢体肿胀情况、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12h、术后48h疼痛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72h两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12h肢体周径较小,P<0.05;研究组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创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早期镇痛干预可减轻其疼痛感,缓解肢体肿胀症状,建议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创伤;早期镇痛;疼痛;肢体肿胀

随着车祸、高空坠落等事件频有发生,骨折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四肢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发生骨折后常伴有血管、神经以及脏器损伤等症状,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所示进行骨折复位[1]。患者发生骨折早期存在强烈的疼痛感,很容易引发诸多并发症甚至加重病情,因此,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极为重要,而对于开展镇痛的时机尚有争议,在患者发生四肢骨折创伤后何时给予镇痛干预是现阶段医务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问题[2]。本次研究以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创伤患者为例,主要探讨在四肢骨折创伤治疗中采取早期镇痛的应用价值,并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创伤患者,随机抽签分成2组,对照组(n=35,男/女=19/16),年龄及均值22-69(46.23±1.22)岁;研究组(n=35,男/女=18/17),年龄及均值23-70(45.86±1.32)岁,一般资料P>0.05。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技术检查均为四肢创伤骨折;(2)对研究中用药物过敏反应;(3)患者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认知、精神异常;(2)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常规治疗,入院时通过复位、牵引等进行固定治疗,采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决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如骨折移位者采用复位与牵引治疗,合并关节脱位者采取复位治疗。

研究组: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中采取早期镇痛干预,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早期镇痛干预,患者入院后给予微量泵以及自控式按钮,使用150μg舒芬太尼+100mg氟比洛芬酯,持续阵痛48-72h。

1.3观察指标

(1)对比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肢体肿胀情况,疼痛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表示无痛到剧痛,肢体肿胀程度使用软尺测量肢体周径。

(2)对比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23.0,计量资料使用(),检验以t的形式,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对比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肢体肿胀情况。

研究组术后12h、术后48h疼痛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72h两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12h肢体周径较小,P<0.05,见表1。

1对比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肢体肿胀情况(

组别

疼痛评分(分)

12h肢体周径(cm)

术后12h

术后48h

术后72h

对照组(n=35)

6.87±1.02

5.67±0.87

4.15±0.42

2.11±0.52

研究组(n=35)

3.14±0.24

2.87±0.31

4.07±0.35

0.87±0.21

t

21.059

17.936

0.866

13.081

P

<0.001

<0.001

0.390

<0.001

2.2对比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研究组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见表2。

2对比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d

组别

疼痛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n=35)

7.87±1.02

16.02±1.54

研究组(n=35)

6.21±1.15

11.25±1.21

t

6.389

14.409

P

<0.001

<0.001

3 讨论

近些年,因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创伤骨折患者呈逐年增高之势,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原因所致,四肢骨折创伤是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类型,患者发生骨折后均伴有强烈疼痛感,常规治疗多针对骨折部位进行处理,对患者早期疼痛方面有所忽视,为了缓解患者骨折后疼痛感并减轻其痛苦,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3]。早期镇痛能够减轻患者因创伤带来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其心理伤害,也能调节机体应激反应,舒芬太尼是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血流动力学稳定,氟比洛芬酯能够抑制环氧化酶,降低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减轻患者因创伤造成的痛觉敏感度,联合运用舒芬太尼与氟比洛芬酯进行早期镇痛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胃肠黏膜损伤也较轻,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4-5]。在本次研究中采取早期镇痛干预的研究组四肢骨折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均较低,肢体肿胀程度较轻,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原因在于早期镇痛有效缓解了患者机体疼痛感,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创伤患者采用早期镇痛干预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减轻机体疼痛感,缩短恢复进程,建议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莉,周晓康,马丹,等. 系统疼痛管理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6):4949-4953.

[2] 杨洋,隋铁泉. 多模式联合镇痛在成人创伤性肋骨骨折非手术治疗初期中的应用[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9,35(10):623-628.

[3] 黄家英,梁丽冰.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9,27(8):11-12.

[4] 曲波.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运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3):73-74.

[5] 赵晓燕,陈花梅. 疼痛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