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哮喘知识,家长们一定要收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1

这些儿童哮喘知识,家长们一定要收藏

杨荣平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 攀枝花617000

   哮喘是婴幼儿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较大、较多的影响。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儿童家庭、社会均造成较大的负担。如何识别哮喘?哮喘如何治疗?如何预防哮喘?是家长们需要了解的哮喘相关知识,对于孩子的健康保护有至关重要作用。

一、哮喘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哮喘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疾病特征主要是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得病后儿童会出现咳嗽、气促、胸闷以及喘息等症状,反复发作。夜间或凌晨时症状发作或者加重。目前,哮喘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气道高反应性基础上过敏原或其他因素激发介质释放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

二、哮喘的病因有哪些?

    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遗传、精神、内分泌、免疫、环境、神经等因素有关。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遗传倾向明显,儿童父母、亲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患上哮喘的风险要高于非哮喘人群。儿童哮喘的发作与发展受到儿童情绪影响比较大,临床上将儿童哮喘确认为一种身心疾病。儿童哮喘一般情况下与过敏因素有关,儿童在过敏原的影响下诱发了致过敏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同时出现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出现与神经因素有关,儿童哮喘会出现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儿童哮喘与内分泌因素有关,约有2/3儿童哮喘的症状在进入青春期后消失,肥胖与哮喘发病也存在一定关系。

三、哮喘症状是什么样的?如何区分?

    哮喘症状常见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等,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儿童哮喘发作前经常会出现流鼻涕、咽痒、咽痛、眼睛充血等症状,与普通的“感冒”症状相似。哮喘发作时会出现咳嗽、气促、胸闷、喘息等。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出现鼻翼煽动,口唇及周围皮肤青紫。吸气动作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正常的说话受到影响,无法顺利平卧,端坐呼吸。甚至会出现呼吸音减弱、喘鸣音消失。儿童哮喘的症状不够典型,可能与异物吸入、特应性咳嗽、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等疾病弄混淆,从而耽误儿童哮喘的治疗。区分哮喘及其他疾病的关键在于症状、既往病史的观察与判断。异物吸入儿童在婴幼儿中较为多见,会突然出现持续哭闹,曾经未出现过相似的病史,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对儿童进行检查后可发现局部的喘鸣音,吸气相呼吸困难。特应性咳嗽的典型症状是长时间的干咳,经常发生在接触过敏原时,例如二手烟。儿童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学龄前儿童在呼吸道感染后经常会出现反复慢性咳嗽,可持续1-2个月时间,通过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可以进行诊断鉴别。

四、得了哮喘怎么治疗?

   儿童哮喘的根本目标是防止急性发作,达到并维持长期症状控制,使得患儿的肺功能维持正常水平或者接近正常水平。同时需要保持患儿正常活动水平、运动能力。对患儿用药治疗时还需要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儿童哮喘难以根治,治疗的关键是预防和长期控制,治疗需要尽早开展,在医生建议下规范、持续的治疗,并且需要考虑到患儿自身的个体情况。儿童哮喘急性期的治疗以快速缓解症状为主,可以使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一般会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经储物罐吸入,或者经过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儿童哮喘的治疗用药包括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两个类别。其中缓解药物包括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硫酸镁。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种支气管舒张剂,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缓解儿童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哮喘患儿中使用,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情较为轻微时,可以使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症状缓解。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12岁以上的儿童哮喘治疗时不能单独使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一般与控制炎症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全身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并且病情严重时使用,主要使用药物是泼尼松。抗胆碱能药物一般使用吸入型,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作用弱于β2受体激动剂,可以联合使用。短效茶碱一般不会单独对儿童哮喘患儿使用。控制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儿童哮喘的慢性持续期,进行炎症控制,控制症状。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属于抗炎药物,通过吸入给药在气道黏膜直接作用,局部抗炎效果好、全身不良反应少,以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为常用药。白三烯调节剂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耐药性好,常用药物有孟鲁司特钠,在轻度持续哮喘治疗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联合用药对各级严重度的慢性持续哮喘进行治疗。

五、哮喘预防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哮喘的预防关键在于症状的识别,在识别相关症状后要及时就医检查正规检查。儿童需要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下,尤其是避免接触二手烟。提倡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出生1年内的婴幼儿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室内经常通风、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