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输液综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6

外周静脉输液综合性探讨

古玉婷1,朱思静2

乐山市中医医院   614000

摘要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素质的最基本的要素。穿刺一针见血,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使病人从内心体会到对护士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本文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静脉穿刺的技巧及穿刺失败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指导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静脉穿刺提供参考。

关键词静脉穿刺 原因 技巧 心理健康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成功而有效的穿刺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和抢救时间。因此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改进穿刺技术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静脉穿刺的技巧及穿刺失败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指导三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静脉穿刺提供参考。

1静脉穿刺失败原因

1.1患者因素

患者血管细、滑、脆等因素是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并且老年人是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群体。这与老年人群体皮肤及血管特点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血管硬度和脆性增加,并且静脉回流慢、静脉压较低,导致穿刺难度大。此外老年患者皮肤松弛,静脉穿刺后容易松动也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加之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需长期输液治疗,药物长时间刺激导致血管脆性进一步增大[1]。老年慢性病治疗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且长期输液导致静脉破坏,进而影响静脉穿刺成功。

急危重症患者血管末梢循环较差,对静脉穿刺也带来了一定困难。年龄较小的患者对静脉穿刺具有恐惧、紧张心理,在穿刺过程中会哭闹、不配合现象,同时家长紧张心理也对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进而造成穿刺困难。

女性患者血管较为细小,过于肥胖的患者血管不明显,均为静脉穿刺造成了困难2。 

1.2护士因素

1.2.1技术因素

①分析判断失误。由于护士临床穿刺经验缺乏,对穿刺患者年龄、胖瘦、是否脱水、血管是否滚动,有无硬化等情况把握不准都会导致穿刺失败;②止血带使用不当。止血带结扎过低,使穿刺操作范围受限、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导致局部组织辨析度降低及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止血方式,都会造成穿刺失败;③穿刺针使用不当。静脉穿刺针不符合使用要求、不同年龄、不同病 情以及患者个体差异都容易造成穿刺针使用不恰当;④穿刺角度不当。未充分掌握儿童、成人、老年患者的血管特征,盲目进行穿刺是导致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⑤穿刺成功后固定不当。部分护士在固定针头时无意带出部分针头,往往导致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3。⑥提高对已进入血管但无回血的判断力:因悬挂的液体和穿刺部位的高度很近,同时护士在操作中没有将调节夹调高到紧挨茂菲氏管下面,而是任由调节夹放在离头皮针最近的位置而导致空气静压小,没有足够的负压吸出回血或者只回了一点血,护士没有认真看就又刺人更深导致刺穿。有经验的护士凭着一种落空感能判断出已经进入血管,但是没经验的护士因为没看到回血就会拔针重新穿刺,这样导致穿刺失败非常可惜。将调节夹调高到紧挨茂菲氏管的下面可以增加穿刺时的回血量,增快回血的速度,不至于因回血慢而不知道已穿刺人血管4

1.2.2心理因素

①对特殊患者如亲戚、熟悉的人、朋友、特别是上级领导,因有顾虑怕穿刺不成功而没有面子失去信任, 因此在操作时胆怯,慌乱致操作不稳而穿刺不成功。②家庭纠纷、夫妻矛盾以及朋友关系的和谐失衡均可造成精力分散,注 意力不集中而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③刚参加工作的新护士, 操作经验不足,语言沟通能力差,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而致自 信心不足。④上班时患者多,治疗任务重而繁琐,工作忙乱,不 善于合理安排,急于想完成工作任务而操作不细致,慌乱,越是 着急穿刺就越不成功。⑤在一天的工作中,当第1针穿刺没有成功时,往往连续几个的穿刺都会失败,甚至会影响一天的情绪,造成所有操作都不太顺利。

1.2.3 个性特征

①内向型的护士因内向、腼腆、不爱说话、不愿与患者交流,甚至对患者的咨询不搭理,使患者无安全感 和信任感,不配合护士的操作。②急躁型的护士做事毛躁、丢三落四、用物准备不充分,只讲速度不讲质量,让患者觉得工作不踏实、责任心不强5

1.3环境因素

1.3.1 自然环境影响  

光线的明亮及照射程度直接影响注射,太强的光使瞳孔缩小,减少入眼光线,太弱的光可使瞳孔开大,并增加入眼光亮。因此,室内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会对护士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秋冬季室温过低,人体暴露部分的浅表血管收缩,四肢血循环减少,四肢血液大部分通过深静脉回流,手上的血管很难看到,增加了穿刺难度。夏季出汗较多,胶布固定不牢固。

1.3.2 社会环境

在病房中会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包括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许多文献表明,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当中起着非常正面的效果,即获得越多的社会支持,就会更加的减少心理障碍的影响。患者家属对护士表现出不信任,在旁边质疑护士技术,会对护士产生一定的压力。

 1.3.3 工作环境

多病人病房,病人及陪护人员多,环境嘈杂,病室不整齐,凌乱,温湿度不适宜,给人造成恶性刺激,使血管成收缩状态。需要输液的病人多,因急于做治疗而使得患者都不断的催促护士,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从而对于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因天气原因使得病房环境昏暗,再加上灯光亮度不足,此时进行静脉穿刺,极易出现误差,导致静脉穿刺发生失败6

2 静脉穿刺技巧

2.1静脉选择:根据2016版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留置针穿刺部位首选前臂静脉,走向直且弹性较好的血管。选择血管时避开关节、炎症、疾病、硬结及瘢痕部位,防止损伤神经。血管手背的皮神经分布较丰富,穿刺不当易致皮神经损伤,加重患者痛苦。若患者血管条件较差时,可请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会诊,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反复穿刺; 也可使用血管探视仪辅助穿刺,提高外周插管的成功率7

肘正中静脉比较粗短,位于肘窝中部有交通支与深静脉相连,比较容易固定,易进针,无神经伴行,是静脉穿刺的理想部位;但变异比较多,血管汇合形式不一,应该注意观察。头静脉在腕关节至肘窝这一段位置比较表浅,贵要静脉在前臂的上 2/ 3 段比较浅而粗,大隐静脉则在内踝前上方位置表浅并且恒定,上述位置是各静脉穿刺的理想位置8

2.2局部血管扩张法

①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 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 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 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 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次,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②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9

2.3留置针穿刺部位及留置长度

 2016 版 INS 实践标准指出,留置针对于成年患者,考虑放置血管主要分布在上肢的背侧和内侧面,包括掌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有研究表明留置针穿刺首选前臂的贵 要静脉和头静脉。国外对 1498 例留置针置管患者的调查显示, 前臂置管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手背静脉网置管。此外,有研究显示,留置针保留0.2 cm于血管外可延长留置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前臂中1/3段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作为穿刺点能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留置针导管保留2mm显露于皮肤外并不缩短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10

2.4操作姿势

握拳法和松拳法。患者握拳时,患者往往非常紧张,有过穿刺经历的人表现得尤其突出,会不自觉的紧握拳头,腕关节处于僵硬状态,不能随意调节穿刺部位的角度。而采用松拳法进行静脉穿刺时患者手部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操作者将左手拇指放于患者指背,其余四指托住患者掌心,使患者四指并拢向下呈生理弯曲状,此时操作者左手着力点大,易掌握平衡,可随意调整穿刺角度,也可减少患者因疼痛。对于瘦弱手部肌肉少掌骨隆起的患者,还可将四指在掌心处向上托,有利于更好的暴露静脉。松拳法穿刺时手呈生理弯曲状态,避免握拳过紧时对手背皮肤的垂直拉力,减少了皮肉堵塞针孔的概率。松拳法穿刺时当扎上止血带后,血管自然充盈,血管管腔较大,穿刺时血液缓冲力大,落空感明显,回血也迅速,避免因回血无落空感继续进针而穿刺过深导致穿刺失败,也避免因皮肤和血管的回弹导致针尖脱出血管引起液体外渗11。 手足背远端静脉穿刺法手背远端血管往往位于掌指关节处,由于针柄不易固定而影响输液的顺利完成,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根据手足背静脉丰富的网状分布,浅深静脉间的吻合支、交通支发达,受头皮静脉穿刺法的启发,采用手足背静脉非向心穿刺,提高了患者血管的利用率和静脉 穿刺的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静脉条件不好的患者。是刺激性大的药物及化疗药物不宜使用12

2.5穿刺方法

①行手背静脉穿刺时,让患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撑空的握杯状,右手示指与拇指持头皮针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l0°~25°,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针尾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向前平行送针。②对青壮年、体质强壮、血管粗直的患者,可采用轻快冲击式、大角度静脉穿刺方法。③老年人末梢血管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穿刺时易滑动,进针时用左手的拇指、示指绷紧穿刺 部位的皮肤,以固定血管,防止血管滑走,对比较脆的血管进针速度易慢,松解止血带要轻柔,不宜用力过猛,在拔针后按压时间要长一些,防止皮下淤血,影响下次找血管。④对血管腔径小、血流压力低的患者,先使血管扩充,消毒皮肤,从正面快速进针,然后轻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开,以免穿破血管

13

2.6穿刺角度

静脉穿刺时,针头与患者皮肤要呈一定的角度,用一定的力穿透皮肤而进入血管。此力可分解为与皮肤平行和与皮肤垂直两个分力。当进针角度小于 45°时,水平分力大于垂直分力,则穿刺时皮肤随针尖向前推移而不易进针,且针尖在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过程中,部分患者的静脉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致使不易将针顺利刺入而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随着进针角度的增大,针尖与皮肤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增大,因而容易进针且使进针时省力。当进针角度为 45°时,垂直分力与水平分力相等,此时达到最好的效果,穿刺成功率高。随着进针角度的进一步加大,垂直分力也相应加大,进针角度达到约 60° 或以上时,垂直分力明显大于水平分力,此时,操作者不易控制进针深度,特别对于皮下脂肪少的患者,进针后易再穿透血管壁,造成重复穿刺或穿刺失败。因此,对患者静脉穿刺以 35 ~ 45°角进针最为适宜,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14 。临床上患者静脉情况千差万别进针角度和进针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血管的具体情况而定,在血管条件好的情况下建议采用40°从血管正上方直刺进针法此法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 疼痛轻的特点;皮肤较厚、静脉粗又显露、操作者熟练时可用较大角度(40°~60°)从静脉上方进针这样可明显减轻疼痛;静脉细小且表浅者以20°从静脉上方或侧方进针比较好;皮肤薄、血管细、静脉显露短者从静脉侧方进针比较好;凡是从静脉侧方进针都可选用大角度进皮肤再以20°进静脉可减轻疼痛15 。针头在不同组织间穿刺会有不同感觉,在肌肉血管壁间行走,会有盲目感,在黏连或者瘢痕组织处会有阻力感,在血管腔内会有空心感。血管相对粗直,进针角度相对较大,血管越细小,进针角度越小,穿刺前应固定患者穿刺部位血管,如果血管较不固定,可适当拉伸血管,以达到固定血管的目的;前臂血管相对偏平,进针角度可适当减小,减缓进针速度;肥胖皮脂较厚患者,血管较深者,应用食指在血管常见解剖部位寻找血管弹性感,待找到血管后,进针角度较大,寻找落空感;休克患者,应缓慢进针,进针后不一定会有回血,应稍等片刻行抽吸,如果仍无回血,可注入少量液体,如果滴入顺利,且穿刺部位前端未见肿胀,可视为穿刺成功。水肿患者血管不易寻见和触摸,可选择常见粗直大静脉血管走向位置按压,待穿刺部位可见血管时,迅速穿刺,进针宜敏捷、快速,否则水肿再现时,静脉不宜看清16

2.7退针方法

留置针针芯比套管略长 1-2 mm,在静脉穿刺时,针芯回血时,套管前端未必完全进入血管腔,因此常规操作方法在 针芯回血时需继续进针约 3-5 mm 后退出针芯,避免因套管前 端未进入管腔时退出针芯而导致穿刺失败 。然而实际操作中, 继续进针角度或深度较难把握,可能刺破血管壁或造成血肿,无法顺利置入套管针。改良方法在针芯回血时,保持针芯固定不动,将套管针推进血管腔,在针芯尖端进入血管腔后保持针芯位置相对固定,有效避免针尖刺入对侧血管壁,同时针芯仍起到引导作用,大大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 。由于穿刺针斜面的存在,部分病人在针芯回血后采用改良方法推入套管可能存在置管困难,与斜面部分未完全进入血管腔、套管前端仍未完全进入血管腔,此时将留置针角度压低,并继续进针约 1-2 mm 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17

2.8.穿破补救

2.8.1钢针法:钢针穿刺确认扎穿血管时,应立即打开止血带,沿穿刺血管缓慢后撤针头o.1~0.3 cm,同时左手指 腹在扎穿血管处轻按压30秒~1分钟,再次回血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右手拿一备好的胶布固定针柄,再次扎止血带, 撕开固定胶布,右手持针沿血管走向平衡进针。进针长度据 血管条件而定,管径大、直,最好把整根针递入,如血管条件差、有分叉,则以针头跨过扎穿血管处而未达分叉处为佳,成功后及时解开止血带,用左指腹再次按压局部,回血确认在血管内,常规固定针头,同时用一块1 cm×2 cm的纱布球加压固定在扎穿处,打开调节器,调节滴数在15~20d/min,观察扎穿局部无渗出(皮下发硬)、肿痛,1~3分钟后调节输液滴数40~60d/min或据医嘱调节,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同时指导病人,如局部有肿痛、发冷、淤血现象,先关调节器开关,并立即呼叫护士处理,需要化疗或静滴高渗溶液者应先用生理盐水诱导,确认无渗漏现象方可使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8.2留置针补救方法:扎穿后撤针见回血后,把针芯往后退0.1~ 0.3 cm,见回血良好,边快速把导管送入血管,边把导丝退出,力求送管时通畅、无阻力。打开止血带,用1 cm× 2 cm纱布球按压扎穿处1~3分钟,薄膜稍加压固定,其他同钢针18

3 不同条件静脉的穿刺技巧

3.1普通静脉

血管粗直、充盈,富有弹性,易于固定,常见于体质健壮者,如急性病大病初期,此时我们选择手背部静脉进行直刺或侧刺。

3.2易于滑动的静脉

此类静脉虽然粗直,但由于缺乏皮下脂肪支持,血管易于滑动,多见于老年及消瘦患者,此时宜选择手背或手腕部静脉,穿刺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绷紧血管两端的皮肤,同时食指应压在血管近端,以使血管充盈,这样血管也不容易滑行,右手持针,掌握好进针角度沿血管走向平行进针。

3.3缺乏弹性的静脉

很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实感,虽然很暴露,但缺乏弹性,像铁丝,易活动。此时宜选择手背或前臂静脉,从血管远端绷紧皮肤,固定血管,选择针尖锐利的小号针头进行直刺。

3.4 脆弱的静脉

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炎及血液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组织细胞 退化,间质疏松,所以血管壁弹性小而脆性大,容易刺破,此时宜选择手背或手指的静脉, 采用细小针尖,绷紧皮肤后从血管侧面轻缓进针,见回血后将针头放平沿血管走向缓慢推进,穿刺成功后轻轻松懈止血带,并嘱患者轻轻松拳。

3.5 塌陷的静脉

见于失血过多、严重脱水及重危衰竭者,此类血管塌陷,不显露。此时宜选择前臂、手背或足背部的静脉,由于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须耐心认真,先在穿刺点以上 10~15cm 处扎好止血带,用拇指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推压血管,使血管充盈后,再固定血管,选择小号针头进行穿刺,必要时先行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显露;亦可在局部均匀涂 擦 1%的硝酸甘油,再用湿热毛巾置于拟穿刺部位约 3 min,这时表浅小静脉均可迅速充盈, 该法是利用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使小静脉有效扩张,血管直径及充盈度也相应增加。

3.6隐性充盈静脉

此类血管的特点是深而不显,但充盈好,易于固定,见于肥胖的患者。由于皮下脂肪过厚,皮肤表浅静脉的走向不明,须先用手摸清血管的走行和深浅后再行盲刺,针尖进入皮肤后可用已消毒的食指摸着血管,引导针头进入血管,这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腻的心思19

3.7 水肿患者的静脉

由于水肿的存在,血管被水肿组织所掩盖,血管往往不明显,不容易看到和摸及,常规方法绑上止血带行静脉穿刺时,水肿加重,寻找血管更加困难,而不用止血带在手背和足背先沿血管走行方向,反复推压,将水肿组织间隙液体推向血管周围,使静脉显露,这时迅速进行消毒,在水肿未复原之前及时进针11。尤其是肾病及需要长期输液者,用止血带不宜过紧或时间过长,以免进一步增加局部阻力和血管的通透性,使被压迫的组织加重水肿,造成穿刺困难更甚。通可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按揉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静脉充分暴露后快速进行穿刺20

3.8肥胖病人的静脉

病人因血管全部被水肿组织所掩盖,不易看到和触及,所以很容易造成穿刺失误。尤其是肾病及需要长期输液者,用止血带不宜过紧或时间过长,以免进一步增加局部阻力和血管的通透性,使被压迫的组织加重水肿,造成穿刺困难更甚。此类病人的静脉较深不明显,皮下脂肪厚,固定不滑动可,在血管上方进针角度以30一40左右为宜见21

3.9糖尿病病人

因为血液粘稠度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因此容易堵塞针孔,且下肢病变较上肢重,所以选用的针头不宜过细,应选择手部、上肢部位粗而直的静脉血管22

3.10烧伤病人

病人由于创面渗出,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管不充盈,在皮肤上往往呈现凹陷状走向,此时可在静脉近心端处扎止血带,在沿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推压血流,或拍打局部血管,当静脉暴露时迅速穿刺23

3.11空虚静脉

大出血或者失液体较多的,由于血容量减少,使静脉空虚,扁瘪,进行静脉穿刺时要特别小心,应采用挑起针刺法,使针头进入血管有突破感,即使无回血,针头也可能进入血管内了,可先注入少许液体,而没见针头旁肿胀,即证明注入静脉24

4 护理人员穿刺失败后的心理健康指导

静脉穿刺时, 可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护士心理压力, 常在瞬间产生, 影响护士一见血[ 25] 。护士静脉穿刺失败后存在强烈的挫败感与自责、担心与恐惧等负性情绪。管理人员如不及时进行干预调整,负性情绪长期不能得到排解,则自我认同感降低,影响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6] ,更易导致人体的慢性应激、抑郁,甚至身心疲溃 [ 27]

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做好交流与沟通,以促进护患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只有交流与沟通,才能缩小患者对护士不信任,督促患者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转变患者的心境,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建立一个良好的互信关系。让患者理解、信任、明白、了解护士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的穿刺水平技术。当患者出现不满意时,及时沟通、解决矛盾、化解护患纠纷。由于沟通护士的正确导向,消除不利语言刺激,使患者对穿刺护士信任、理解,穿刺护士心理压力得以放松,因为人性化服务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只有理解才能谅解,只有谅解才能信任,只有信任才能支持。通过护士的正确导向,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面对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应给予的是肯定与认可,多与护士进行沟通,针对其内心体验“对症下药”地介绍应对方法,运用移情寻找共同点,给予情绪疏导、安抚及帮助对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起着相当有效的作用,介绍负性情绪的不良后果,让其对自我情绪有理性的认知,指导进行自我情绪控制

[ 28]运用心理学ABC理论,树立合理信念来正确缓解自身的压力[29]

5 总结与展望

静脉穿刺是护士日常工作中最多的护理操作,看似平常,但是要做到百分百穿刺成功,却需要一定的努力。根据不同的人血管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式,精选静脉穿刺的部位、深度、角度、力度、固定和进针方式等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只有反复训练静脉穿刺的技巧及实践,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才能最大程度保护静脉,同时减少患者的疼痛,既消除患者治疗时的紧张情绪,又能取得患者的配合。护士穿刺时除排除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外,自身的锻炼和提高势在必行,这需要练就过硬的穿刺技能,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在保持良好心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正确选好穿刺部位,成功进行穿刺,从而减少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士的信誉度。同时护士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受到身体、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会出现失衡。护理人员应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同情心,保持稳定的情绪,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营造优良的环境。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穿刺的要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合理控制情绪,做好情绪宣泄和减压,培养乐观向上、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工作态度、熟练的穿刺技术,必然会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程霞,郑彦芬. 静脉穿刺失败回顾性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 ,50 (20) :2965-2966

[2]张晨.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临床预防与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 14) :179

[3]黄玉,牟洪琼,罗淑娴. 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 甘肃医药,2016,35,(12):956-958

[4]蒋美娇,席艳红,卢露露.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探讨[J] 吉林医学,2009,30(18):2099-2100

[5]王英,张莉,巫旭,陈红 解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1):201-202

[6]艾娟,符美珠,陈素玲.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7):196-198

[7]李琳,杨榕榕,连蕊,汪京萍 .1 例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不当导致桡神经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 ,2020 , 6 (7):221-222

[8]褚世居. 从解剖学角度浅谈静脉穿刺时应注意的问题[J].解剖学研究,2018,40(4):304-305

[9]李平.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 ,31(z2):113-114

[10]王伟,张晓琴.心内科抗凝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及留置长度探讨[J]. 临床医学工程,2021 ,28 (4):515-516

[11]杜梅芳,马佳佳,丁志娟 .浅谈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 健康必读,2019,(35):228

[12]龚菊华,周志君,谢玉香. 松拳静脉穿刺法和握拳静脉穿刺法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1 ,32(8): 1616-1617

[13]沈玉英 . 探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上海护理,2005,5(1):53

[14]李红卫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69

[15]刘婷, 邱玥. 三种留置针进针角度对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的对照研究[J]. 当代护士 ,2020 ,27(15):143-144

[16]黄红玉,黄娥娥,李小英 .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J].护理学杂志,2009,24(1):53-54

[17]赵旭林,白向威 .护理专案在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195-196

[18]郑淑英,许娴 .静脉留置针不同置管方法在静脉穿刺困难病人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 9,1 9(84):1 26

[19]肖娓珠,江妙聪,周雅虹.静脉穿刺扎穿血管后的补救措施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 6):216-218

[20]郭桂英,伍倚欣,陈蜀梅 .探讨静脉穿刺技术[J].医学信息,2015 ,28(15):195

[21]陈红军 .特殊人群静脉穿刺技术的探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22

[22]张军,王振志,李香红. 静脉穿刺的技巧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29):50

[23-24]李荔,侯彩平. 浅谈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4555-4551

[ 25] 林素兰, 唐方.推行小儿静脉穿刺会诊[J].护理研究,2007, 21 ( 8A) :2145.

[26]李莉,颜萍,杨益,等.护理人员情绪劳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护理学杂志 ,2 0 1 6,3 1(2 0):6 0-6 2.

[27] 马慧珍,李丹,苏晓明,等.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负性情绪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 15,19(10):1 6 2- 1 6 4.

[28] 朱雪燕,蔡志翔,温新意,等.情绪管理对减轻新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 0 15,2 1(24):2 9 40-29 43.

[29] 焦丽娜,崔吉正,周安荣,等.ABC 情绪管理训练法对护士焦虑、 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 0 1 7,5(0 3):1 3 0-1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