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康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脑出血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康复的研究

高洁

身份证号:230183199102250044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价值。方法:抽选本院接诊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2019年5月~2020年12月接诊),实施对比性护理研究,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预后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评分及MESS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脑卒中评分、MES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实施可在急性脑出血治疗期间针对各类临床并发症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后,控制患者并发症风险,提升临床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预见性护理;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脑出血病程进展期间,受局限性脑血管出血部位、出血量差异等客观病理因素影响,可对患者脑神经、中枢神经及局部脑组织功能产生不同程度损伤,从而诱发各类临床症状表现,如偏瘫、昏睡、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对症治疗实施虽可在颅内止血、颅内血肿清除基础上减少病理损伤,但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护理实施同样具有积极影响[1]。结合上述背景,特就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脑出血患者康复应用价值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抽选本院接诊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2019年5月~2020年12月接诊),实施对比性护理研究,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5例。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53岁,平均年龄(67.15±4.25)岁,病程1~4h,平均(2.54±0.39)h;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52岁,平均年龄(67.02±4.19)岁,病程1~5h,平均(3.02±0.45)h。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在发病6h内入院就诊,颅脑CT/MRI诊断结果符合急性脑出血诊断指征;家属均确认患者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者;自愿脱离研究者。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路脑外科手术治疗,自术后起实施临床护理。

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患者术后转入ICU期间,依据神经内科规范化护理章程实施护理及临床监测,待患者转入普通病程后,实施院内基础护理。

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实施主要针对患者预后期间脑水肿、脑疝及下肢DVT风险,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1)ICU护理:ICU护理期间需在分析患者手术效果、手术路径、病理进展后,评估患者术后颅脑感染、脑疝、脑水肿风险,护理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颅温、颅内压变化,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处理,避免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并提升护理实施卫生消毒质量,积极阻断院内感染风险。(2)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实施即是对患者下肢DVT、压力性溃疡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护理期间需针对上述并发症风险进行专业学科评估后,借助营养干预、气压治疗、衬垫处理等措施,积极控制下肢DVT、压力性溃疡患病风险[2-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预后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评分及MESSS评分差异。

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测评,于患者出院当日经家属辅助协同填写,问卷总分设置为100分,0~59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81~100分为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n×100.00%。

脑卒中评分采用NIHSS量表测评,测评得分结果越高则患者脑卒中进展越严重。

MESSS量表用于评估患者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进展,其得分结果越高则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差异性组间对比由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脑卒中评分、MES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脑卒中评分、MES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脑卒中评分、MES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预见性护理是指对脑出血患者各类临床并发症所实施的针对性预防护理,可在借助各类临床科学性评估工具,明确患者并发症风险后,通过护理实施以实现对患者临床并发症的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实施可在急性脑出血治疗期间针对各类临床并发症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后,控制患者并发症风险,提升临床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显著。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和危重症,其是指患者因高血压造成脑实质出血,是高血压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病早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9],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法和药物治疗法为主,经过及时治疗后,患者的生命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是患者易出现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并发症,预后效果不佳,因此需要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预后效果。综合护理核心是“整体化、人性化”,即在患者个人资料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针对性的生理和心理护理,让患者在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从而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0]。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QLI、FIM、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宁,李金莲.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159-161. 

[2]刘瑜.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方式及效果评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203-204.

[3]范羽娇,孙香君,董海静.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4):526-529.
[1]秦芬平.优质护理对5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J].上海医药,2018,39(9):37-39.

[4]李萌,于微.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5):155-158.

[5]刘爱花.早期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3):114-115.

[6]牛翠翠.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7,21(2):121,135.

[7]郎春.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7,16(8):29-30.

[8]张宁.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病情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7):114.

[9]徐爱武.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45-147.

[10]陈君霞,王慧梅,刘杨君,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6,54(8):146-148.

[11]宝兰.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7-9.

[12]朱素琴,陈松芳.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