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CT及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

梁家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CT及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以2019.8-2022.8本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二者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结果  CT与MRI诊断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8.33%,高于CT及RMI单独检测(P<0.05)。结论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单一检查手段诊断存在不足,CT与MRI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CT;MRI;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为临床常见的疾病,数据显示该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5~3.66%[1]。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人群,该病多数为原发性肿瘤,并且由于其解剖位置较为隐匿,早期症状较少,且伴有慢性炎症,对早期诊断造成干扰。相关研究发现,50%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该类患者肿瘤病灶多侵犯邻近组织,对于原发部位的判断难度大,患者的预后较差[2]。随着CT、MRI等检查方式的应用使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其影像学征象对鉴别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较好。故本文探究CT、MRI在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8-2022.8本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22~84(62.05±6.13)岁。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29例、腺样囊性癌17例、淋巴癌14例。纳入标准: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接受CT、MRI检查;患者知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过敏体质者;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存在造影剂过敏。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机(美国GE)进行检查,仰卧位,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60~200 mA,层厚3 mm,软组织窗位*窗宽=35 HU*300 AU,骨窗窗位*窗宽=400 HU*400 AU。常规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

MRI检查,采用Discovry MR 750 3.0 T扫描仪(美国GE),采用头颈联合线圈,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参数:FSE序列T1WI参数: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400 ms,回波时间(TE)8 ms,扫描视野(FOV)32*32 cm,层厚4.0 mm,检测1.0 mm,激励次数1次。T2WI参数:TR 3000 ms,TE90 ms,FOV 32*32 cm,层厚4.0 mm,层间距1.0 mm。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观察病灶的形态、CT密度、MRI信号及强化特点等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

6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经CT扫描检出51例,准确率为85.00%;MRI扫描检出53例,准确率为88.33%;CT与MRI诊断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8.33%,高于CT及RMI单独检测(P<0.05)。

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价值n%

检查方式

鳞状细胞癌(n=29)

腺样囊性癌(n=17)

淋巴瘤(n=14)

总计

CT

26(89.66)

14(82.35)

11(78.57)

51(85.00)

MRI

26(89.66)

15(88.23)

12(85.71)

53(88.33)

联合检测

29(100.00)

17(100.00)

13(92.86)

59(98.33)

χ2

3.222

3.104

1.167

6.756

P

0.200

0.212

0.558

0.034

2.2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1)鳞状细胞癌,鼻-鼻窦内可观测到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其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邻近窦壁骨质吸收被破坏;增强扫描呈现中度强化,并且不均匀;(2)腺样囊性癌,可观测到稍低或等密度肿块,;(3)淋巴癌,其位置在鼻腔前部,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观测到坏死的低密度组织,骨质未见明显的破坏,其中可见部分病变可累及双侧鼻翼及肿瘤周围软组织。强化程度为中度均匀强化。

MRI扫描,(1)鳞状细胞癌,单侧鼻-鼻窦内可观测到不规则的肿块影,T1加权成像呈现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上呈现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窦壁正常低信号骨质结构消失。增强扫描肿块的强化较为明显,强化呈现不均匀;(2)腺样囊性癌,鼻窦内可观测到混杂信号,边界不清晰,T1加权呈现呈现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呈现等信号或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可观测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的强化较为明显。(3)淋巴癌,鼻-鼻窦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多,边界模糊,T1阿基全呈现可呈现稍低或等信号。T2加权成像上呈现等信号或高信号。

讨论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耳鼻咽喉科第三位,病理类型多为鳞状细胞癌。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良性肿瘤恶病等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病理进展关系密切,该病症状无典型性[3]。本文结果显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CT扫描显示多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形态的规则性较差,边界不清晰;MRI扫描T1WI可见稍低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本文中鳞状细胞癌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与既往研究相符。CT及MRI表现未见特异性,然而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扫描可观测到大小不一的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更加明显[4]。腺样囊性癌可沿神经生长,并且在MRI检查上表现明显,可见神经增粗,可逆行或顺行,具有特征性。淋巴癌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随着疾病的进展,其病理特征逐渐明显。本文结果显示,淋巴癌多位于鼻腔前部,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坏死性的低密度组织,边界较为模糊,相邻骨质被破坏。本文结果显示,CT与MRI诊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未见差异,表明二者在检查中各有优劣,相辅相成。二者联合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表明联合检测可综合二者各自的优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单一检查手段诊断存在不足,CT与MRI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瑞楠,郑汉朋,许崇永,等.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CT和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214-217.

[2]何占旭,曹志伟,丁长伟.32例鼻腔鼻窦淋巴瘤CT及MRI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29(7):516-519.

[3]肖玲,陈璐,王媛媛,等.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6):986-989.

[4]王新艳,陈青华,王英,等.多参数MRI鉴别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51(7):5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