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曹椿雁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     635100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行PICC(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在癌症病人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20年4月)我院8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地分成研究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PICC治疗),并对比二个病人的拔管现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论:观察本组的肿瘤病例拔管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但合并症发病率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在肿瘤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医学应用;分析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化疗是其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会对机体外周静脉造成严重的损伤,引起患者的不适,进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PICC即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目前医学上比较有效率和安全可靠的输液方法,它可以直接将药液输入体内大毛细血管,通过血流快速地将药液稀释,可以在合理地减少患者痛楚的同时,减少因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并发症风险,从而保证了治疗的安全系数[1-2]。本研究对我院近八十人(2018年5月-2020年4月)对实施PICC置管化疗后的癌症病人的治疗方法和疗效作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以医院于2018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癌症病人为主要观察样本,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小组各40人。

对照组:性别(例)男25,女15;年龄(岁)30-70岁,平均值(58.01±0.16)。

观察组:性别(例)为男28,女12;年龄在(岁)31-71周岁之间,平均值(58.54±0.25)。

二组癌症病人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对患者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1.2.2观察组PICC护理:

(1)操作方法:依据病人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穿刺中心位置,以高要静脉为优先,然后选择头静脉和肘河北正定中学静脉。在实施穿刺之前,先准备好管道,然后对病人的穿刺部位加以清洁,并设置无菌区域,并对PICC导管用生理盐水浸泡。用右旋手进针,高度约以15-30°宜,待回血后,再进针1mm,将外套筒推进,以解开止血带,并抽出针芯,同时用左手食指按住外套筒,以防止其滑出管道,用中指按摩其尖端附近的毛细血管,以防止血液外流。最后将浸泡过的PICC导管送入,随后撤出插管鞘,将盐水肝素液正压封管。清除血迹,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

(2)医生要求:①留置入胃消化道的保护:在使用PICC留置入胃消化道时,医生要向病患及家属说明PICC留置入胃消化道的必要性和小心要求,从而使病患和家属对PICC置管方式有充分的正确了解,以防止病患在医院中出现惧怕及担心的不当心理因素,从而增加对病患的医生适受度。②对置管的保护:在置管过程中,管理者应严格遵循无菌管理,在穿刺后每24h换一次敷料,随后根据患者情况再进行调整;同时,应对输液装置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出现感染。③留置胃管的监护:留置胃管后,护理人员应严密监视病人的状态,仔细记录病人的穿刺次数、导管的长短、每次输液后有没有异物,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肿瘤患者的拔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以"%"的形式,描述二组病人的比率,通过卡方的测试,再由SPSS20.0程序进行后,当二组病人的各项指标结果存在差异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从图一得知,观察组肿瘤病人的拔管率为4.00%,远远小于对照组(16.00%),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对癌症病人的化疗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应用会强烈影响血管,而反复的穿刺也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疼痛,同时因为癌症病人的身体素质很差,所以药物的持续刺激会造成毛细血管出现破损,从而影响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PICC作为是一个直接经周围血流置入的开通于心脏静脉内的引流导管,其使用极大改善了对心脏血流的穿刺过程,不但能够减少因再次穿刺所给患者造成的痛楚和损伤,同时也可以减少穿刺的危险和传染机率,是目前在医学上应用较多的非常关键的输液途径,对于需要进行长期化疗的患者来说,其事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技术[3]。

PICC置管具有很多好处,一般首选将穿刺地点选定在外周浅表静脉,因为选定的区域面积大,因此穿刺成功的几率也较高。PICC导管材料比较软,在体内保存时间达到了6-12个月,可以较好的顺应身体组织,病人的活动能力也不至于受到影响限制[4]。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因此患者需要通过静脉注射,长期进行化学药物和营养物质的高浓度输入。以前肿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通过浅静脉多次注入的,反复进行浅静脉的穿刺,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这种化疗方法的多次输入液体和多次穿刺也会造成浅静脉的损伤。肿瘤护理中使用PICC,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的导管入口通常是安放在上腔静脉甚至是锁骨下静脉的,再加上这些静脉血流速大,血液速率也快,所以在注入的药液黏稠度较高、分子数目大时,该药就能够迅速地被稀释,从而减少了药液流附注到导管壁上的机率和药物本身对血管壁的破坏,从而避免了静脉炎和管道堵塞的出现,从而保证了肿瘤病人的对血管网的保护力度。医师通过在留置胃管之前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康复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PICC留置胃管的认识,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医护帮助率;置管过程中的严格无菌控制和在置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都可以有效降低了导管堵塞、静脉炎和穿洞点大出血等并发症的患病率,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并提高了医疗的顺利[5]。

此项实验将我院接受的80个肿瘤病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实施了常规治疗和PICC治疗,通过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病人的拔管率仅4.00%,远远小于对照组(16.00%),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仔细的判断患者血管是否适合置管,并且详细检查置管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随后根据严格操作步骤进行置管,置管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输液期间,还需要医护人员定期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情况以及患者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清洁。这既能降低了穿刺的痛苦,又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

综上所述,PICC置管术具有动作简易、应用安全可靠、副效应与并发症发生危险性较小、对治疗器具的维护动作简易等优势,并已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医学应用日益普遍,并且得到了普遍医护人员的认可和推广。据调查结果证实,癌症护理中使用PICC,能够减少癌症病人护理活动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所以,癌症护理中使用PICC,既能够缓解传统护理方式中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疼痛,改善其生存品质,同时还能够保证癌症病人的血管网的防护力度,减少癌症病人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置管术值得医院大力推广并且将其使用于更为广泛的护理项目中。

【参考文献】

[1]周瑾.中医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82-83.

[2]李冬梅.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259-260.

[3]郭婷婷.对行PICC置管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改良式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155-156.

[4]孔春燕.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A0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