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艾麦尔江·伊斯马伊力

新疆民丰县人民医院,新疆 民丰 848599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以50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为对象,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阐明本组患者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皮肤冰冷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恶心呕吐等;本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结论:老年人发生急性心梗后临床特征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治疗医师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梗;临床特征;治疗效果

急性心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指的是心肌功能受损后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由于发病比较急骤,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数据显示,中老年人群是急性心梗的高发群体,患者发病后冠状动脉出现紧急闭塞,心脏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了缺血或者缺氧导致的坏死[1]。或者发病后病情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如果未能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死亡。所以临床医师要掌握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特征,结合患者的具体特征表现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次研究以50例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详细的分析了50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特征表现及治疗情况。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50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为对象,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相应的诊断后被确诊为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成,本次研究中不包括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存在精神疾病以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的资料信息。本组5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61岁和84岁,平均年龄(68.21±3.15)岁。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明确本组患者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患者入院后,治疗医师对患者实施各项诊断,明确诊断结果后,如果患者SaO2<90%时需及时给患者实施吸氧治疗,且将吸氧浓度设置在40%~60%之间,如果患者患者SaO2≥90%,应对患者实施低流量吸氧(1~3L/min)。同时给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止痛,指导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延缓病情的发展,对于病情比较危急的患者,入院后,治疗医师需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如果患者在发病时间6小时内,则及时为患者实施溶栓手术治疗,取150~200万U尿激酶,将其与100mL生理盐水进行充分的混合,给患者静脉滴注,注意要将滴注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溶栓治疗结束后,12小时之后,治疗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给患者皮下40mg注射低分子肝素药物,2次/d。

1.3观察指标

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统计治疗效果。

2结果

2.1临床特征

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皮肤冰冷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恶心呕吐等。见下表1所示:

表1    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患者例数(n)

占比你好(%)

心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

34

68.00

心力衰竭、休克

20

40.00

呼吸困难、咳嗽气促

14

28.00

心慌气短

11

22.00

烦躁不安、皮肤冰冷

7

14.00

临床症状不典型

5

10.00

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

4

8.00

恶心呕吐

3

6.00

2.2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见下表2:

表2    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例数(n)

治愈

好转

死亡

治疗有效率(%)

50

36

11

3

47(94.00)

3讨论

急性心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学者认为,急性心梗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当冠状动脉出现血栓阻塞或者完全闭塞时,会导致机体局部心肌组织出现缺血或者缺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坏死。有研究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急性心梗患者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占据患者总数的80%以上[3]。由于患者发病后病情极易出现迅速的变化,因此临床治疗医师应在明确患者发病特征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大多数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表现,结合检查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皮肤冰冷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恶心呕吐等。我们在进行分析后发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为突然发作,但是在发病前会表现出一定的前兆,比如部分患者发病前会表现出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身体乏力以及心悸气促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表现出明显的心前区疼痛,并且疼痛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上,患者发作时间主要在清晨、休息期间或者活动期间,也有个别患者发病后会表现出咳嗽气短、呼吸异常等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表现出心力衰竭、意识模糊、血压降低全身出汗等休克症状。相比较而言,一些症状比较典型的患者发病后心前期出现明显的憋闷感以及疼痛感,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发病后,首先表现为胸骨后方疼痛及憋闷,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感觉会向左下方进行延伸,使得左侧肋骨以及上腹部出现疼痛感,压迫感和挤压感比较常见。但是也有个别患者心痛症状不明显,只是会感到胸部出现阵痛,给患者及时应用硝酸甘油止痛后症状依然未能得到缓解。在患者发病后的伴随症状方面,一般情况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结心率血压等指标会出现明显的改变,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病初期心肌灌注量降低,氧气供应不足,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心脏供血量增加,此时会导致患者心跳速度增加、血压升高。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患者心肌坏死逐渐加重,心脏功能逐渐减弱,血液循环表现出异常,导致患者出现了心跳减缓、呼吸异常、头晕头痛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个别患者此时会出现休克。

对于出现急性心梗的老人,治疗医师确诊后要及时给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同时应用速效救心丸,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但是临床治疗需要遵循疏通阻塞冠状动脉、促进缺血缺氧心肌功能的恢复这一原则,加速冠状动脉的扩张,及时消除阻塞冠状动脉的致病因素,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此时尤其要避免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本次研究中本院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对患者实施吸氧、硝酸酯类药物止痛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溶栓手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

综上所述,老年人发生急性心梗后临床特征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治疗医师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振军.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9):81,84.

[2]臧家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J].饮食科学,2021,13(1):99.

[3]林希,李大超.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3):177-1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