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对体检者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4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对体检者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甜甜

徐州市中医院 体检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对体检者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中医健康体检的112例体检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体检护理,中医组实施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中医组与常规组比较,SCL-90评分明显更低,HPLP-IIR评分、WHOQOL-BREF明显更高(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体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健康体检;中医治未病理论;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由疾病医学转变为健康医学,中医体检服务在健康体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中医健康体检能够避免生化、物理指标的不足,对于还未发生疾病或已出现临床表现的人群,可通过中医体检手段进行相应检查[2]。同时,中医强调治未病理念,主张未病先防,能够为体检人群调整健康状态提供指导[3]。近年来,体检中心尝试在体检人群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将中医特色服务融入到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全过程中,希望能够补充和完善体检中心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体检中心的服务质量[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对体检者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体检中心开展中医体检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中医健康体检的112例体检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常规组,每组56例。纳入标准:⑴年龄18~65岁;⑵自愿于体检中心接受中医健康体检;⑶具有正常认知、沟通能力,可理解研究目的及内容,护理依从性良好,能够配合完成研究;⑷签订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⑴伴精神疾病、智力缺陷者;⑵伴视听、沟通障碍,无法配合研究;⑶伴恶性肿瘤者;⑷伴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⑸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⑹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⑺调查资料不完整者。中医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3.72±5.19)岁,体重44~75kg,平均体重(60.42±5.17)kg。常规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4.15±6.07)岁,体重45~77kg,平均体重(59.48±6.14)kg。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体检护理,护理人员先行查看体检者的预约记录,根据其体检编号发放体检指引单,为体检者详细讲解每项体检项目主要筛查的疾病,指导其选择适宜自身的体检方案,向体检者讲解体检注意事项,指导体检者合理安排各项体检项目的先后顺序,避免等待时间过长,指导体检者完成所有的体检项目并回收体检指引单,为体检者建立健康档案,向体检者讲解常见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体检者对疾病防治的重视程度,告知其体检报告的领取时间,登记体检者的联系方式,如有重大阳性结果,专家会第一时间联系体检者。

中医组实施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⑴成立健康管理小组,以体检中心科主任为组长,选择体检中心4名护理人员作为组员,组员均具有3年及以上体检中心护理经验,且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小组成员通过会议制定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组员责任等,并完善小组管理制度,约束小组成员的行为,在开展研究前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医治未病理论、体检中心护理内容、健康管理措施等,以帮助组员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便于后续护理工作开展。⑵四诊检查:中医师对体检者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采用中医四诊仪器——舌诊仪、面诊仪、脉诊仪及问诊系统,护理人员在旁收集体检者的四诊信息。⑶中医体质辨识信息采集:护理人员采用《中医体质辨识信息采集表》收集健康信息,分析评估体检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⑸体检报告解读:根据体检者中医查体的体质测评结果及中医四诊信息,对体检者的中医健康报告进行解读,从其生理心理、饮食生活习惯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解释,提示体检者危及健康的因素。⑹中医治未病服务:对于体检结果为亚健康状态或偏颇体质的体检者开展中医未病先防服务,对于已患病人群开展中医已病防变服务,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手段指导体检者进行调理。根据体检者的体质指导其进行合理的运动、饮食、情绪等调理,如阴虚质需多食百合、雪梨等食物,禁食辣椒、葱姜蒜等辛辣食物;如阳虚质则需坚持慢跑、太极拳等。同时根据个人中医体质情况,针对性的系统改善整体功能状态,对于愿意接受中医手段治疗的人群,可实施辨证论治,采用艾灸、敷贴、针刺、中药内服等进行中医辨证调养。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健康状况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评估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共有9个因子、90个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1~5分,评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5]

1.3.2健康生活方式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HPLP-IIR量表评估两组健康生活方式,6个维度、4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1~5分,评分越高健康生活方式越佳[6]

1.3.3生活质量  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WHOQOL-BREF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共有5个维度,各维度采用百分制计分,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版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后中医组与常规组比较,SCL-90评分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

组别

时间

强迫

焦虑

恐怖

抑郁

敌对

中医组

n=56)

常规组

n=5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03±0.17

0.32±0.05αβ

1.06±0.19

0.51±0.11α

1.02±0.18

0.31±0.07αβ

1.04±0.16

0.55±0.10α

0.96±0.14

0.23±0.07αβ

0.97±0.16

0.53±0.09α

1.07±0.20

0.39±0.11αβ

1.05±0.22

0.64±0.13α

0.89±0.19

0.20±0.06αβ

0.90±0.18

0.42±0.13α

组别

时间

偏执

躯体化

人际关系

精神病性

总均分

中医组

n=56)

常规组

n=5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03±0.19

0.32±0.06αβ

1.02±0.17

0.53±0.11α

0.91±0.17

0.38±0.06αβ

0.93±0.15

0.55±0.11α

0.88±0.15

0.31±0.10αβ

0.85±0.14

0.57±0.12α

0.76±0.13

0.23±0.06αβ

0.75±0.15

0.44±0.10α

0.94±0.21

0.30±0.11αβ

0.92±0.27

0.54±0.25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比较

干预后中医组与常规组比较,HPLP-IIR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比较(,分)

组别

时间

人际关系

健康责任

压力管理

中医组

n=56)

常规组

n=5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3.35±1.63

20.44±2.75αβ

13.39±1.58

16.25±2.04α

36.29±4.42

49.48±6.29αβ

36.31±4.72

42.89±5.45α

14.17±1.68

21.04±3.13αβ

14.85±1.92

17.43±2.43α

组别

时间

营养

体育运动

精神成长

中医组

n=56)

常规组

n=5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7.17±2.41

26.61±4.24αβ

17.08±2.62

21.94±3.47α

27.23±2.95

34.15±4.78αβ

27.49±2.77

30.22±3.54α

13.28±2.12

21.75±4.45αβ

13.35±2.39

17.12±3.30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中医组与常规组比较,WHOQOL-BREF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时间

社会关系

环境领域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总体感觉

中医组

n=56)

常规组

n=5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7.76±5.25

85.19±7.36αβ

68.62±5.58

76.37±6.14α

66.61±5.63

84.34±7.15αβ

66.47±5.28

73.51±6.02α

65.63±5.14

86.34±7.02αβ

65.49±5.38

72.57±6.46α

62.43±5.18

83.27±7.36αβ

62.21±5.70

74.75±6.52α

68.03±5.01

85.42±7.52αβ

67.73±5.56

73.21±6.17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在健康体检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部分亚健康状态个体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只出现某些功能异常,体检者主诉自觉身体不适,使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发现无明显异常,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观察体检者的面色、舌象及脉象,能够对亚健康状态做出准确评估[8,9]。由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起源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手段借助仪器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医学分析不同,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是与传统中医学天人合一、符合人生长规律、人体健康、顺应自然的医学手段,能够在疾病发作前进行准确检查,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开展健康管理,重视体检者的体征状态,通过修正病理体征状态,改善体检者的亚健康状态,从而预防疾病发生,收到了广大医护人员、患者的关注及青睐

[10-12]

林晓生等[13]学者研究显示,对体检亚健康人群实施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包括中医健康宣传、艾灸、针刺、药膳等措施,可有效改善体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体检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中医组与常规组比较,SCL-90评分明显更低,HPLP-IIR评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更高,与仲静[14]的研究结果相似,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思想开展健康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根据体检者的经络检测结果、中医体质分类结果及中医四诊信息,了解体检者的健康状况,发现体检者存在的健康隐患,为维护体检者的身体健康,在疾病发生之前,根据个人中医体质进行针对性的运动、饮食、情绪等方面调养,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促使体检者践行预防保健思想,帮助体检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纠正不正确习惯,并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实施追踪,开展个性化的回访计划,督促体检者执行健康生活方式,让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其身体综合素质,可改善其生活质量[15,16]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体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芳,江涛,王唯坚,等. 中医体检特色健康评估研究与展望[J]. 环球中医药,2020,13(2):338-343.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0.02.042.

[2] 吴丹,周作建,商洪涛.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健康体检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计算机时代,2022(2):59-61,65.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22.02.016.

[3] 吴剑坤,徐春军,宋海姣,等. 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模式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8):701-704. DOI:10.3969/j.issn.1006-2157.2016.08.017.

[4] 种丹丹. 基于"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对亚健康人群的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5):131-134. DOI:10.3969/j.issn.2095-0616.2022.15.033.

[5] 陈树林,李凌江. 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23-327. DOI:10.3969/j.issn.1002-0152.2003.05.002.

[6] 曹文君,郭颖,平卫伟,等. 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3):286-289. DOI:10.16462/j.cnki.zhjbkz.2016.03.018.

[7] 都元涛,方积乾.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 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1145. DOI:10.3321/j.issn:1673-8225.2000.08.002.

[8] 钟名天. 对中医健康体检的展望[C].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152-156.

[9] 何黎,曹悦,胡远樟,等.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中医四诊在中医体检中的应用及意义[J]. 科学技术创新,2020(3):4-6. DOI:10.3969/j.issn.1673-1328.2020.03.003.

[10] 袁萍,郭兰,兰晓玲,等. 中医治未病应用在体检中对亚健康人群的效果观察[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37(4):558-559. DOI:10.3969/j.issn.1001-5779.2017.04.016.

[11] 花冠春. 以中医"治未病"为主的部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武警医学,2022,33(8):734-736. DOI:10.3969/j.issn.1004-3594.2022.08.025.

[12] 杨玲玲,徐学功,张宏. 关于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健康管理的实践思考[J]. 光明中医,2022,37(19):3613-361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22.19.052.

[13] 林晓生,王海燕,曾纪斌,等. 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对体检亚健康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4):399-401.

[14] 仲静. 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对体检亚健康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59-260. 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0.199.

[15] 李东彩,刘继洪,宋少英. 中医“治未病”干预应用于体检亚健康人群的效果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1696-1697.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17.11.053.

[16] 张秀红,张艳,李琴娜.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指导意义[J]. 黑龙江医学,2022,46(12):1424-1426,1430.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22.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