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7
/ 3

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分析

房伟清  ,朱灵  ,周明  ,赵云保 ,郭秀燕

东阿县人民医院  252200

摘要目的对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冲击波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月-2022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100例,为患者进行冲击波治疗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疼痛程度、足踝功能、足底筋膜厚度、最长行走时间等方面结果疼痛程度中,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22天、第90天评分分别为(3.03±0.24)分、(2.07±0.17)分、(1.24±0.39)分、(1.18±0.30)分,均低于治疗前(T=33.124,43.359,48.782,50.820,P<0.001)足踝功能中,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22天、第90天评分分别为(67.74±7.24)分、(79.85±10.54)分、(85.12±10.52)分、(88.48±12.97)分,均高于治疗前(T=8.664,16.225,20.237,19.752,P<0.001)足底筋膜厚度中,治疗后第5天、第10天厚度分别为(4.25±0.46)mm、(3.78±0.27)mm,均小于治疗前(T=7.090,10.231,P<0.001)最长行走时间中,治疗后第5天、第10天最长行走时间分别为(74.15±13.23)min、(106.45±21.11)min,均长于治疗前(T=16.644,25.577,P<0.001)结论为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冲击波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足踝功能,减少足底筋膜厚度,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冲击波足底筋膜炎;超声介入;疼痛;足踝功能

冲击波指的是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促使介质快速压缩产生能量的声波,导致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通过空化效应、热效应等,对治疗部位产生生物学效应,进而起到修复、重塑的作用[1]。冲击波治疗按照波源传递形式分为放散式、水平聚焦式、平波式等,放散式冲击波常用在软组织损伤、软骨损伤、肌肉痉挛的治疗当中。足底筋膜炎是足弓结构、生物力学异常引起的足底筋膜微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工作,随着体外冲击波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日益增加[2-3]。使用超声介入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也得到一定探究,为研究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的应用效果,本文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6例足底筋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冲击波治疗的效果,详细步骤和疗效见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2019年1月-2022年12月这一时间段中,在我院诊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为100例,为患者进行冲击波治疗。在全部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从36岁至53岁,平均年龄(46.47±3.35)岁;身高161-181cm,平均身高(169.37±6.24)cm;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17±1.05)个月;足长24-28cm,平均足长(26.34±1.23)cm。该项研究的开展已经获取医学伦理相关组织的审批,患者已了解本研究实施过程和目的,签订了同意协议。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足底筋膜炎疾病,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足跟痛/足底筋膜炎:2014修订版》[4]中的诊断标准具有一致性。②资料没有缺失情况。③B超显示跖腱膜有增厚、水肿改变。④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无明显效果者。⑤入院前没有进行过冲击波治疗者。⑥依从性良好者。

排除标准:①足部骨折、感染者。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多发性神经病变者。③使用抗凝药物者。④治疗前三个月内接受过药物、理疗治疗者。⑤血栓形成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冲击波治疗:患者采取俯卧姿势,双下肢平放于治疗床,使用放散状冲击波治疗仪,频率、压强、冲击次数设置为5-8Hz、200-400kPa、2000次,手柄压力适中,治疗前查体,找到压痛最剧烈处做好标记,向患者讲明治疗时会产生不适感,在冲击处涂抹耦合剂,手持手柄,固定足部,避免疼痛时移动肢体,影响治疗效果。治疗时从低压强开始,以痛点为中心开始冲击,按照患者耐受度对频率和压强进行调整,大部分患者会存在显著胀痛感,每周治疗一次,每个疗程治疗五次。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疼痛程度、足踝功能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最长行走时间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进行评定,对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22天、第90天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分值0-10分,分值越低表示痛感越轻。足踝功能通过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量表评分,分值0-100分,对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22天、第90天足踝功能情况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足踝功能越强。足底筋膜厚度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统计,探头频率设置为6-13NHz,指导患者仰卧,屈曲膝关节,踝关节采取中立位,先进行二维灰阶模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再进行纵切面扫查,对筋膜根骨止点边缘和内部纤维结构回声进行查看,在根骨止点水平纵切面测定筋膜厚度,对比观察治疗前、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水平。对两组患者的最长持续行走时间在治疗前、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的水平进行统计对比。

1.5 统计学方式

通过SPSS22.0软件开展检验,检验项目以计量(疼痛评分、足踝功能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最长行走时间)和计数两项内容为主,计量数据通过T值进行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展现,计数数据通过X²进行检验,并通过百分比形式表达,若结果显示P值低于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比较

疼痛评分中,治疗后第8天、治疗后第15天、治疗后第22天、治疗后第90天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1所示。

1 疼痛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治疗前

100

6.34±0.97

治疗后第8天

100

3.03±0.24

治疗后第15天

100

2.07±0.17

治疗后第22天

100

1.24±0.39

治疗后第90天

100

1.18±0.30

T治疗后第8天:治疗前

33.124

P治疗后第8天:治疗前

<0.001

T治疗后第15天:治疗前

43.359

P治疗后第15天:治疗前

<0.001

T治疗后第22天:治疗前

48.782

P治疗后第22天:治疗前

<0.001

T治疗后第90天:治疗前

50.820

P治疗后第90天:治疗前

<0.001

2.2治疗前后足踝功能评分的比较

足踝功能评分中,治疗后第8天、治疗后第15天、治疗后第22天、治疗后第90天的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2所示。

2 足踝功能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足踝功能评分

治疗前

100

58.41±7.97

治疗后第8天

100

67.74±7.24

治疗后第15天

100

79.85±10.54

治疗后第22天

100

85.12±10.52

治疗后第90天

100

88.48±12.97

T治疗后第8天:治疗前

8.664

P治疗后第8天:治疗前

<0.001

T治疗后第15天:治疗前

16.225

P治疗后第15天:治疗前

<0.001

T治疗后第22天:治疗前

20.237

P治疗后第22天:治疗前

<0.001

T治疗后第90天:治疗前

19.752

P治疗后第90天:治疗前

<0.001

2.3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的比较

足底筋膜厚度中,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患者的足底筋膜厚度均小于治疗前,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3所示。

3 足底筋膜厚度的比较(±s,mm)

组别

例数

足底筋膜厚度

治疗前

100

5.41±1.57

治疗5天后

100

4.25±0.46

治疗10天后

100

3.78±0.27

T治疗5天后:治疗前

7.090

P治疗5天后:治疗前

<0.001

T治疗10天后:治疗前

10.231

P治疗10天后:治疗前

<0.001

2.4治疗前后最长行走时间的比较

最长行走时间中,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的最长行走时间均长于治疗前,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4所示。

4 最长行走时间的比较(±s,min)

组别

例数

最长行走时间

治疗前

100

45.05±11.43

治疗5天后

100

74.15±13.23

治疗10天后

100

106.45±21.11

T治疗5天后:治疗前

16.644

P治疗5天后:治疗前

<0.001

T治疗10天后:治疗前

25.577

P治疗10天后:治疗前

<0.001

3 讨论

足底筋膜炎又叫做跟痛症,所有年龄段皆可发生,其症状为晨起、久坐后足部着地时疼痛,短距离行走后痛感降低,足底触诊会复制疼痛,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和困扰[5]。伴随肌骨超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提升了该疾病的治疗精确度,有关研究表明,为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获取不错的疗效[6]。体外冲击波是利用物理介质传导的机械性脉冲波,治疗时会利用探头的定位、移动,对疼痛发生的人体组织产生良好疗效[7];其能够对伤患处化学环境进行改变,让组织生成且释放能够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且冲击波能够对疼痛受体细胞膜进行破坏,对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进行抑制,从而对治疗部位的新陈代谢、炎性反应进行改善,对患处钙质沉着进行松解,可以降低水肿程度,加强组织的机械负荷,从而加快组织康复速度[8-9]。对于足底筋膜组织患者而言,体外冲击波治疗属于非侵入性、风险低、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能够重塑足底筋膜组织,从根本上消除炎症[10];其治疗的主要机制如下:冲击波产生的能量穿过不同组织时,吸收能力不同产生的压力差也不同,压力差可以对粘连的组织进行松解,具有机械效应;冲击波能量可以促使病变组织内的微小气泡快速膨胀,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物质代谢,具有空化效应;冲击波的能量能够对新生血管进行刺激,增加生长因子,促使组织修复[11-12]

近几年,伴随体外冲击波使用次数的不断增加,其应用价值得到研究证实,周旭波[13]研究中显示,足底筋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5.2%,高于常规治疗手段,表明冲击波疗法能够增强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霍修林、杨静

[14]等人研究中显示,足底筋膜炎患者经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患者治疗后1天、1个月早晨起步状态下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43±1.58)分、(1.08±2.19)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跖筋膜厚度为(4.06±0.53)mm,低于常规治疗组,本文研究中,患者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22天、第90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22天、第90天的足底筋膜厚度少于治疗前,和霍修林、杨静等人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体外冲击波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患者足底筋膜厚度。由上述研究可见,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在缓解疼痛、减少足底筋膜厚度方面更具优势,能够促进足踝功能恢复,提升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为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冲击波进行治疗,可以增强患者足踝功能,缩小患者足底筋膜厚度,延长患者最长行走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友强,马明,孙武东,汤从智,许如炜,张鹏,郭建业.不同跖趾关节角度下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04):327-330.

[2]耿雨涵,黄丽萍,张晓倓,张攻孜,李军,丘晓娟,张立宁,谢惠敏.超声药物导入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跟痛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04):395-399.

[3]施小妹,林玉梅,王帅,陈凯雄,刘荣国.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11):875-877.

[4]美国物理治疗协会骨科分会.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足跟痛/足底筋膜炎:2014修订版》临床实践指南[J]. 康复学报,2019,29(1):2-20.

[5]张琴,余波,陆兴华,缪芸,何霏,王凯,邓占奇,陈文华.运动贴扎技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0):1260-1264.

[6]江海,于瑜,刘志成,张其亮.体外冲击波与注射皮质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1):3286-3291.

[7]张艺岑,王培鑫,刘志成.超声引导下注射透明质酸钠与皮质类固醇治疗足底筋膜炎:疼痛、筋膜厚度及踝足功能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11):1670-1674.

[8]周奕楠,盛逸澜,瞿强,温子星.体外冲击波联合麻醉剂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09):824-829.

[9]张建峰,魏从光,孙杨,朱军,王晓明,毕珣.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探讨军事训练伤中足底筋膜炎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J].军事医学,2020,44(06):416-421.

[10]冯仕明,王爱国,常步青,范家强.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技术治疗顽固性足底筋膜炎的效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11):829-833.

[11]谢南海,沈薇,丛鑫宇,郑拥军.超声引导下针刺触发点治疗足底筋膜炎[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08):1128-1132.

[12]栗平,王东海,郭芳芳,武丹妮.超声引导足底筋膜炎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7(01):46-49.

[13]刘潇,张珑,张浩,甘学文,熊鹰,李明.足底筋膜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1,42(10):1124-1129.

[14]霍修林,杨静,张璇,等.超声介入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6):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