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康复期五大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0
/ 1

脑外伤康复期五大误区

张凤得

会理市人民医院                                615100

如果患者存在脑外伤,有一些人可能对于这些患者的康复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有一些人可能认为脑外伤的患者不适合搬动,那么不能进行康复锻炼;还有一些人认为脑外伤的患者一般康复期只是在1~3个月,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一、脑外伤的临床表现

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轻微颅脑外伤可仅有头皮血肿,重的脑外伤的症状可出现以下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头痛呈持续性胀痛,呕吐一般为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昏迷、深昏迷。生命体征改变,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可以反应颅脑损伤的程度。其他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易疲劳、智能减退、失眠等也是很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为心悸、血压波动、多汗、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等。

脑外伤的康复要贯彻始终,从受伤急性期到恢复期,甚至是终身康复。越早进行康复,将来的预后越好。脑外伤的康复包括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起坐、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还包括患者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心理辅导等,还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护理、呼吸和皮肤管理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二、头部受过重伤,什么都不能做

脑外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后遗症,如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怒等等,绝大部分后遗症并不是靠“养”就可以好转的,康复期家人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应视情况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社会属性,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患者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对患者因外伤带来的心理障碍得到干预纠正,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树立信心,维护患者的尊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重返社会。

三、没完全恢复到受伤之前的状态,不能出院

脑外伤的康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大部分的综合医院以及神经外科专科医院承担的都是“治疗和护理”的职能范畴,而脑外伤疾病发展的后期往往进入到“康复医学”的范畴,患者应在头部伤情稳定之后听取医生的建议,在适合的时期出院或者转院进行系统的康复及功能锻炼。一些交通事故引发的外伤,常常会因为一些赔付和责任等问题,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已经稳定可以回家休养的情况下迟迟不愿出院,而医院内环境较为复杂,各种细菌病毒多见,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一旦发生肺炎等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四、伤的是脑袋,康复期千万不能乱动

实际上,脑外伤后患者处于康复期时,首要任务就是功能的锻炼与恢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应从急性期延续至恢复期,甚至终身,一些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仍处于卧床不能下地活动的状态,在卧床期间,很多家属照顾患者时“不敢动”患者,然而,长期卧床不仅会使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还可造成关节肌肉的挛缩,使患者无法再像正常人一样活动,因此,在康复期即使是卧床期间,也应该帮助患者做系统的、有效的肢体活动,给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

五、头部受过伤,不需要复查

其实头部受伤过后,头部的出血需要长时间才能被充分吸收,即便是可以出院,或者症状已经消失,但不代表头部的出血完全被吸收,而且有一些出血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因此,一般建议出院后1至3个月复查以查看头部受伤恢复情况以及出血的吸收情况,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医生还要检查伤口愈合情况等。

六、脑外伤后做了开颅手术,一定要大补

脑外伤后做了开颅手术,的确对患者身体影响很大,康复期应增加营养,但不可一味进补,让患者进餐并不是“多多益善”的,膳食应合理搭配,不宜进食大量荤油及动物内脏等,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不仅不易消化,对胃肠刺激大,使胃肠负担加重,还可致便秘、呕吐等不适,可多食谷类、豆类、奶类及蔬菜瓜果,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