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1
/ 1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科普

郑连祥

罗山县人民医院   河南省 信阳市  464200

带锁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50余年,国外学者Hey-Groves在1918年就已应用金属髓内钉于股骨骨折,但由于其抗旋转能力低、容易滑脱等缺陷,由德国专家Kuhts Cher于1953年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第一枚带锁髓内钉。笔者总结如下:

带锁髓内钉的固定原理是什么?有何益处?

有锁髓内钉的固定原理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其作用是传导固定,作用是将力量传递到另一侧,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采用夹板式固定,中间式采用传统的钢钉偏心固定,骨折采用应力共享式固定和应力庇护式固定,以促进骨痂的形成。中心固定要比侧位固定好,前者能减少杠杆弧度,避免固定的内外角和老化的不利情况,虽然髓内钉的扭力不够,即使封闭横截面的髓内钉也只能达到完全股骨扭转强度的50%,但髓内钉的弹性好,一旦出现变形,可以迅速反弹,迅速复原。因此采用髓内针内固定可减少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大出血,降低感染风险,有利患者的健康。

带锁髓内钉相对于常规钢板的优势有哪些?

肱骨干骨折可以通过牵引、功能支架、夹板、U型石膏、悬石膏等方式进行治疗,骨折愈合率高达90%,但对肱骨骨折、病理性骨折、不稳定骨折、多发伤、血管和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等患者,可以采用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钉内固定。其中,以O动力加压钢板具有固定可靠、抗弯曲、抗旋转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但钢板内固定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操作要求,同时对病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其中桡神经受损高达16%,术后出现并发骨髓炎的概率为6.9%,有可能会再次取出钢板,导致桡神经受损。而采用髓内针技术,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保证病人的血液供应,又能使术后并发症得到合理的控制。肱骨锁钉克服了传统髓内钉旋转控制差、轴向不稳定、需要附加固定等缺点,且骨折稳定、出血少、软组织剥离少、髓腔扩大等优点。但是带锁髓内钉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就会加重,

带锁髓内钉并发症的类型和处理方式是?

  1. 骨折不愈合原因有:①骨折端软组织夹层;②横向骨折断端分离;开放性骨折、局部出血感染等;⑤髓内针固定不好;⑥患有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临床上,骨折端分离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锁钉髓内钉时,不能有太大的牵引力,在进行锁钉前,应首先确认断端解剖复位。
  2. 感染:过去,临床上广泛认为,开放性骨折是髓内针治疗的一个禁忌。软组织损伤、污染程度、处理方式等是影响开放性骨折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发现,由于髓内钉过薄,有较大的感染风险,而未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能力不足,易于滋生细菌,因此,用扩宽的牙髓或有限的牙髓来扩大和固定,既能改善骨折端的稳定性,又能防止无效腔的发生;对于轻度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在完全的清创后进行一期有限的扩孔内固定,并在术前、术中使用抗生素,开放8小时,一期清创+外固定支架或使用骨牵引制动+抗生素,如果没有感染,第二阶段行髓内钉固定。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选择相应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出现脓肿,可使用切口和引流,如果髓内钉不能有效地有效地固定,可以使用外固定支架或石膏。
  3. 脂肪栓塞: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有23%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脂肪栓塞,这是因为与髓腔低压及髓腔脂肪外溢有关。临床试验表明,扩眼和不扩眼的手术对肺通气功能影响不大,而一旦发生了肺部病变,就会出现休克、肺部挫伤等亚临床症状,从而导致肺部功能受损,因此实施扩髓时,一定要保持轻柔的按摩,不要太用力、太粗糙。

4.邻近关节痛:髓内钉植入时,需要牵扯到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及关节囊,覆盖外侧半月板在胫骨平台关节面,前半月板与横韧带连接,在胫骨结节上方形成一个安全的区域,在该部位放置髓内钉是安全的,但由于安全范围过小,如果过分依赖于置钉位置或髓内钉直径过大,会导致关节内部结构受损,从而导致术后膝关节疼痛。根据流行病学数据,5.5%的患者采用股骨髓内钉进行股骨头内钉治疗后的髋关节疼痛,而髓内钉的近端受力和异位骨化是引起髋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股骨髓内钉内固定后,扩髓组异位骨化的髋关节外展肌明显高于非扩髓组,特别是当髓质发生扩张时,会产生骨性并发症,因此在髓质扩张过程中,吸引产生连续吸引物,放置后骨髓钉应彻底冲洗,髓内钉端需保持在1cm以内,合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对肢体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良好,但要注意禁忌,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特征,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防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