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源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支架建构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大资源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支架建构的实践研究

王晨怡

单位:福州市仓山区第六中心小学  邮编:3500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建构支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搭建支架、创设阅读支架学习的教学情境、创建思维导图式阅读学习支架,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和梳理文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支架;小学语文;大资源

我国正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和重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广受推崇。学习支架教学所提供的辅助性与支撑性框架概念,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阅读学习“支架”意识融入到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来,可以通过阅读难点的突破,帮助学生自主探索,深入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素养。

一、语文阅读学习支架的建构及设计原则

在教育领域,“支架”指的是有能力者对学习者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支架式教学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基于学生的需要由教师提供辅助与引导,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支架”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说,阅读学习支架是一种概念性的框架,它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建构,通过搭建“支架”将复杂繁琐的学习任务简单明朗化。当然,当学生的能力得到增长后,“支架”需要及时撤除。阅读支架式教学包括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合作学习、教学评价等教学流程,教师在综合实施这些教学流程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只有在准确把握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搭建各种“支架”,才能促使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展开积极探索。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其“支架”设计需在以下原则下进行:首先,设计适宜数量的支架。支架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对于支架的设计必须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现实,并且需要根据教师抛出支架时学生的反映适当调整支架数量。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阅读教学中,对于园子的景象的描写,教师设计这样的支架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有哪些新鲜的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可能学生对于叠音词在文中的妙用并没有引起注意,教师此时意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还未都达到,于是改变支架设计,运用范例式支架抛出“圆滚滚”,于是学生很快找到“明晃晃”“毛嘟嘟”“蓝幽幽”这些叠音词,并在反复阅读中仔细品读,感受叠词为句子带来的变化。其次,支架之间应保持逻辑原则。阅读教学是对课文文本的整体性学习理解,因此在设计支架时要以逻辑性贯彻整个文本教学。拿关于人物描写的阅读文本来说,教师应该从人物身份、人物经历出发引导学生体悟人物精神,其支架设计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比如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文本就需要从梅兰芳戏曲艺术大师的身份出发,通过几个故事了解人物经历,体会大师对日军的痛恨、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支架设计还应遵循趣味性原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充分挖掘文本的趣味点,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支架氛围中,主动思考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比如说四年级下册《猫》围绕“古怪”和“可爱”两个词语设计支架,通过两个较为矛盾的词语,引发学生对猫的行为进行探索,从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支架的课堂应用

1.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因此,该教学方式特别注重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开展支架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支架即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引导,教师设计的支架应围绕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知识框架,以支架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深入文本内容,开展相应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形态的猫的图片导入文本《猫》的学习。猫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宠物,很多小学生对猫的形态、行为都有所了解,也都很喜欢生活中的猫。而阅读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却是“实在有些古怪”。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里,“古怪”应该是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那么作者何以对招人喜爱的猫有这样的评价呢?这就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在教师的所抛出的支架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在文本中找到“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等语句,理解文本中的“古怪”是性格特别、难捉摸。

2.创设阅读支架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新颖、独特以及创新性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本文的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背景限定、多媒体呈现、问题引导等方式来引发学生贴近文本内容,展开自主性的学习探索。教师应该遵循阅读支架设计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创设这样的情境: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会“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接下来带入生活中的情境,在和自己的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鼻子一酸”的时候? 这些问题的设置无疑可以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产生共鸣。当学生理解了文本的主题,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可以播放歌曲《懂你》或是《时间都去哪了》,加深学生与作者共情。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探索,布置小练笔:请你回想一下自己的母亲,把你感受到的母爱写下来,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以自己的文字表达对母亲的爱,下节课展示、交流。

3.创建思维导图式阅读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梳理文本

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的表现方式,思维导图以其直观、具象性清晰展示文本脉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提供阅读支架,可以引导学生在导图的引领下循思维脉络阅读文本,学生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思维导图,教师从学生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中可以发现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亮点和问题,并及时予以评价,使教学效果更趋明显高效。教师和学生在导图支架的梳理中对文本的结构理解更加清晰,也使学生的思考维度得以拓展,提升阅读素养。比如五年级上册《松鼠》就可以以松鼠为中心词进行思维导图设计,辐射出面容、身体、四肢、尾巴的外形特征以及繁殖、换毛、爱干净等生活习性,用思维导图将松鼠的特性具象的概括出来,使学生在梳理文本的基础上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松鼠。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中构建教学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梳理文本,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艳. 谈学习支架策略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运用[J]. 情感读本,2019(12):53.

[2]施与颀. 搭建支架,深度学习——谈小学阅读教学支架的搭建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2020(10):42-43.

[3]邹国金,刘青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难点突破法例谈[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4):354.355.

本文系2021年度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大资源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支架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J2021B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