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国语能力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浅谈提高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国语能力的方法

陈思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四团中学  835214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进步,社会交流方式前所未有的活跃、频繁,语言水平变成了现代市民必要的素质条件。培养少数民族的国语水平,应该从小学开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国语交际"已成为学校语文课程中一项意义重大而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国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具备与日常人际交往有关的初步技能,在各种语言交流行为中能聆听、表现与沟通,并初步学会文明的开展人际沟通和社交活动,并培养协作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国语能力;方法

前言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国语沟通的条件。特别是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由于语言是中华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语言工具,所以对于少数民族学习者而言,未来的经济发展背景与社会地位需要少数民族学生同时具备如此社交能力,求职,以及自我推销的技巧等都可以通过国语表现反映出来。就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国语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专业的教学,同时还关系到将来毕业之后的就业率。所以,怎样改善这种教育现状,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者的国语水平就成为了一项十分重大的问题。

1.影响少数民族国语水平的原因

1.1语言环境的影响

在当前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中,文化条件的差异是制约他们过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由于从降生起,便生长在本民族文化环境里,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习俗耳渎目染下,使其对本民族形成了某种归属感的情愫。虽然,在某些地方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使用国语语言,但就其总量来说却很小。但是在进入小学就读之后,学校老师便开始用国语进行教育教学,校方也会设置专门的国语课堂,这对已经习惯了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学来说,进行国语知识的掌握不但困难,而且还不够实际意义,因此在他们的生存环境中,只依靠本族语言文字也能够正常生活。在这样国语教学语言环境的匮乏状况下,学习者的国语教学积极性就无法发挥,国语教学当然也就不理想[1]

1.2学生兴趣的影响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而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兴趣也会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课堂中做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意义很重要。但是,就当前的少数民族地区台湾国语教育条件而言,大多数学习者都面临国语教学兴趣缺失的状况,这也对国语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了障碍。在现实学习生涯中,学习者们由于不知道国语教学的重要性,也存在着学习者主动性缺失的状况。与此同时,也因为对国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般都比较枯燥,使得学习者们很难从课堂教学中对国语知识形成足够的兴趣。此外,对于已经习惯了本民族语言模式教学的学习者,对于需要让学生进行全新的国语教学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此不少学生会也由于惧怕心理而产生对国语教学兴趣缺失,甚至厌恶国语知识教学的状况。

1.3教学方法的影响

在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国语教育教学中,教师们教学方法的较为单一,这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他们虽然学习了自身民族的语言,但他们也已经懂得并掌握国语的意义,所以他们还会对国语知识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教化型的教学模式,那么国语文化本身的优势并不能充分发挥,长此以往只能导致学生们接触到的国语教学是呆板与单调的教学内容,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习积极性会随着老师教学效果的不佳而降低,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国语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着国语教学,还会对学习者的国语素质提高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改善。

2.提高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国语能力的方法

2.1在各种科目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提高国语能力

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们学习国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它所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是每时每刻的努力与坚持。且少数民族学生讲话中普遍存在的很多问题,如:讲话结构不整齐、缺少条理性、态度不大方、用词不当、嗓音不够洪亮、讲话语序紊乱、有重复用词等。所以,在学校多种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们要真正对少数民族学生讲话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互评互议的语言表达,以便于达到提升学生语言水平的目的[2]

2.2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国语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语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文章,不但可以使少数民族学习者在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掌握国语的魅力,而且还可以使少数民族学习者从"美读"中内化,吸收国语文字,从而充实自身的语感。所以,培养少数民族学习者的国语能力,要从有感情诵读开始,以读促说,互相促进,让少数民族学习者养成了良好的国语表达习惯。

2.3从心理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在国语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心态影响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协助其克服消极心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应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做可以掌握学生内在的心理思想情感。②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信,让学生们敢于讲,不怕讲错,为学生们创造"敢言"之环境,并引导学生们慢慢地大起胆子来,使学生们相信自己能学会也能做好。③强化对学生思想教育,使其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每个人的学习目标都不是盲目的,面对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楚不坚定的状况,老师们需要帮助其确立合理的目标。

2.4从汉文化方面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能力

文化素质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影响因素。它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来自于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生在上小学时受当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对汉文化的认识还很少,对国语文学基础知识的积淀也不够。所以在少数民族学校中培养学生汉族文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国语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培养其文化知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开展与学习国语相关的文化课等,提高少数民族学习者对汉族文化的意识。②在学生们课外时间多看一点有关国语文学方面的书籍,从而认识汉族文化。③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汉族同学家中做客,认识汉族人们的生活方法与习俗,从而加深对汉族文化的理解。

2.5开展丰富多彩的国语活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身为华夏儿女,我们更应该掌握并利用这种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就当前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首先必须从课文开始,例如部编的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就包括了古诗、文言文、名言警句、优美文章等,而教师则可通过晨读课、班队体会课、自习课等的方式,开展进行古诗背诵竞赛、唱红歌大赛、演讲比赛、手抄报竞赛以及汉字书法竞赛等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字竞赛,使小学生们从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字竞赛中认识中华文化的真正含义与无与伦比的魅力,使其真正明白学习国语的重大作用与意义,提高少数民族孩子学习与继承中华优秀文明的积极性与能力,这不但使学生们爱上了学习国语,同时又能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教学研究,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国语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提供重要帮助。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能够进行对课堂有效性的分析,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考察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等方式,来发现他们对国语教学主动性不足的问题,以便于有的放矢的进行课程设计,使他们可以从教学中找到对国语的正确认知方法与兴趣,进而像热爱自己民族语言那样喜爱国语。有助于学生实现语言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为自身语言全面素养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婷.大学校园推进国语普及路径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4):42-45.

[2]郭欣.浅析给少数民族学生用国语授课的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72.

[3]王小红.新疆少数民族国语教学新模式的应用[J].文教资料,2020(31):204-2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