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广播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新媒体在广播中的应用探讨

高振新

蚌埠市广播电视台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目前,伴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的展开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作为大众接收信息、认识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其影响力有限,并从受众群体的角度来看,比较被动。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冲破瓶颈的研究,简单分析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各种变化,结合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具体优势以及面临的发展瓶颈,在文后分别从以网络思维强化新闻传播、坚持“内容为王”基本原则的要求、节目结构的合理调整三个方面提出了广播新闻有效冲破发展瓶颈破局新生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用研究

一、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变化分析

(一)收听人群的变化

结合国内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广播收听人群中,15-44岁之间的听众比例超过60%,这也意味着中青年群体成为广播新闻主要的收听群体,并且这一听众群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使广播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听众年轻化趋势变得愈发明显。同时,从全国范围内网络新闻听众的受教育程度来看,2020年全国广播听众有超过76.8%的受众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1]。城市广播新闻听众群体中,接触过高等教育的占比已经超过了80%,这些数据直接表明我国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收听人群呈现出一种高端化发展特征。

(二)接收方式及地点的变化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以及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城市内的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增加速度和路网交通的发展速度相比明显超前,导致机动车出行时间明显增加,驾驶过程中司机用于收听广播的时间明显增加。随着广播覆盖面的持续扩展,在城市、县乡、城镇以及高速公路上,车载电台均能够接收到广播节目,为私家车广播收听群众比例的持续增加提供了客观条件[2]。此外,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持的移动广播网络也在不断发展,收听广播除了可以适用传统的车载电台和收音机之外,智能手机、iPad等也都可以下载对应的APP,这也是目前国内广播移动收听明显超过居家收听成为广播主要收听的重要原因。

(三)节目内容接受喜好的变化

广播新闻具体可以分为新闻时事、财经类、文艺类、音乐类、法制类、生活服务类等多种类型,又以新闻时事、音乐类和生活服务类的节目最受众喜爱。新闻时事类的节目在全部年龄阶层的人员都比较受欢迎,而音乐和生活类服务节目则是受到不同类型听众的喜爱,音乐类的节目更加受到高学历、高收入和年轻群体喜爱,生活服务类的新闻节目则是受到低收入人群的青睐。

二、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瓶颈分析

(一)新闻的传播时效性瓶颈

广播媒体受制于新闻采访工作流程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将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进行播报。即便目前广播新闻也能够使用现场连线的方式报道新闻,但其内容报道依旧较为单调,与新媒体客户端新闻内容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的丰富性特征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在热门社会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广播新闻媒体才进行后续的新闻内容编辑、制作以及发布,直接影响到新闻的时效性。

(二)新闻的内容深度瓶颈

在媒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闻事件的连续报道方式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跟踪,更加关注新闻内容的深度。对于部分社会影响较为重大的事件,通常会在事件结束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解读。但随着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传统的新闻报道工作模式缺乏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传统的广播新闻媒体在制作、宣传的过程中受到新闻形式和时长方面的限制,对部分社会问题无法进行深刻报道[5]。广播新闻的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报道的内容对于受众群体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广播新闻无法帮助人们反复查阅新闻信息,深度报道工作无法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到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内容传播互动的瓶颈

与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制作、宣传相比,广播新闻缺乏受众互动和反馈沟通的渠道。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始终是一种被动的状态,缺乏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广播新闻媒体也无法接收到受众对新闻事件以及节目的反馈,不仅影响到广播新闻节目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同时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也会受到明显影响。新媒体平台在新闻制作传播的过程中,使受众可以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及时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甚至能够为新闻的生产提供要素,这也使广播新闻在传播互动性方面的弊端变得愈发明显。

三、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瓶颈冲破策略

(一)以网络思维强化新闻内容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广播新闻要想保持原有的行业地位,不仅需要对其原有的声音、伴随的核心优势进行放大,同时需要打破原有的新闻节目架构,借助内容的编排优化,持续吸引、聚集受众的注意力。我国各级广播新闻单位可以借鉴央广“中国之声”的结构模式,其在新闻节目播放中,针对《新闻纵横》《新闻进行时》《正午60分》等大时段中的节目版块进行全天候的播报,每隔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进行信息刷新[6]。这种新闻内容的密集、紧凑的编排方式,使节目的信息容量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够满足当下快节奏社会生活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从节目内容的具体编排来看,又可以分为新闻资讯、连线报道、深度报道和评论等,同时针对当天社会新闻热点事件的报道,也会使用半小时单元内横向拓展、全天候轮盘滚动播报的方式。这种版块和轮盘新闻结构的衔接使整个节目的节奏变得张弛有度,将之前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线性传播以及无法反复收听的短板进行了弥补,可以成为今后广播新闻节目的常态工作模式。

(二)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虽然和广播新闻传播相比,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传播有着图文并茂、音视频元素丰富的特征,但信息传播中的及时性和内容碎片化特征导致在信息传播中缺乏足够的深度。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需要始终遵循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判断、梳理各种新闻事实,保证最终成品新闻节目的质量。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在信息量和传播时效性各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但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解释的报道仍旧是传统媒体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广播新闻在突破内容深度瓶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广播新闻系列报道、社会热点追踪等方式,深刻挖掘新闻主题背后的价值,通过还原社会重大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帮助受众通过收听新闻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提高受众对广播新闻节目的黏度。

(三)节目结构的合理调整

广播新闻传播必须要有效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广播新闻节目的受众能够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同时扮演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种角色。但广播新闻传统、单一新闻传播方式却直接影响受众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忠诚度。广播新闻在克服传播时效性瓶颈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互联网思维,将信息化网络平台作为新闻内容传播的主要阵地。在新闻生产制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新闻信息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的传播特点进行综合考量,配合音频、图文、视频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应用,保障广播信息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及时进行传播。

4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的当下,对传统广播新闻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但广播新闻传播的发展建设并非是盲目遵循新媒体的规则,而是在对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行利用的同时,一并做好新媒体技术的反思,将自身的优势同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整合,在当前发展尚不完善的新媒体环境下,给予大众更优质的体验、更优质的新闻服务,以此实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树友.新媒体在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2017(8):1.

[2]张玉超.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7):74-77.

[3]范虹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的突围策略[J].记者摇篮,2022(2):111-112.

[4]范虹宇.传统广播新闻与新媒体广播的融合方向[J].记者摇篮,2022(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