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视角下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新业态视角下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王勇慧

青岛祥源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数字平台不仅是数字化变革的核心趋势,也是一个激烈争论的主题。数字平台的工作方式与物理市场非常相似,平台运营商协调服务,并向产品的提供商和消费者收取协调费。现在,越来越多的数字平台正在建立。个人可以收费或免费分享物品的平台,不会只是“无私分享”,而是商业模式下,共享产品或服务。许多平台根本没有任何资源的共享,而是整合资源进行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调解。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共享平台

共享经济的汇集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中资源的共享并不是平台的主题。目前,我们关注的是私人资源通过平台共享的商业模式。许多平台并不关心共享私人资源,而是“仅仅”与现代商品和服务的采购有关。在原则和经济上,通过共享经济的可能性,私人共享资源非常有用。尽管原则上可以产生相当大的消费群体和效率优势。

1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特点

1.1丰富多样的个人闲置资源的分享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前提

一般来说,从房子、车、设备等有形资产到知识、时间等无形资产,只要是个人所拥有的闲置资源都可以分享,即所谓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将闲置的产能合理地进行消费,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共享经济参与者的很多商品使用的频率较少,但这种闲置资源能够对共享市场中其他的参与者产生吸引,那么将资产、资源的短暂使用权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进行转让变得可行,提供者获得可接受的边际收益。实际上,共享经济是让物品、技能、时间等在其闲置时也能找寻到合适的需求者,提高其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最终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

1.2“互联网+”技术形成的互动式平台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

当前,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在于它不依靠企业、中间商去分配资源,而是个人依托第三方建立起的网络共享平台来实现资源的分配。共享经济平台的职能主要是公布供需信息、形成供需连线、提供资金结算等中介服务。它可以由政府或机构搭建,通过互联网技术,跨越时间、空间等将分散的人或物的供需要求相关联,实现对接。当然,其前提是市场上有着数量巨大的潜在需求者和供给者。只有当潜在市场的供需量达到极值的情况下,共享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

1.3信任机制下活跃的人与人间的共享行为是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

过去的熟人社会,所有的交易是建立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交易的成本在于双方基于信任而做出的资源分享,即所谓的“人情”。共享经济活动却是在相互陌生的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信任问题。信任机制的建立需要依靠平台实现,以公司的商业信誉等为共享服务提供相互间的信任,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用户间、用户与平台间的联系,通过互评互动,建立自身的信用评价体系,消除需求者对自身权益的担忧,为供给者提供相应的报酬。

1.4颠覆式的创新是共享经济的运行保证

在日常生活发生的交易行为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人能够从中发现偶然的共享行为,并汲取可能的商机,将这种偶然的共享行为模式化,建立起一种经济模式。传统的经济中顺风车只存在于熟人群体的社交之中,但商业的创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概念的认识,它借助第三方建立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在陌生人之间的轻松共享。随着该项业务的深化,顺风车业务的模式逐步进化为现在的网约车模式。它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同时,促进了整个出租车行业的优化。不仅如此,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还为一批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优化了社会的就业结构。

2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

2.1共享经济的模式

第一步,通过对线下的闲置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因为共享经济平台自身没有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第二步,共享经济的平台利用这些整合后的资源为需求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私人订制的服务,以用户体验为先导,交易支付及服务评价随后。最终,共享经济平台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AI人工智能、LBS技术(LocationBasedServices是基于用户所在位置依托通讯运行商的网络定位功能即时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等方式形成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随着共享经济实践的深入,以及信任机制的完善建立,共享经济的模式会融入社交网络等平台。建立起以社会大众信用为基础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凭借社交网络打造供需双方的沟通平台,平台对分散的闲散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的供需匹配,并进行交易,真正实现“去中介化”。该模式的组织形式远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更类似于一个循环生态圈,模式多种多样,例如“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参与者既是消费者,也是供给者;既是模式的受益者,也是模式的搬运工;既组成了模式的外围形成,也构成了模式的内在核心。

2.2共享经济模式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1)促进服务升级。共享型企业主要依靠个人提供的商品、服务,这类轻资产经营企业对资产投入不多,且资产易分割。因提供服务难以标准化带来的服务质量不稳定、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需双方难以有效组合是传统经济最明显的弊端。例如传统的包车或是私人出租车服务,人们常称为“黑车”服务,是因为它所提供的服务无法达到标准化、且没有可以信任的参照物(营运执照、企业信誉等),所以人们趋向于有固定营业场所的企业,这些企业与专门运行出租车的公司签约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而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高效匹配,互联网平台为双方的信誉进行担保,并形成实时的消费评价体系,以此保证服务的质量。所以,共享经济可以促使服务产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颠覆传统统一性、标准化的服务观念,促进服务升级。(2)推动企业职能转型。在传统的企业模式中,劳动者与企业之间是雇佣劳务关系,企业的有形资产巨大,是商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供给者,其职能在于如何更好地提供商品、服务,实现资源的优化。然而当前的共享经济模式中,企业被共享平台所取代,平台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供需匹配、分配资源,提供商品、服务的是个人。我国的共享经济模式还在初期,企业主要职责是共享平台的建立、维护,提供支付清算方式,整合、评估消费的满意度,对顾客的建议进行采纳、改进模式。未来共享经济的平台公司更多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信息。(3)激发行业竞争,带动行业优化。共享经济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LBS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了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供给者获得合理报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进入共享经济市场的个人,在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给的产品及服务,供给商品、服务的价格也依据其原有质量的高低进行分类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因个人供给者的进入使得传统的企业供给商品、服务的模式被打破,同时,技术革新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对传统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促使行业优化、升级。

3结语

随着资本簇拥效果越来越显著,共享经济的范围和领域将会更加广阔,服务更加深化。传统制造业也开始融入共享经济中,共享平台企业正在一步步从单一领域深耕至行业生态化布局。例如自媒体直播平台,从传统的被动传播内容,到如今形成内容制作、主播培养、互动传播三位一体相结合的传播体系。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和一致性存储系统,极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共享经济交易中的信任问题。加入了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将给予消费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也会迎来更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J].经济学家,2017,(5):99-102

[2]郑志来.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