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李丽娟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联盟路小学  467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因为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影响。小学数学作业内容、形式、批改方式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质量的同时,采取有效手段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作业;作业设计

引言

家庭作业是连接小学数学课外和课堂教学的桥梁,精心的作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着设计固化、缺乏创意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作业的作用,重视作业的设计,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夯实数学学习基础

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要求设计数学作业,可以夯实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学生能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基础知识学习印象,在夯实学习基础的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做足准备。

(二)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作业,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能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不断提升自我数学思维品质。

(三)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学工作不能脱离生活。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可以增强其数学实践能力。数学实践类作业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操作欲望,学生能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本质,由此形成良好的实践素养,不断增强数学实践能力。

(四)缓解数学学习压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设计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实践能力。通过优化数学作业,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内容,能有效缓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使其集中精力解决具有趣味性的实践类作业,由此促进自我创新思维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

(一)设计个性化作业,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设计个性化数学作业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以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作为基础,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设计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作业内容,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科学设计个性化作业,区别对待学生,以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并能运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描述,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前置性作业,在学生学习之前,让学生利用直尺分别测量自己的笔盒与教室中的桌椅长度、宽度,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将其分成高层次、低层次两个群体。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个性化作业,针对低层次学生,可以布置基础的单位换算作业,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数学知识,独立完成米和厘米之间的转换习题,夯实学习基础。针对高层次学生,可以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尝试估计物体长度与大概误差,并在说出大致长度后,运用直尺进行测量,旨在夯实学习基础,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让低层次学生共同编唱“单位换算歌”,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深其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同时,组织高层次学生运用米尺测量身高,并统计相关数据,切实发挥个性化作业优势,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共同进步。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点燃数学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突出、思维敏捷,设计趣味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设计随堂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趣味性问题,利用随堂作业来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趣味游戏作业,使学生能产生学习数据知识的兴趣,自觉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在理解多边形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面积。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测绘”作业,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并绘制图纸,运用割补法计算面积,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底×高”,使其能在运用割补法进行计算的同时,加深对相关公式的理解印象,懂得割补法是一种有规律、方便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图形变化”作业,将平行四边形剪成形态各异的图形,并在合作中拼接成不同的美观图形,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也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后续的三角形面积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的实践素养发展。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布置不同形式的生活化作业内容,能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解决数学问题,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渴望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心理特点,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不同的生活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充满探索又贴近实际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在自主尝试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计生活化问题“一根铁丝长28.82米,剪下一段长8.9米,剩下的比剪下的多多少米?”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其良好的分析、比较思维品质,懂得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指导学生自主验算和检验,以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懂得通过检验的方式,验证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性。同时,教师可以在原有生活化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具有难度的生活化问题“一支修路队要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64.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6.8米,第三天比前两天总数少10.4米,第三天修了多少米?”鼓励学生以画图的方式来提炼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列出等式并进行计算,使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教师应对照学生的图画,讲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来逐步揭示算理与算法,让学生能从生活化作业中感受到生活元素,夯实数学学习基础,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要保障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又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其思维品质提升,增强数学实践能力,使之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休息空间,缓解学习压力。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手段与理念,确保设计出来的作业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让学生能通过完成作业,加强对数学学科的体验,全面认识所学数学知识,由此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不断提高自我实践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梦洁.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数据,2021(12):113-114.

[2]刘燕,陈小翠.“双减”背景下小学地域特色数学作业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2(14):64-68.

[3]林玉琼.给数学教学洒一片快乐的阳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J].亚太教育,2022(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