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中华经典诵读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中华经典诵读实践研究

段辰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72000

【摘要】作为我国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责任。在当前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应当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下去,促进大学生的全身心健康成长。实际在落实该项工作时,可以通过诵读中华经典的方式,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立德树人为视角,对当前高校如何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行多角度探讨,希望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人才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华经典诵读;立德树人;高校

课题名称:中华经典诵读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路径研究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他们的素养,尤其是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发扬出去。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启迪品行、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背景下,通过多渠道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当前时代下意义重大。

    一、中华经典诵读特性分析

道德性

在中国古代,对于中华经典的诵读就已经非常重要,其中的道德性在形式和文本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选择中华经典进行诵读时,需要包含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和中国精神,通过吟诵塑造大学生内心端正庄重的体态,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心理。

知识性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经典诵读教学的知识性特点非常突出,是对中国古典智慧结晶的传承。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可以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对中国文化脉络和历史传统有更加全面地掌握,与先贤实现精神上的交流,对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意志有更深刻的感悟,对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效果显著。

    二、高校中华经典诵读的开展价值

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虽然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实际在复兴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传统文化的娱乐化、碎片化和表面化,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现阶段在高校推行中华经典诵读,可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落实下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为大学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并对打造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礼乐教化是当代复兴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能够有效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精神洗礼,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学者使命。特别是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西方不良思想对我国民众的影响越来越大,需要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对抗西方意识形态的侵扰,让广大学子对中华文明的优越和高尚有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为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中华经典诵读实践教学办法

定期举办诵读展演

经典诵读是一种艺术活动,良好的诵读效果会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与人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让人们产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热爱之情。因此,在高校中华经典诵读训练中,教师可以举办诵读成果的展演,渲染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诵读精神。

比如,高校可以在校园中成立“国学经典研讨会”,打造优秀的“经典文学场”,让学生定期参与,提升其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增强中华经典诵读训练的效果。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团”,鼓励学生参与比赛,并给予相应奖励。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借助融媒体、公众号、校园官网等平台,高校可以开辟诵读表演栏目等,为大学生的经典诵读训练提供良好的指导,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定期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实践活动

高校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时,可以全面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模式,在学校内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可以将演讲和写作创作等全面融入其中,营造出浓厚的中华经典诵读氛围,将广大师生参与到中华经典诵读中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打造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大学生读书节、敬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定期在学校内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会、阅读节、诗歌节等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我爱诵读”等类似的中华经典诵读品牌。同时,加大社会实践工作力度,在具体实践时,可以设定出不同的主题。

比如,可设置汉字艺术交流、中华经典研读等主体,可以通过与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高校中华经典诵读研学活动。也可以将我国著名的诗词、书法及诵读专家学者等引入到高校中,全面提升高校中华经典诵读的思想高度。将我国重大纪念口或者传统节日作为重要的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契机,拓展和深化活动内涵,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全面提升我国传统节日对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提升中华经典诵读的影响力。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拘一格,可以将现代流行元素加入其中,鼓励高校学生进行创作。可以从创作一些简单有韵律的中华经典诵读方式,通过教师领读,学生进行跟读、自山朗读、评读等方式,将其中包含的语言特色全面展现出来,赋予中华经典诵读更多的趣味。

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中华经典诵读提供了更多工作开展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将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融入到云课堂、智慧课程及学习通等各种类型的在线教学平台上,推动中华经典诵读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开展。同时,在本校已开发的学习平台上,研发增加中华经典诵读知识框架,开设诵读课程教学,针对课程教学设定针对性的题库、作业及考试等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设置的内容,上传考试试题、视频及课件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计划,开展针对性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活动,全面提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实效。还应当充分运用线上传播渠道,多维度打造数字化、可视化、交互化、社区化的中华经典诵读网络项目,发挥三微一端的传播媒介作用,开发全体师生可参与、可互动、可展示、可评价的经典诵读应用程序等,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渠道寓教于乐的功能,使中华经典诵读成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课余休闲学习项目。

加强多学科融合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倡导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学方法也要趋于多样化,高校中华经典诵读不能单一、机械地授课,而要让课堂“活”起来。高校教师可以在中华经典诵读中引入多学科的知识,科学的选取内容,结合专业,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去其糟粕,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将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结合课程思政,实现跨学科的融会贯通。

比如,对于音乐等专业的学生,需要倾向于《礼》《乐》等的诵读;对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倾向于《孙子兵法》等的诵读。另外,在课堂形态上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开展“双师课堂”“三师课堂”等授课方式,以经典诵读和解析为主,辅以美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作为补充,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加深理解,强化训练,从而达到提升诵读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的任务是艰巨的。实际在开展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对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价值有正确的认识,通过中华经典诵读,让广大学生深刻感受先贤的智慧和精神,吟咏经典、传承文脉,将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激发出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增.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经典诵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9(04).

[2]王叶青,黄亚丹.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高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03).

[3]谭芳.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训练现状分析及建议[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20).

[4]刘国新.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22(19).

2021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华经典诵读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号L2021Q0708002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