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教育管理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新常态下高校教育管理思考

刘军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125000

摘要:新课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尝试着全新的教学模式。而高校教师不仅是讲授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可以迅速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过,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的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中首先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及其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又提供了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新思维,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了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教育;管理思考

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也将日益起到其关键的地位。高等教育的成长中还存在着特殊的成长模式,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要接受各方面的冲击,这也导致了当前的大学生往往有着自身的特殊思维方式,不愿意接受拘束,这让得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相当的难度。而高等教育的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更加大了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常态下怎样进行高等教育管理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常态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的意义

1.高校教育管理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当前中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缺点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传统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使用传统经验和管理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民主化程度并不高,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也缺乏比较完善的规范和管理体系,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只能是处在计划经济的阶段。在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一般都是由领导者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管理举措,但通常并没有采纳被管理者的具体建议,这也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科学的质量评估系统。为促进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在自身管理工作中必须要能够注意并克服各种缺点,从而更好地对高校教育实施科学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

2.促进高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正是在知识大爆炸,各类思想创新与相互交替的时期中。在当前剧烈的国际竞争下,高等学校在发展还存在着相应的机遇与风险。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共有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在发展只有尽快探索与自己发展趋势相适应改革措施。用全新的理念开展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应用科学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来提升自身的高等教育质量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过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地不断扩大,在校生的总量也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扩大,但高等教育发展中高校生的综合素质却并没有十分尽如人意,而上述问题地发生也在较大程度上都与学校当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关。如果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滞后就无法很好地赶上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变革的脚步,也无法很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新常态下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也将势在必行。

二、新常态下高校教育管理思考

1.加强正面引导,不断提升责任意识

在常态化疫病防治背景下,要进一步掌握高校生在学校封校和线上学习阶段的学习与活动情况。教育辅导人员与任课老师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思想疏导工作。要在进行疫病防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把教学思政和疫病防治宣传相结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成为"大思政",从广大师生身上可感可触的疫情事例中吸取鲜活素材,发挥身上示范功能,讲好疫情事迹,汇聚疫情能量,宣传引领全体教师体会"健康为首、举国通心、舍生忘死、崇尚科学技术、天命与共"的强大疫情教育内涵。同时,充分利用专业课老师积极性,寻找学校的日常德育切入口,让各种教学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同向并行,产生协同效应,不断提高教师社会责任心,以此构建了学校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良好氛围。

2.注重平行式教育,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平行型管理是把集中培训与个别培养融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集中培训是通过大规模的对学校开展培训,比如举行全体学生会议甚至是班级会议的培训。个别培育是对在校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对高校生个别化的培训,更进一步地了解高校生在学习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更好地推动高校成长。集中培训是面上的培训,是对问题深入的探究。个别培养是对点培训,利用集中培训与个别培养相结合,更好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管理的功能。要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高等教育效率。首先要能够重视形成完整的教育评估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该系统可以此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教育评估体系设计上是个动态的系统,适用范围也相当宽泛,主要包括在教学操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领域。要能够重视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全面的培养上。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考核制度,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社会文化的演变,大学毕业生的成长历程中主要体现出这样一些方面的特征:高校生随着受到社会化的要求就会出现功利性的特征,往往不关心自身的生活空间,对自身无关的东西总是高高悬挂。大学生在生活上过度的重视自己,相对漠视别人的集体利益,没有较好的体现出团体协作能力。意志力相对较为软弱,在学业与人生上没有竞争能力,没有相应的抗挫折意识,这都无法促使其充分成长。

参考文献:

[1]邹丹,陈健.法治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9(27):215.

[2]陈松.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J].改革与开放,2020(0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