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城乡规划作用,提升城乡治理能力建设——以江苏“美丽宜居城乡规划建设试点”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重视城乡规划作用,提升城乡治理能力建设—以江苏“美丽宜居城乡规划建设试点”为例

张文萍

十堰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病”。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十分关注新发展理念下的城乡规划、建设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从“规模供应”向“质量供应”转变,注重以“小而逐步”为核心的有机更新,注重个性化设计、特色建设和精细管理。江苏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全国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美丽宜居”的城乡规划。文章围绕江苏省首次试点的实践,从“问题提出—系统规划—工作推进”的思路,对如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方式的变革、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下衔接、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城乡治理能力、提高城乡治理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乡治理;美丽宜居;城乡规划建设;转型发展;实践

1问题的提出推动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初心

1.1发展模式: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已经由单纯依靠土地、人口等因素向注重内涵提升、依靠创新、依靠服务提升的过程。由此,我国城市治理的内涵由“规模供给”向“质量供给”、由“增量管理”向“增量与存量并重”过渡;这既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有关,也与土地资源开发的限制有关。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城市化率为1.85倍,高于国际水平1~1.12。所以,要着眼于“迫切的难题与忧虑”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寻求优化城市存量空间,改善居住条件的现实路径。

1.2工作方式:从对城市问题的零散处理到对城市体系的推进

系统治理既是解决城市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首要任务。在都市工作中,特别强调「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计划,提升都市发展的适宜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化制度管理,既是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改善城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1.3实现途径:寻找新时期推进转型的全面途径

江苏省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城乡建设工作,其中包括“931城市环境提升工程”、“平价房”、“老城区改造”、“建筑节能改造”、“黑臭水体”、“垃圾分类、洪水易发区改造”、海绵城乡规划、公园和绿地建设等。这些专门为人民服务的改善,在“歼灭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但是,目前各方面的工作还很分散,总体上对提升城市品质的综合成效还不明显。与此相比,“931城市综合整治”和“乡村治理”在社会上的作用要大得多,获得了普遍的认同。尤其是江苏在2017年“乡村环境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推出了“乡村特色工程”,并获得了最好的社会反响④其突出的工作业绩,体现了乡村振兴的现实,增强了人民的准入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实践证明,思想的系统性和工作的连贯性是提升城市管理绩效的重要要素,而把问题导向的目标与成果相结合,才能推动城乡融合。从工作层面上讲,“美丽宜居”的城乡规划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疾病”问题。这不仅是江苏城市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2系统的谋划多方参与讨论达成共识

2.1推演酝酿:三个结合的策划

把基层科研和当地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首先,要掌握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借鉴雄安新区的最新规划与建设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工作建议;同时,要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配套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进行综合整治,为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要把上司的需要和下级的反馈相结合。首先,要到各地进行一次试点,找出问题,改进方案;同时,要听取各部门、市、县、基层、街道、社区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2部省共识:构建美好家园的城市规划与责任

江苏是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导的“美丽中国”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结合江苏的具体工作,“美丽宜居”的理念和内涵更为全面,既是城市的形式与精神,也是与国土资源部共同致力于“住宅”与城乡规划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省、市领导积极探索“美丽宜居”与“特色乡村”的概念与规划,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于现在,着眼长远,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省委关于民生的具体措施和美丽宜居的城乡规划建设紧密结合,使人民有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的感觉。”。

2.3系统思考四美与共、五城相宜

“四美”指的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建筑之美、生活之美。自然美就是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尊重和顺应自然,推动城乡统筹、生态化,使城市与绿化系统相结合,使人“看到山水”;“人文魅力”是指保持历史、文化记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美丽都市;该建筑设计精美,突出了“代际传承”的责任感。

“五城合一”的含义是“城市”,即安全、包容、舒适、有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安全”是指在城市中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保证,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各类灾害,并在一定程度上构筑起安全网络;“包容”是指城市居民享有其自身的多种居住环境,改善新市民的公共服务供应短缺的现状,建设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社区空间;“舒适”是指城市的人们能够很容易地享受到各种完善、优质的服务,从而推进“智慧”的城乡规划;“有吸引力”强调其外在的魅力和灵性。通过“蓝色海岸”、“生态绿道”、“慢行步道”、“特色街区”等多种形式,将城市景观资源、历史地段与现代公共建筑相融合,构成城市特有的城市空间系统。同时,也为“千城”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持续发展”既要顾及当下的需要,又要留给子孙后代;推动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海绵城乡规划,3 R规划,强化垃圾分类,资源开发,不断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进工作:探索地方多元化的实践途径

3.1实践的路径和逻辑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而实践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这主意多么好,都要经过实际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检验,才能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很多创意都要用当地的方式去发掘,很多理念都要经过大量的草根实践来发展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只要人民的实际收获感得到提高,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的信心和期待就会持续增长。

3.2先行的前期实践探索

江苏省在2019年启动了以封闭城区为基础的“宜居街区”试点工程,以拓展可居住建筑的空间尺度。这个街区包括住宅区和相邻的街道。与社区紧密联系的居住设施,如超市、绿色公园、街头咖啡馆、报摊等,都是邻里关系最为紧密的公共空间。他们是“墙内的私人空间”与“墙外的公共空间”的结合,是市民生活的基础。在整合的过程中,力求通过打破“墙”的方式,创建共享的、整合的社区单元;在系统整合的实践中,将探索一种“从宜居住区走向宜居街区”的有机更新与整体提高的方式,为今后灵活地推行封闭小区的单一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图1从宜居住区走向宜居街区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3推动全省展开更加多元的实践

2019年11月,江苏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美丽宜居城乡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印发了《关于推进美丽宜居城市规划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选定具体的试点方案时,需要注意的是,探索地方多元化与目前农村基层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比一般的项目更好地开展试点。既要反映问题、目标、成绩,又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为人民生活创造一个美丽、可居住的都市。为此,将大力推进“城市+”、“海绵城市+”、“美丽宜居城市+”,从专业的视角推进城市整体提升,并探讨全方位提高城市居住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4结语

文章就江苏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策略进行了探讨。《关于加强城市和建筑管理的意见》是新时期城市建设和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中,期望通过对“美好家园”的实践探索,来提升人类居住的梦想。同时,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乡村建设、展示中国的时代风貌、创建一个美丽的、可居住的城市”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乡融合,用实际行动把江苏的优质“双面绣”织成。

参考文献

[1]许朋.重视城乡规划作用提升城乡治理能力建设[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169.

[2]薛志辉.重视城乡规划作用 提升城乡治理能力建设[J].建材与装饰,2017(45):65-66.

[3]纪志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7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