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对策浅析

张慧颖

身份证号:3305211995****0024  浙江 湖州  313200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监视和管控经济活动的主要办法之一,审计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在现阶段,我国审计系统的内容和方向不仅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也是其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审计工作主要通过行政事业单位配置的审计部门执行,而单位财务数据则是其审计目标。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审计部门负责人统一部署,审计工作则凭借行政方法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品质和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其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准确和透明的方向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在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许多规定与措施流于形式,难以切实施行,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立面。因此,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打击违法违纪的行为,促进廉政建设,人们必须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其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严处,确保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真实与完整。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对策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的职能部门,其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的开展大多由线下转为线上,工作流转也更加快捷、便利。在这种情况下,也给新时代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紧贴形势任务,更新审计思维理念、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推进审计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审计能力,进一步地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党的要求,更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

1.1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很多业务纷纷向信息化转变,同时单位的管理方式也在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同时国家审计机关的金审工程也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路。但是对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投向了单位的行政管理和业务开展上,而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面对更加繁杂的数据化资料,内部审计监督不及时、覆盖面小等弱点更加突出。根据某会计师事务所研究调查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单位及审计工作者只具备运用计算机建模等手段处理结构化数据的能力,即使用二维表结构处理储存于数据库中的行数据,而对办公文档、文本及各类报表信息等非结构数据缺没办法合理利用。而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数据中,结构化数据只占15%左右。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只能通过手动查找、人工比对、样本抽查等方式对非结构数据做出审查,从而推断单位整体存在的风险。这必然导致审计结果具有偶然性,存在“样本即总体”的审计风险。

1.2缺少健全的审计监督体系

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发展速度较快,随即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与需求有所提升,同时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愈发明显。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落实审计工作时,缺少健全的审计监督体系,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依托标准化的流程,如整理审计报告、处理报告以及执行审计工作等多个重要阶段,在具体实施时若缺少系统性的工作规范指导并约束内部审计工作,容易造成所开展的审计工作遗漏重要流程,严重影响审计工作效率,造成审计结果与事业单位具体的组织管理情景不相符,无法最大化发挥内部审计自身的效果。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策

2.1增加事业单位的高素质人才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重视专业人才个人价值的充分发挥,引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若想有效提高内部审计收集信息的质量,必须先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培养其收集信息的习惯。并采用大数据技术审核收集的信息内容,必须重视细节问题,以此减轻事业单位自身的负担,并增加对应的留存效益。为了有效解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养,重点关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审计技术,因为这是内部审计人员高质量完成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之一。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有关部门应定时为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内部培训活动,通过继续教育保证审计工作人员可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能力,把握先进、现代化的审计工作方式。同时,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改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理念上,大数据背景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根据时代需求转变自身工作理念。所以必须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对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环境的认识,保证其在大数据背景下,能够达到新的标准与要求,才能提高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审计人员审计能力,确保在未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可极为默契地开展工作,以此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效率与质量。此外,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内部审计人员过程中,除了要考察其综合素养外,还要重点考察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保证新审计工作者可以成为审计队伍的新鲜血液,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

2.2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中,获得全面和准确的审计结果

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高度关注收支情况。一方面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收入情况予以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应该明确资产利用情况,从而实现科学和高效的审计。同时,应该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审计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品质和效率。从某种角度来看,信息化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整体效率,促使审计工作高效开展,从而保障审计工作的时效性,确保其能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为确保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真正价值,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工作,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强化其对信息化技术的整体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对审计人员而言,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主动树立信息化理念,并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总结工作经验,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工作能力。随着新时期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多样化需求,在审计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满足时代的需求,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先进技术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不但可以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将相关管理逐渐发展为一套更科学的体系,进而确保审计工作更为有效、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除此之外,应该完善现有的监督和管控机制,使其能够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面临着更高的工作要求和更多的审计项目,新时代的审计人也应有新担当、新作为。这就要求审计人要转变审计思路、方法、模式,以便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切实做到服务廉政、服务建设,最大限度彰显审计价值。

参考文献

[1]关思奇,唐丽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5Z):2.

[2]张建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金融文坛,2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