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融合及其教学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融合及其教学启示

邓小满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211

摘要: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特性各不相同,但是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交叉。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将愈来愈多的目光放在了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异同进行分析,再提出几点促进经济学和管理学融合的教学措施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管理学;融合;教学建议

引言: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为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该主义主要分析基础为分工;而马歇尔的学说,促进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该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可见,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尽管存在差异,但二者之间联系逐渐变得紧密,在同宗同源的前提下大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融合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教学改革方法建议。

一、经济学和管理学概述

经济学更多的强调对于稀缺资源的有效抉择,实现最优配置,用最小的代价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作为社会科学皇后的经济学,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一是古典经济学时期,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二是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主要代表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三是凯恩斯主义时期,主要代表是凯恩斯的“通论”;四是新自由主义时期,主要代表是科斯、卢卡斯、弗里德曼等。经济学是最为古老的社会科学,科学性极强。

管理学更多的强调对于已有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到已经制定的目标。管理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物本主义,即古典管理理论时期,以泰罗为代表人物研究如何提高企业效率,忽视人的心理因素;二是人本主义,即现代管理理论时期,以梅奥为代表人物主要研究人类心理及行为对于既定组织目标产生的影响;三是心本主义当代管理理论时期,主要以迈克尔·波特(M.E.Porter)为代表强调战略理论,重在高层管理人员领导下建立具有生机的自适应系统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管理学相较于经济学的产生时间较为年轻,管理学重视实证与思辨,但由于数学模型运用较少,使得严谨性还有待提升。

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联系

1、经济学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经济学、数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且经济学是主要的理论基础来源。一方面,经济学中国富论提出只有科学分工才能够促进生产力更快的增进。而该理论“如何分工”实则成为了管理学的科学管理理论指导思想;另一方面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则是管理学中酬薪激励员工的指导思想来源。

2、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分析工具

经济学中分析方法能为管理学的研究提供基础。如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用特定的且最少的成本实现收入最大目标,完成了“经济原则”;又如计量经济学中建立经济模型,已经逐步被管理学采用。经济学在管理学中得以实用化,不仅对于经济学研究成果有检验的作用,还能够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产品价值和服务的最大化。

3、管理学为经济学发展助力

一方面,管理学让经济学实现实用化。经济学只有在管理学的助力下,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宏观经济学在管理学中政府管理作用下才能将政策建议落实,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学中企业管理作用下才能将经济理论运用到企业发展中去。另一方面管理学能检验经济学研究成果。经济学中代表人物凯恩斯认为只有用“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才会对市场失灵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有效需求的增长和扩大。在凯恩斯该主义的指导下,战略管理思想得以形成。但经过宏观管理实践检验,该理论会使得经济滞涨,说明凯恩斯主义还有待完善。可见,管理学实践能不断检验经济学理论,使得经济学不断向前发展。

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融合大趋势

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逐渐加深了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对于资源的耗费和需求量日益加大,但由于资源是有限的,环境也是有限的,同时二者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在致力于对于资源利用的问题,二者同为经国济世的显学,使得二者的关系日益紧密。为了促进二者研究进程的快速推进,经济学和管理学积极进行相互借鉴和学习,以此谋得共同发展。管理学不断吸收经济学的源源不断的营养,因此得以快速发展,而经济学也不断学习管理学的相关理念和优点,为己所用。

当代企业逐步形成的相关理论,标志着管理学和经济学进行交叉的新态势。管理学软性激励论,在发展的过程之中,选择积极和经济学的激励机制模型进行结合,使得激励理论不仅有理论基础得以说服人心,还具备很强的实操性,避免纸上谈兵的嫌疑。这种方式,经济学更注重对于行为动机的研究且进行实证分析,而管理学则是更加注重对于逻辑的精准推理,环环相扣。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形成逻辑严密而实用性强的员工激励理论系统机制。经济研究的管理化,使得二者的重叠范围逐步加大,管理学应用经济学最新成果,如新制度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二者的互补使得二者在企业中的沟通程度日益紧密,增强二者理论和实用性。

最开始,在人性假设方面,管理学和经济学存在根本的不同。管理学认为,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组织,地位处于客体,不仅对于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关注,还注重于人的社会属性分析。可见,管理学研究的人性十分具体;但在经济学中,仅仅关注人的本能自然属性,即人是“趋利避害”的,而忽略人的社会属性。而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使得这二者的区别不再存在。具体而言,行为经济学表示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中自利动机预设单一性,会将人们的动机变得单一而狭隘,对于经济学的普适性和科学性而言十分不利。不仅如此,对于人性本质的分析,仅仅用自利一词来概括本身就是不够科学严谨,有失偏颇的。另外,《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斯密认为,人类行为的支配动机而言,不仅包括了自利动机,还有由于同情心而产生的利他动机,这种派生出来的利他动机是契合社会规范的利他动机的。

四、有效融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启示

1、加强学科建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学和管理学实现有效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高校内一味的追求学科之间明晰的界限意义不大。教师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积极拥抱学科融合大趋势,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该趋势的实现。

具体而言,第一,应该纠正学科建设的目标。不应该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建设目标,应该转变只注重学科深度分化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第二,设置跨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专业。这不仅是众多发达国家采取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想要实现新兴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式途径。这有利于这两个学科融合特点以及演化规律的判断和分析。第三,加大对经济学管理学的融合研究力度,并尽可能的找到新的学科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教师应该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能够相互融合的大趋势进行积极把握,利用学科建设的积极优势来变成新的学科优势,在学科融合之下积极探索学科扩张的新路径,从而有效优化和改善学科结构,促进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的有效融合建设。

2、完善二级学院

学校分为众多的学院,就长远意义来看,有必要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的零散学院架构进行改变和优化,这有助于学科割据行为和现象的改善,促进学科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效益水平。就过渡期而言,应该及时对于跨学科制度进行主动的构建和安排,与此同时应该专门设置各类学科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如何进行交叉教学方式的研究,以此使得各学院之间的相关的具体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叉和整合开放。可见,高校对于二级学院具体的建构体系进行从新审视,有利于二级学院的科学系统整合。

3、优化课程体系

当下,学校对于人才培养还基于对学科门类设计的基础之上,学科门类停留在单一的一个学科上,当下市场经济要求学校输送的是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但是若只基于一个学科对于学生进行培养,则没有办法达到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力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左。这种情况之下,应该由高校管理者进行牵头,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致力于管理学和经济学进行有效渗透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积极尝试。另外,对于学科体系的有效设置而言,学校应该对于学科融合性课程进行大力开设,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4、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想要促进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融合的深度,就应该对于教师队伍进行积极建设。第一,在教师引入的环节,就应该提高门槛。例如,在招聘经济学教师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其对管理学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致力于引入有所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师人才引进的质量。第二,对于现有的教师队伍,应该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研讨会议的开展。首先,开展培训课程,使得管理学的经济学的教师能够相互展示对于同一个课题的不同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相互补足。其次,开展研讨会议。高校应该对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院系以及学科进行积极突破,让两个学科的相关教师借助研讨会议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融合联合攻关的方式,不仅要对于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保持,还应该增进对另外一个学科的了解程度,帮助彼此知识欠缺实现补足,帮助自身专长得以发挥。第三,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优秀的名师进行共同研究,组织协调本校、外校、企业的专业领域人才进行研讨会的开展,使得本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能够切实的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融合大趋势和发展现状,相互探索掌握和创新二者进行融合教学的难点和攻克方法,使得E&M学科融合当下趋势得到有效发展,顺应学科发展的时代潮流,使得学科科研成果得到有效的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学和经济学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两个学科,二者关系密切。相关院校应该对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历史基础、相同点、不同点进行研究,通过学科建设的加强、二级学院的优化、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强化等方式,来提高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融合教学效率,以此促进经济学的管理化和管理学的经济学化,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睿轩.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借鉴融合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1(11):193-194.

[2]林立强,陈守明.中西比较视域下的中国企业史管理学范式研究[J].东南学术,2020(01):184-200+248.

[3]张学敏,陈星.中国教育经济学影响力的成就、问题与发展探索——研究立场的视角[J].教育经济评论,2019,4(06):3-24.

[4]王菲,马孟丽.论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发展——以红河学院商学院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1,9(03):116-118.

作者简介:邓小满,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广东省佛山市,528211

邓小满(1983年7月)女,汉语,籍贯:广东省梅州市。学历:大学本科。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生涯教育、班主任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