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防护漏洞及其处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防护漏洞及其处治措施

肖体伟

430524198701147430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买车的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却越来越多。在中国,机动车的超速、违章是造成城市交通事故高发的最重要因素。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是一种加强公路安全的交通工具,对降低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防护漏洞及其处治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防护漏洞;处治措施

引言

公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期间的安全性能是城市建设管理的核心。公路路段内的交通安全设施是确保公路运营安全的关键内容,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是新时期城市交通系统升级优化的基本要求。设计人员应深入分析公路安全风险,完善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方案,维护车辆出行安全,促进城市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相关定义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沿线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是保障路段内车辆安全、稳定行驶的关键。城市交通事业现代化发展中,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是完善公路运营功能的重要工程项目,路边护栏、路面标志、隔离设备、交通诱导、防落网等设施是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主要结构,其设计质量、设计效果关系着高速公路的整体质量。设计人员应基于新时期公路运营的安全需求,分析路段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随后通过设计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夯实公路运营基础。但是,设计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不仅集中在安全风险理论的分析上,同样要求设计人员结合路段实际情况,从地形条件、车流量、线路特征、气候条件等多个方面,总结设计交通安全设施的基本需求,合理设置路面标志、路边护栏,从而在公路后期运营中,为车辆创造安全的行车条件,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车辆驾驶人员的切身利益。

2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防护漏洞

2.1护栏上游端头

当车辆行驶中过程中出现失控状态,导致车辆撞击至护栏上游圆形端头时,由于采用的圆形端头未充分外展或没有外展,此时护栏端头会直接插入车辆内部,对行车人员造成生命威胁;当车辆碰撞地锚端头时,车辆大概率会出现翻车现象,导致行车人员受伤,因此公路护栏上游端头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

2.2路桥护栏衔接处

车辆行驶至路桥过渡段因失控而冲撞向护栏时,由于路桥护栏衔接处的连接不到位,防护等级不够,就容易导致车辆直接冲出路桥位置,直接造成人员伤亡。此外,如路桥衔接处采取的连接方式未能实现刚度的逐渐过渡,车辆冲撞向护栏时,容易导致护栏连接处断裂,导致桥梁上刚度较大的混凝土护栏或型钢护栏,直接插入车辆内部,对行车人员造成致命威胁,因此公路护栏衔接处存在安全漏洞。

2.3中央分隔带

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护栏多采用插拔式或推拉式活动护栏,虽然此类护栏的活动性能强,但其防撞性能较差,如车辆行驶过程中因车辆冲撞或失控而冲向中央分隔带时,活动护栏极易发生断裂,车辆会直接冲向对向车道,如无法及时控制,甚至会再度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公路中央分隔带存在安全漏洞。

3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的防护措施

3.1路桥护栏衔接处

路桥护栏衔接处存在的安全漏洞为衔接位置不能合理过渡,根据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中规定,路桥衔接处的过渡要求平顺、牢固,应合理设置过渡段,实现护栏刚度的渐变过程,使护栏形成整体。目前我国已研究出2种路桥护栏过渡段的形式,分别为桥梁组合式护栏与道路波形护栏的过渡形式,以及桥梁型钢护栏与道路波形护栏的过渡形式,目前正在逐步应用中。

3.2避险车道护栏设置

设置避险车道护栏时,路堑边坡宜为带盖板矩形边沟,如果为浅碟形边沟,可无护栏。边坡侧无救援车道,制动床双侧要设护栏;有救援车道,车道右侧和制动床左侧要设护栏,救援车道与制动床之间设护栏。制动床双侧护栏宜为混凝土式护栏,入口设计速度为80km/h时,护栏等级应在五级以上;设计速度为80km/h以上时,护栏等级应在六级以上。同时,制动床、救援车道为地锚端头,且与驶离匝道等护栏间要设计过渡段。考虑到车辆驶入救援车道后不利于其安全减速及稳定行车姿态,以及避险车道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在救援车道、制动床之间要设置护栏。为便于施救,还要在救援车道、制动床之间护栏的中后部设置活动开口,并采用地锚端头的立面标记,以有效警示和降低车辆与护栏端头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3.3避险车道隔离设施设置

救援车道与制动床的分界点同救援车道的渐变段起点间可连续设置可移动的反光膜隔离栏(红白相间)。救援车道与制动床之间无护栏时,隔离栏要一直延伸到避险车道的最末端。设置隔离栏可以封闭救援车道,起到指引作用。

3.4线形诱导设施

参考“线形照明”中使用线条状灯具(多为直线条、曲线条、环形等形式)以提高环境局部亮度与对比度,勾勒建筑轮廓及空间变化的概念,提出线形视线诱导设施为(以下简称线形诱导设施):具有线条形状的视线诱导设施,表现为环形、长线条、中线条、短线条等形式,具有较大尺寸、远端可视,形式多样、便于组合,勾勒建筑界限、明确空间路权,发光分散、柔和舒适的特点。线形诱导,综合利用点、线(长/中/短线条)、环等局部视觉参照元素,其中竖向线条、环状信息尺寸比点状信息尺寸更大,可视距离更远。诱导设施与建筑限界线或障碍物轮廓平行设置,不侵入建筑限界,确保用路人的空间路权。相对于传统点状照明灯具,诱导设施光线分散柔和,为驾驶人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视线诱导设施,表现为环形、长线条、中线条、短线条等形式。其中:(1)短线条线形诱导设施主要包括矩形轮廓标、短立面标记;(2)中线条线形诱导设施主要包括轮廓柱、组合式线形诱导标;(3)长线条线形诱导设施主要包括反光条、腰带线、隧道入口段反光环等;(4)环状线形诱导设施主要为反光环。

3.5中隔带防眩

为降低养护作业风险,对绿化管养难度大的中央分隔带进行硬化改造,一是去掉原草皮,对路面进行硬化,硬化可根据实际选择用沥青铣刨料、水泥预制花砖等铺设。二是对原苗木进行移植,用防眩网、防眩板代替防眩苗木,防眩网可利用现有护栏立柱附着式安装。目前青银高速、济广高速等山东省内高速公路选取部分苗木不易成活的路段进行了中央分隔带硬化改造,将原植草改为铺设砂浆垫层加水泥预制方砖硬化,将防眩苗木改为防眩网,完工后,中央分隔带无杂草枯枝,无白色垃圾等杂物,大幅减少了中隔带保洁、苗木管养的工作量,由原来的每日保洁加定期苗木管养变为防眩设施维修加每年的刷漆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大大降低了养护作业人员的上路频次,降低安全风险,保障了人员人身安全;二是减少养护工作量,节省了养护费用;三是提高中央分隔带排水能力,提升路容路貌,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结束语

交通事故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达到244937起、63194人、258532人与13.8亿元。交通事故不容忽视,人们也逐渐开始重视高速公路网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性。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公路网交通安全设施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公路的运营安全,所以,对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防护漏洞及其处治措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于运国.交通工程中的安全防护设施及其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运输经理世界,2021(30):148-150.

[2]王泽胜.公路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的作用与质量控制分析[J].中外公路,2021,41(S2):245-248.

[3]崔德荣.农村公路安全防护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J].运输经理世界,2021(29):121-123.

[4]韩春晓.公路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2021(27):123-124.

[5]张学林.公路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的作用与质量控制初探[J].大陆桥视野,2021(0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