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分子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分子量

王晓敏

(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检验计量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3)

摘要为了提高分析检测速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及减少分析过程中有毒挥发物质对人员伤害。通过对PTMEG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和谱图解析,根据PTMEG所带官能团在近红外光谱谱图中出现特征峰的变化,建立模型,从而快速测定PTMEG分子量,为工艺提供及时有效的分析数据。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分子量

1 引言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是由四氢呋喃环聚合所得,分子结构式:HO[CH2CH2CH2CH2O]nH是应用最广泛的脂肪族聚醚之一,是生产聚酯、聚氨酯、热塑性聚亚胺酯、聚醚酰胺以及浇注弹性体等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弹性体、涂料、合成革以及胶黏剂领域。

分子量作为PTMEG生产过程中重要指标之一,会对下游生产氨纶产生质量影响,目前分析分子量使用人工滴定分析【1】,分析繁琐复杂,工艺调整滞后,影响测定准确度因素较多,且滴定过程中挥发出的物质对人体都有毒害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近红外光谱谱图分析,建立分子量快速分析方法,为工艺生产及时提供有效数据,减少人员接触有毒物质。

2 方法原理

目前PTMEG分子量分析方法采用英威达方法,将PTMEG充分溶解在乙腈和过量异氰酸对甲苯磺酰酯(TSI)的 THF(四氢呋喃)混合溶液中并搅拌10min,羟基基团可与TSI反应生成酸性氨基甲酸酯,加入水将未反应掉的异氰酸酯转化成氨磺酰(充分反应5min),接着用0.1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异丙醇(TBAH)标准溶液直接电位滴定酸性氨基甲酸酯,通过消耗TBAH的体积计算出PTMEG分子量。

下列化学反应概括了这个分析程序的化学过程:

生成氨基甲酸酯:

CH-Ar-SO-NCO + ROH→CH-Ar-SO-NHCOOR

除去过异氰酸对甲苯磺酰酯:

CH-Ar-SO-NCO + HO→CH-Ar-SONH+CO

氨基甲酸酯滴定:

CH-Ar-SO-NHCOOR +OH→CH-Ar-SO-N-COOR+HO

近红外光谱(780--2500nm):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由于分子振动能级(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使得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长关系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一般红外分析方法分为:(1)液体样品:液膜法、溶液法;(2)固体样品:压片法、调糊法、薄膜法;一般分析时长10分钟。

英威达手动分析方法要求测定精密度在6个分子量,近红外测定结果目标也在6个分子量之内。

3 实验部分

3.1实验样品的选择

在同一时间选择不同分子量的PTMEG样品,,样品序列号对应的分子量分别如下:1-1782,2-1780,3-1786,4-1800,5-1804,6-1815,7-1892,8-1972,9-1986,10-1993,11-1996,12-2004,13-2013,14-2020,15-2049,16-2053

在同一时间选择16个跨度较大分子量的PTMEG样品,通过近红外光谱扫描,找出一定的特征峰,对其进行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3.2仪器设备

近红外光谱仪型号:XDS Master Lab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瑞士万通),

波长:400-2500nm

3.3实验步骤

3.3.1试样的手工测定:同时对以上16个不同分子量样品采用的英威达方法进行手工分析(同时进行分析约为24小时)。

3.3.2试样的仪器分析: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以上16个不同分子量样品样品先进行扫描(为了防止样品中自动凝结,建议把试样放入到55℃的环境下保存),扫描波长为400-2500nm,扫描频次为2次,扫描分辨率0.4nm,以上谱图作为模型谱图。

最终结果显示:在1100-1300nm;1350-1600nm;1650-2250nm;处都有明显的峰谷变化,所以在以上波段可作为分子量度特征峰进行模型建立。

3.3.3分子量模型建立:

使用以上16个样品的光谱谱图,进行曲线模型导入,使用软件分析工具,对其进行数学模型处理(利用1介、2介导数处理谱图),使得测定曲线更加精确。

最终结果显示:可以建立一条相关性较好的数学模型进行未知样品的分子量测定。

3.3.4样品的反侧

对以上16个样品进行反测,不同序列号的手工与仪器分析偏差值对应如下:1~-4%,2~-2%,3~4%,4~4%,5~1%,6~-2%,7~5%,8~6%,9~-3%,10~2%,11~-2%,12~4%,13~3%,14~-5%,15~-4%,16~-4%。

对未知样品进行反测,不同样品号的手工与仪器分析偏差如下:1~-2%,2~0%,3~-4%。

4结果和讨论

4.1: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4.1.1:波长的影响:从以上谱图可以看出,在不同分子量下,波长在所选波段处,在1100-1320nm;1350-1600nm;1650-2250nm处,峰型不是完全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可能导致建立模型时,存在数学模型不是完好的分析,导致分析数据良好性较差,最终使得分析数据偏差较大,特别在因分子量划分牌号时产生无法判定的结果。

4.1.2:测定环境的影响:由于手动分析需要搅拌才能够充分反应,再次过程中环境温度及湿度对其反应有直接影响,温度导致溶液挥发,致使测定结果精密度较差,而使用近红外时,不在使用溶剂,不破坏PTMEG(无毒)样品本身,仪器自带恒温密闭装置,消除人员与有毒物质接触及测定样品环境保持一致,目前数据偏差不定,可能存在测定温度及恒温时间有关,导致分析不稳定。

4.1.3样品的水份:由于在测定不同样品时,样品中的水份含量不同(mg/Kg),手动分析可以利用经验公式进行修正,由于近红外在测定分子量时,也利用羟基官能团,水份含量大小也对分子量有一定影响,在今后可以结合手动经验公式对其修正,提高分析精密度。

4.1.4模型数据:以上建模只有16个数据,可能由于模型数据的偏少,导致样品的精确度降低。

4.2  数学模型的扩充建立

通过对PTMEG生产中控100个样品进行扫描,建立多数据模型,相关线性系数为:0.995,线性偏离从-0.2316--+0.2022,说明线性稳定性、拟合度较好。

4.3数学模型精确度验证

选择110组不同分子量PTMEG样品对模型验证,验证数据结果表明,最大偏差7(只有一组数据),99.99%偏差都在6个分子量之内,预测结果得到较高的准确性。

5结论

5.1:使用近红外并建立相关模型,并对其模型优化,可以反测未知PTMEG样品的分子量,但是要注意定期对模型进行验证,确保分析误差控制在6个分子量之内。

5.2:使用近红外一般只需10min,可以做到快速分析的目的,提供工艺及时调整的参数,且减少分析人员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

5.3:建立近红外模型,可以达到较好的模型线性到0.995,平均绝对误差在6个分子量之内,实验结果利用建立的模型快速分析时,预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了不产生产品质量纠纷,此快速分析方法仅限生产中控使用,外卖产品严格按照国标分析。

参考文献

【1】GB/T 25254-2010 工业用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

作者简介:王晓敏,男,1988年11月,工程师,2015年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现工作于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检验计量中心化验四室副科长,主要研究化验室建设及分析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