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城市河道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实践

柳培兵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是优化水资源效果,实现城市生态与生产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大量学者就城市河道管理的普遍问题及成因分析管理模式与整治措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桥陇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是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也是珠江水系综合整治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桥陇河;环境管理

引言

控导水流通常是城区河道整治过程中的最终目的。目前,河道治理大都采用统一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区域特征差异考虑不足,导致措施利用无法满足河道实际需求,出现了河道治理效果不理想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整治河道前应全面分析河道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河道防洪和生态达标。

1河道治理原则

1.1统一筹划原则

在正式开展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之前,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团队的技术人员需要对河道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状况进行考察,学习河道治理规划守则,将河流流域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地区同河道支流部分的治理工作进行统一筹划。筹划的重点是将河流水域周围的化工企业的工业用水和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分开,同时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做好自然灾害以及重大问题的防治处理工作准备。规划中对河道上下游及左右岸应兼顾,综合考虑防洪、防水、灌溉、发电等要求,根据河道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掌握时机及时整治。河道治理规划应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即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1.2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以及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安排,要因地制宜,要因势利导。不仅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上要就地取材,而且要在路线规划上要顺势而为,从而确保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同时达成河道治理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提升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效率,优化施工结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应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

1.3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原则

当面对城市河道治理时,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大步迈进,同时由于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许多本该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滞后,比如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历史欠账较为严重,导致很多地方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企业生产废水没有有效收纳处理,直接流入河道,出现了很多城市黑臭水体。所以,河道治理时,必须考虑进行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如构建生态植被,在河道周围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不仅美化环境,还可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治理时,应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

2城市河道生态水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实践策略

2.1加快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引导农户有序退耕还林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扛起河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大力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加大河道巡查监管力度,统筹推进退耕还林和河湖划界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督促整改。依据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生态红线划定、国有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明晰河湖管理职责,尽快公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一切破坏河道生态安全的活动,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建设方案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相关部门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和环境保护界限,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河道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将耕种的两岸土地退田还林,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

2.2优化防洪结构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程即为堤体填筑工程,这一环节中第一步便是需要对土方进行开采。工程项目的管理负责人需要根据招标书上的具体要求,确定可以进行土料填筑的场所位置。在不同填筑的位置所使用的填料都需要满足物理力学的各项指标。对土料场地的材料质量和储存量等需要进行反复清点核实。例如,我国深圳市第一大河茅洲河的河道治理工程项目中,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防洪结构的优化调整方面。通过土方开采和土方填筑等技术,增强了防洪结构的稳定性。技术部门利用现场取样的方式,对土料的天然容量、压缩系数以及含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测试,进而为施工团队的土方开采手段提供了信息和数据的支持。在得到各项数据指标支撑的基础上,正式进行土方开采之前,对地表的杂物进行清理,选择立体开挖和平面开挖相结合的开采方式,调用了PC-450型号的挖掘机设备,开采厚度为4.5m的土料,之后运用装载机设备,将土料运输到需要堤体填筑的施工现场中,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正式进行填筑土方之前,在需要填筑土方的堤体上方铺设一层厚度为0.5m的细石料,之后再按照具体的施工标准进行土方填筑。在每一层填筑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都需要对前一层土层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进行清理,同时将土层压实,确保每一层土层之间都能保持紧密连接。对土方填筑使用的土料含水量以及土方的倾斜度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管和控制,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完成情况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同时,当地施工团队还安排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土层之间的杂质和残留物进行清理,安排质量监督人员对削坡处理和整坡压实工作进行管理。利用振动碾压的机械设备进行填筑压实工作,确保堤体土方表面同防洪墙的轴线处于平行状态,同时在边角位置利用连环套打夯的方法,提升堤体的稳定性。

2.3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河道滥采乱挖是破坏河道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河道管理和采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严厉打击无证采砂、违法采砂行为。结合“清四乱”行动加大对弃渣堆放不规范现象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超采、滥采、盗采砂石料的违法行为,坚持基层政府对辖区内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负主体责任,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其他县直相关部门立足本职、通力协作,依法查处河道违法违规采砂问题,建立河道采砂整改台账,全面落实河道采砂、防洪、生态保护等相关制度,切实抓好采砂管理,规范河道采砂秩序,确保河道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结束语

近年来,河道治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对遏制环境污染和河流水质日益恶化起到重要作用。从实践和效果上看,人们更加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体会到“环境之痛”和“自然之美”的区别。总之,坚持统一筹划、协调发展、因地制宜、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等五大原则,认真抓好防洪结构的优化,景观绿化程度的提升,生态治理和河道疏浚等河道治理的重点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河道治理工程承建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还有利于提升河流水域资源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鹏.大型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护坡型式综合比选及应用[D].扬州大学,2022.

[2]甘勇锋.河道整治工程建筑桩基质量分析及处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2,51(04):55-57.

[3]李晓鹏,刘志成.加筋生态砌块护岸在河道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22(04):74-79.

[4]鹿重阳,李亚平,李晓龙.孟加拉帕德玛河道整治施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2(10):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