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单位安防设计项目要点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文物保护单位安防设计项目要点分析与探讨

张丽莉

浙江中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2022年8月18日)要求,加强文物(特别是野外文物、遗址)的有效保护;要始终把确保文物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督,着力防范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健全文物防灾减灾体系。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而安防措施是其中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型、特点,并结合实际文保安防项目设计工作中常见问题、技术交底遇到的问题,对文物保护单位安防设计项目要点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风险   技防  周界   本体   视频监控   入侵报警

1.1现场勘察

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工程设计,第一步工作就是注重对文物的实地勘察,详细的勘察分析是指导设计工作的重要方法手段。通过现场勘查掌握文物保护单位所处的地理环境、电气环境、文保单位本体特点。根据文保单位的两划范围(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对文保单位的布局特点、建筑功能、重要构件分布、出入口情况、原有物防技防设施、人防条件、古建筑中人员居住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电气电磁条件等进行分析记录,明确风险点、安全隐患,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拟定初步技术防范手段,有利于后期设计中采取针对有效的技防措施。

1.2风险等级的确定

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工程设计应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确定其相应风险等级及防护等级,并根据《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GB/T16571-2012 )选择对应的防范手段,做到防护级别与文保单位风险等级相匹配。

风险等级

单位类别

备注

三级

有藏品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级

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级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位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安全防护系统的选择

文物保护单位的的类型多样,包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而目前安防技术防范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防范、入侵报警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紧急广播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对讲系统等,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文保单位种类不同、风险等级、区域位置选择相应的技术防范系统手段:

1.3.1古建筑

古建筑的安全防范设计内容包括外周界、古建筑本体、区域/部位的防护。防护手段选择如下:

风险等级

外周界

古建筑本体防护

区域/部位的防护

一级

a)古建筑外周界应设置入侵探测和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宜设置声音复核装置;

b)周界出入口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c)古建筑外周界应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a)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根据环境条件和建筑格局合理设置,应能有效对古建筑本体进行监视。

b)古建筑对外的门、窗、管道口等应设置入侵探测装置,宜设置声音复核装置。

c)可设置紧急广播系统。

a)有点灯、燃香等活动的区域,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和电子巡查装置;

b)保存有壁画、塑像、碑刻及其他重要文物的区域,应设置入侵探测和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宜设置声音复核装置;

c)古建筑作为配套服务用房使用时,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除对古建筑本体进行监视外,还应对人员活动情况进行有效的视频探测与监视。

二级

a)古建筑外周界宜设置入侵探测装置和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具备联动功能

b)√

c)宜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a)√

b)古建筑对外的门、窗、管道口等宜设置入侵探测装置。

c)√

a)√,宜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b)√,可设置声音复核装置;

c)√,宜。

三级

a)古建筑外周界可设置入侵探测装置和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具备联动功能。

b)√宜。

c)√可。

a)√

b)古建筑对外的门、窗、管道口等可设置入侵探测装置。

c)×

a)√,可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b)宜设置入侵探测和/或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c)古建筑作为配套服务用房使用时,宜况进行有效的视频探测与监视。

: √表示与一级要求相同,×表示无要求

1.3.2石窟寺、石刻

石窟寺、石刻的安全防范设计内容主要为外周界、公众服务区、参观通道防护、本体:

风险等级

外周界

公众服务区

参观通道

一级

a)防护目标集中的石窟(石刻)群、重要的散存石窟(石刻)应设置周界入侵探测装置和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b)周界出入口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c)石窟寺和石刻周界应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a)公众服务区的防护应符合(防爆安检、人流)的规定;

b)根据安全防范使用/管理需要,宜设置紧急广播装置;

c)有点灯、燃香等活动的区域,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和电子巡查装置。

a)参观通道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能对通道内人员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控;

b)参观通道宜设置声音复核装置,可设置紧急报警、紧急广播、对讲等装置。

二级

a)宜设置入侵探测装置和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具备联动功能。

b)√

c)宜。

a)√

b)√可。

c)√宜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a)√

b)可设置声音复核、紧急报警等装置。

三级

a)√可。

b)√

c)√可。

/

/

风险等级

洞窟本体

石刻本体

一级

a)洞窟的门、窗户、通风口等应设置入侵探测装置。重要洞窟的门宜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

b)重要洞窟入口、甬道及重要区域/部位宜设置入侵探测、视频安防监控、声音复核等装置,但不得对防护对象造成损伤和破坏。

c)对外开放的重要洞窟内应设置紧急报警和对讲装置。

d)重要洞窟外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宜设置入侵探测装置。

a)石刻宜设置入侵探测、视频安防监控或声音复核装置,但不得对防护对象造成损伤和破坏。视频图像宜能监视石刻的全貌。

b)应在石刻周边易于攀爬、易于接触到防护对象的区域或部位设置入侵探测、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宜设置声音复核装置。

二级

a)重要洞窟的门\窗户、通风口等应设置入侵探测装置;

b)√,可

c)√,宜对讲装置

d)√

a)√,可

b)√,宜

三级

a)重要洞窟的门、窗户、通风口等宜设置入侵探测和/或声音复核装置

b)重要洞窟外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a)重要的室外石刻宜设置入侵探测和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可设置声音复核装置;

c)可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1.3.3古文化遗址、古墓葬

a)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核心区域和库房及其他陈列,存放文物场所的周界宜设置入侵探测、视频安防监控、声音复核、电子巡查等装置。

b) 周界出入口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c) 核心区域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宜设置入侵探测、声音复核装置。用于地下文物保护的入侵探测装置应能可靠探测撬、挖、凿、砸、钻、爆破等盗窃、盗掘行为,并在不破坏、不影响防护对象的前提下尽可能隐蔽安装。

1.4防护技术手段的选择

随着安防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视频高清技术发展起来的智能行为分析技术、热成像应用技术、物联网消防技术等成熟应用为文保单位安防防范提供了高效多维度的防护手段,此外入侵报警系统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包括微波/被动红外/人工智能三技术复核手段、基于微振动探测分析的防盗掘技术、振动光纤结合智能分析防入侵技术、泄露感应电缆防跨越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对文物单位的保护能力。

根据文保单位类型特点,选择其中1-2种为主或多种相结合的技术防范手段,让文保单位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如古墓葬类野外文物主要以微振动入侵报警+视频监控为主,古建筑、石窟寺类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

1.5安防点位设计要点

在安防设施的点位数量设计上,在保证防范功能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对设施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布置设计,布置要点如下:

1、点位设计应尽少量化、小型化,应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景观和原建筑风格的破坏。

2、室外摄像机、补光照明等设备尽可能集中安装,这样可以减少文保单位内周边的立杆等新增构筑物,减少对原始风貌的破坏。

3、尽量避免在主要出入口正方向设置安防设备,安防设备可安装在出入口的侧上方,以免影响文保点的外部观感。

4、文保点内的重要构建(如精美的牛腿、檐柱、抱箍)周边严禁安装摄像机等安防设备,设备宜安装在上述构建的反向或侧向。

1.6满足施工要求

安防设施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后期施工工艺,秉持最小干预原则,在保证设备的使用功能满足规范要求外,应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后期施工尽可能的减少对原建筑风格、风貌的影响破坏,遵循可逆的设计原则。应对设施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布置设计,要点如下:

室外立杆采用热镀锌管材,立杆外侧宜选用与周边植被相近颜色的外涂层,外涂层材料应防水、防脱落等工艺,立杆工艺应采用仿古造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文保点内部所有的设备、抱箍、管路应进行外涂层涂刷,涂刷颜色应与周边环境相似。

点位位置、管线走向的设计的应便于后期施工中采用抱箍等可逆安装方式。

1.7结论

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工程设计不同于常规建筑安防设计,设计中应始终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感,设计应坚持遵循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原则,进行全过程统筹设计考虑,切实落实文物安全设计要点,为文物安全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为守护文化瑰宝贡献安防人的一份力量,共同守望中华文明。

参考文献

1.《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9-2022);

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2018);

3.《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

4.《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1657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