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分析

吕慧

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5

摘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做好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十分重要。基于此,研究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这一课题。文章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现状中,分析出产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并研究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企业;产品质量;内部控制;体系优化

引言

实务中,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向客户赔偿的事件屡见不鲜。由此引发我们思考,在普遍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企业规范治理的背景下,为何企业产品质量仍然得不到保证?是政策法规不完善还是企业执行不到位?在控制产品质量时,面对众多的规则和标准,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整合?鉴于企业质量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笔者重点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质量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1.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对食品企业而言,食品质量安全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如果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口碑,还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电器企业而言,电器各个零部件的生产安全问题是整个企业的发展核心。如果电器中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电器的整体使用水平,拉低企业电器生产水准。无论是哪一个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均需要得到保障[1]。因此,企业中均会设置一个对应的质检部门,通过质量检查之后的产品,才可以继续面向大众销售。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分为生产管理、功能管理、过程控制、文件编制等。生产管理就是对产品生产材料的管理;功能管理是将产品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类;过程管理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文件编制管理是将产品功能属性区分开,并进行统一管理。以现如今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来看,存在较大程度的生搬硬套。虽然聘请了较多的专家对企业质检部门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大多数以理论为主,更多的是强调质量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控制等,对实际生产产品质量的培训采用应付差事的态度,无法有效地预防产品质量问题。除此之外,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缺乏管理意识。对企业的高级领导而言,质量管理不在研究范围内,反而是企业盈利情况是管理重点。对企业中级领导而言,属于纸上谈兵的态度,对质量管理理论了解较多,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企业员工而言,领导的态度反映一切,员工更倾向于偷懒耍滑,使产品质量进一步下降。对企业产品管理结构而言,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管理结构存在较多的漏洞,部门权限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制约,加大了日常管理难度。

2.企业产品质量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2.1明确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及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引导着企业各项具体工作的子目标,如市场营销、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研究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具体目标都是围绕着企业整体战略而制定的。企业战略在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下,离不开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对于企业产品质量而言,这不但关系着股东的利益,也关系到终端消费者的安全及其满意程度,还关系到国家的质量监管。在企业战略制定完成后,还需要结合内外环境的分析,提出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而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从企业管理角度而言,需要一系列管理体系予以支撑。而对于以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ISO体系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普遍实施信息化的背景下,还需要关注信息安全,引入COBIT体系,构建由内部控制体系、ISO体系和COBIT体系进而形成完善的支撑系统。

2.2深刻理解客户需求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在于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且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与客户存在交互的过程[2]。就质量管理而言,一般会存在设计与计划、开发与工程设计、测试、运行等环节,且不同环节之间互相联系。深刻理解客户需求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定位,二者之间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通过客户和企业互动这个“链条”实现质量管理的有效传递。

2.3确定产品质量内部控制方案

在实际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没有办法进行充分了解,企业在客户需求方面存在程序上的漏洞。此时的产品质量内部控制方案需要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在客户需求发生改动时,销售人员需要进行及时发现与沟通,在反映了合同签订的基础上,对订单后续过程持续跟踪,保证内部控制的管理与跟踪。产品质量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会降低一定的生产效率,内部控制方案则需要针对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在获取原材料方面,质量需要严格把控,从源头上把握产品质量。在了解产品质量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需要对产品进行材料存储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以及设备检测维护控制。材料存储控制需要对温度、堆积方式提出相应的需求,减少材料变质的损害。根据相关规范管理生产原材料,并标记出明显的保质期,确保产品存储质量管理效果。生产过程控制需要进行全周期监控,各个部门车间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员工同样需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保证生产员工的生产质量。

2.4重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为了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内部控制与生产质量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持续改进。文章将重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作为实际管理的最终步骤,将企业中各个层面的产品质量控制成一个有机整体,减少企业产品质量问题。企业中的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造成相应的质量问题较多。企业上层领导者负责向生产部门下发维护与管理的指令;中层领导负责管理生产部门的总体生产质量;下层员工负责执行领导下发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互相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调动企业内部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内部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改进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损耗;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督企业生产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内部控制。

3.构建企业产品质量内部控制体系需关注的几项重点工作

3.1拟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战略

在企业战略总体要求下,应组织企业管理层、质量管理、财务、法务等相关部门,必要时引入外部质量管理专家,确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战略。这是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的前提,毕竟,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种管理理念和工具,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3]

3.2有效整合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

前已述及,虽然内部控制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但二者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从产品质量管理角度而言,通过内部控制和质量管理部门的有效沟通甚至信息共享,可有效整合二者的程序文件,共同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3建立产业链式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在单个企业内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固然重要(如通过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单种产品质量),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密切分工、互相协同,这种组织间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对企业产品质量形成“共振效应”,共同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应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围绕着终端产品构建一体化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3.4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普及和物联网渐次盛行的时代,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由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涉及企业多个方面,如果仅依赖于人工作业,成本较高且效率相对较低,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可规避过于依赖人工的现象。

4.结束语

传统内部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指标较低,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管理效果。基于此,文章研究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这一课题。通过现状分析,得出产品质量管理难题,并针对管理难题提供相应的优化策略。企业需要不断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池国华,朱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谢合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3]赵团结,袁丽蓉.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考——从《公司财务原理》得到的启发[J].财务与会计,2019,(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