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集成化管理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集成化管理模式探析

房传平

滕州市农村公路事务中心   

:为推进农村公路“互联网+智慧交通”新模式,从“四好农村路”的“建、管、养、运”四方面入手,探索建设、管理、养护新模式,建成“美丽农村路”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关键词:四好农村路;路长制;互联网+ ; 美丽农村路

引言

自2018年以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建设“美丽农村路”,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枣庄市农村公路建设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交通强国”两个试点为契机,紧紧围绕县乡道路建设、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公路管养、安防工程提升等攻坚突破为重点,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融合,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深化改革、“四好农村路”试点创建和“路长制”管理等工作任务,加快建设“平安公路”、“智慧交通”掀起了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的热潮。

为达到农村公路全寿命周期控制,确保建设一条、成功一条、影响一片、惠及一方,使公路更美、乡村更靓,需要对农村公路从项目立项到建设、管理、养护形成集成化管理,建管并举、管养结合的模式。结合近几年来的工程管理经验和实践成果从制度的建立、技术应用、整体规划、管养并举对措施方法浅析。

1.建立“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以区(市)、镇(街)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路“路长制”领导小组,区、镇设立总路长,县、乡、村设立三级路长。明确“路长制”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管理作用,细化县、乡、村三级路长具体职责和责任清单,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路域环境整治、扬尘防治、绿化建设等工作。

1.1加强技术支撑

加快“路长制”智慧化和信息化建设。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县、乡、村三级路长人员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程建设期间以镇为单位聘请第三方工程咨询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程咨询服务。支撑“路长制”有效运行。

1.2完善“路长制”考核奖惩措施

由市“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进行日常监督指导,每年负责对各镇“路长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纳入对镇街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达到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的目的。

1.3纳入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信用评价机制

路长制公示牌
落实农村公路项目业主制,创新监管形式,推进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农村公路信用管理模式。创新农村公路信用评价机制,对农村公路项目参建单位进行信用记录,建立信用管理台账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强化优胜劣汰机制。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将信用记录纳入相关平台并依法向社会公开。

2.依托互联网+,建设立体管理系统

并依托互联网+,建成农村公路+乡村旅游;农村公路+生态产业;农村公路+党建示范。统一标准和内容制定了“路长制”公示牌,扫码即可了解有关公路的建、管、养、运等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1668743248525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形成“天地一体”的交通监控网络、视频分析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综合监控与预警系统、安全应急与协同调度系统、综合公路工程管理系统、交通运输监督管理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综合智能运维系统、综合办公系统、交通运行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八大应用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雨季、冬季等特殊天气对重点路段和部位发生的水毁、地质灾害、路面结冰等灾害。各类违法案件和涉路事件得到及时高效处置。

3.低等级公路升级提档改造技术方案

坚持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理念,大力实施节能建设,积极推行路面再生利用,鼓励废旧材料循环利用。铺装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不低于 5 厘米,面层下部连接须为碎石类刚性或半刚性基层;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不低于 20 厘米,面层下部应设置不小于规范规定的水泥或石灰稳定类基层。基层和面层之间应洒布乳化沥青透层或粘层。

3.1新建农村公路适宜结构形式

新建农村公路以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满足地域总体结构要求为主导,主要修建三、四级公路。以地方盛产建筑材料为侧重点,结合交通状况、经济实力等特点,满足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的要求为前提,建设结构形式为: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或路基+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

3.2  对于改(扩)建农村公路,根据原路面结构层性质,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并采取以下合理措施进行处理实施。

3.2.1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破碎板松动、唧泥、沉陷,错台露骨严重,已失去维修价值;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老化、龟裂块度小于0.2米,沉陷、松散严重的路段;路基出现大面积沉陷、变形、边坡坍塌等严重病害的公路进行重新修建。

首先对路面结构层材料进行铣刨并回收到拌合场进行筛分试验,经配合比验证试验后作为粒料按比例掺加利用。由于路基变形、失稳,必须重新填筑或作相应处理,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水稳性和整体稳定性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经验收合格后,再加铺水泥稳定土基层和沥青面层。

3.2.2 对于路基整体性良好,无变形,仅路面损毁严重的路段。首先进行路基强度的验算,路基弯沉值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取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首先按实验数据计算量铺筑一定数量的水泥等无机结合料在路面顶层,用路面冷再生拌和设备拌合均匀,经整形、碾压、养生后,形成路面基层,然后再加铺沥青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层。

3.2.3 对于路基和路面综合性能良好,仅路面表面层磨损严重的路段,采取加铺沥青面层(白改黑)的方法,以改善路面的行车舒适度,保护基层不受破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并美化路域环境。

4.路域环境建设

4.1景观建设

f12cb1a36b6a968edf463cc6337e884充分发挥农村公路支农、助农,服务于农村、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作用,推进乡村特色种植、养殖、电商、快递发展,将旅游景点、产业园区、乡村物流站点、革命教育基地、公路休闲驿站、停车观景平台等元素连点成线、串珠成链,丰富农村公路功能定位,推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打造成为产业振兴致富路、美丽生态景观路、乡村文化旅游路、红色爱国教育路等。真正做到一条路一道风景、一条路一种产业、条条路各具特色的效果。

4.2安防工程

安全问题贯穿于公路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之中。特别是建成通车后的工矿学校、临水临崖地段是重中之重。在临水临崖、急弯陡坡段按规范要求设置不低于SB或SA级的波形钢板护栏、缆索护栏或者混凝土护栏。在人员密集的工矿学校或野生动物出入地段设置金属网或长青绿篱隔离栅。

以视距不良、平交道口、事故易发、多发等路段为重点,交通量大的应设置红绿灯和警告标志、提示标志等。一般路口应合理设置轮廓标、线形诱导标、示警桩、道口标等设施。做到通视效果良好。

4.3绿化美化

绿化可采用本地长青绿篱、灌木、乔木,采用“露”“透”“诱”“封”的手段,突出自然景观。近景“露”,远景“透”,景色不好的通过绿化“封”,无法“封”的“诱”开视线。横向有厚度、层次分明,竖向有高度、错落有致,色调有亮度、色差和谐,透视有距离、视线良好。

绿篱因其隔离作用和装饰美化作用可密植于路边,可采用花灌木、带刺灌木、观果灌木等,做成花篱、果篱、刺篱。

灌木可在绿篱外栽种,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且比较矮小的木本植物,在地面以下或近根茎处分枝丛生。常见的灌木有女贞、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等。

   远处可栽种常绿乔木,这种乔木每年都有新叶长出,也有部分脱落,由于陆续更新,所以终年保持常绿,如樟树、紫檀、马尾松、柚木、梧桐等。用紫荆、桃花、桂花、红叶石楠、香樟、紫薇等多种植物突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观。

4.4防排水设施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的设置。枣庄市东北部丘陵山区借助于当地便利的建筑石材,主要形式为石砌边沟居多;西南部平原区以现浇混凝土和煤矸石粉煤灰多孔砖抹面砌筑居多。边沟设置于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其形式主要为梯形、矩形和U形边沟,村镇以外为明沟,穿过村镇路段原则上加设盖板或者暗沟等多种形式。

边沟与排水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农田、住宅附近低洼处相连,与农田灌溉系统和村镇排水系统相连,形成整体排灌水系。路侧农田可由边沟、绿化、栅栏等自然分离,由农村公路路长统一协调管理。

5.管养模式多样化

由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短、量大等特点,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地方政府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采取以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资金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

5.1管养市场化

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依法选定具有专项资质的养护作业单位。推行日常养护和大中修捆绑招标,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工程机械化作业水平。保证养护质量,逐步提升农村公路的好路率。

5.2政府为主多方参与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的方式参与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当中去,通过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为脱贫户提供就业机会。对于受地理环境限制、等级较低或农户、企业专用路,可采取个人承包的方式进行养护管理。

5.3新举措拓宽多渠道

d34b3c54460a0c4e321d936812ae1e9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公路改革的新政策、新进展、新成果,提高社会公众爱路护路意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到社会各界支持,营造支持农村公路发展的浓厚氛围。通过企业、个人等社会捐助或者利用农村公路企业冠名权、绿化经营权等方式筹集资金运用到农村公路的管养中。

结语

通过“美丽农村路”的建设,依托当地人文、地理和经济特色,以安全、绿化、美化、生态、旅游、文化为重点,确保建设一条、成功一条、影响一片、惠及一方的原则,实现良性循环。推进农村公路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均衡与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农村公路与生态美丽深度融合,形成“美丽公路+”的发展新模式。让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提升群众出行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枣庄形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好农村路”建设疏畅了交通“微循环”,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多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农村地区实现了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四好农村路”也让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真正把“四好农村路”建成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参考文献

JTG211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T5190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