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李萍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城区第五小学

摘要: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是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减少作业的随意性,增加作业的有效性,针对作业设计单纯追求“量”的饱和、形式机械和内容僵化的现状,“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应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升,遵循指向实践运用和指向思维提升的原则,结合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语文作业;作业设计

引言

作业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孩子积累知识、培养技能的最有效方式,是老师进行课堂评估和精准判断孩子学情的最主要方式。按照《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为继续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促使孩子们充分、科学而有特点的成长,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我校“减负”方面的教育精神,根据具体的文化精神,明确确定实施的重大意义: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重要内容。各地各校都必须坚持基本教学原则、贯彻因材施教,认真执行小学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技术,坚持实现小学一年级零基础教学。在教学的提质增效平台上,教师认真利用好教学作业,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作业,既有助于孩子积累知识、形成技能,养成良好习惯,也有助于老师认真检验效果、精准把握学情改进方法、积极推动孩子加强教学管理、认真进行科研评价、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1“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现状

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作业设计的探讨较为全面,成果颇丰。如方建兰等人所提出,“双减”政策后的教学作业主要目标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转为核心素质,从注重认知内涵转为注重语句文章、从注重认知结果转为注重思考训练、从注重意识训练转为注重审美意识、从注重认识实体转为注重文化渗透,并从作业目标、作业主体、作业类型、作业时机、作业效益和作业评改六个方面探索语文作业设计的趋势。章新在其建议,“双减”的大语境下,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逐步形成以语言学习为根本、知识形式与课程形态为两翼、以思考方式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体系,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语文课程任务,引导中小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业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是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向和原则。余琴指出,学校语文的设置要坚持以下原则:围绕课本,落实单元课文内容;着眼于课堂教学,凸显导学助教特点;注重实际,全面展开孩子的思维过程;彰显弹性,强调按差异分类教学。谢显东等教育专家提出,学校的语文作业教学要实现精简单化、层次化、多样、理性化,把减少中小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认真落到实处。综合分析相关研究可知,目前有关“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多提倡转变作业设计思路,提升作业的质量,从作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作业质量。

也有研究关注更细化的作业设计内容,以具体的作业设计内容为例,探讨语文作业设计的简洁化与有效性。很多研究认为作业要改变形式和内容,紧扣语文学科本质,更加个性化和具有适宜性,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高年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实践

作业改革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点,审视作业、思考作业设计和实施,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举措。依据语文本体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8:2的比例,以低阶认知能力为基础,激励学生建构和运用知识、完成高阶思维任务、解决现实问题,是小学高年段语文家庭作业设计落实语文素养的基本思路。

2.1识字与写字方面,设计展示型形式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汉字画教学方式,设计汉字画之类的作业,即基于汉字,依于图画,把汉字的字形与图画的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立意、构图、关联的审美熏陶。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成思维导图,并张贴在班级学习角。例如,有学生绘制了汉字“学”的演变历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不仅较完整地呈现了汉字发展的历程,而且充分体验到了汉字文化的魅力。

最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认为的汉字用法,发现汉字的各种用途。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趣味,而且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了解汉字文化。

2.2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设计交流型内容拓展类作业

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如下: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作业设计的方式时,可以多设计交流型内容拓展类作业,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阅读能力,以及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判断的能力。以六年级口语交际部分“同读一本书”“推荐一本书”为例,根据读与写比例为7:3的原则,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本感兴趣的书,了解这本书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然后围绕阅读感受绘制一份手抄报,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最后在展示环节谈谈自己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以及为何这样绘制手抄报。例如,笔者班级里的某学生读了《西游记》,并绘制了一份《西游记》手抄报,在班级里与学生交流分享。从手抄报出发,她深入《西游记》的故事脉络,讲了书中给自己感触最深的“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故事,并讲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交流型内容拓展类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收集和选择资料、谋篇布局的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3综合性学习方面,设计项目型综合拓展类作业

在综合性学习方面,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如下: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型综合拓展类作业,让学生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调查研究和专题演讲,提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的作业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可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3结语

提升开放性思维和高阶认知能力是语文作业设计的两大特征,在布置作业时要摒弃单一知识点和技能点训练的理念,做到设计过程呈分阶、分层的态势,实现作业在巩固知识、拓展能力、建构意义方面的价值。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以融会贯通的方式经历知识被发现、体验、验证、归纳等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是作业设计具有生态性的表现。总之,无论是本体性作业还是拓展性作业,语文作为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优势的重要学科,其作业设计都应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让写作业成为学生感受美、审视美和创造美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包玲玲.“双减”政策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40-42.

[2]杨黎白.“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2(32):112-113+116.

[3]赖旋珠.“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教育界,2022(25):5-7.

[4]陈桦.“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34):21-24.

[5]袁桂珍.“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探[J].新课程研究,2022(2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