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浅谈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管理

徐诺,刘思雨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5

摘要:公共建筑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对我国公共建筑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公共建筑建设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一般人群的生活、使用需求,也需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生活、使用需求。对此,需相关部门和人员重点做好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为特殊人群提供更多的便利。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加。在城市公共建筑建设时,需能够考虑到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提高老弱病残等群体的公共设施施工便利程度。因此,当务之急还需相关部门和人员进一步做好无障碍环境的构建,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发展。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一、公共建筑中无障碍设施的发展背景

分析我国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设施发展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的进步带动了无障碍设施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建设,人民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接收信息越来越多丰富,这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到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无障碍设施是保障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弱病残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也是一座城市人性化程度的重要表现。因此,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还需将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放在重点位置来讨论;

第二,社会弱势群体的迫切需求带动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老弱病残人群的基数也非常大。相关数据调查表明,全球残疾人士中,中国占据约五分之一。面对国内老弱病残群体的强烈呼声,需进一步做好无障碍设计,为其正常生活提供应有的便利。

二、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筑施工不规范。目前,部分公共建筑在设计时,未能够考虑到残障人士的需求,未能够针对残障人士提供必要的保护,更多将重点放在了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同时,部分单位也会刻意减少无障碍设计方面的经费投入。另外,从施工人员角度来看,施工人员同样不具备无障碍意识和安全意识,这导致实际施工中无障碍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给残障人士的日常使用带了了诸多不便。例如,在对电网或者信息基站进行设计时,常常会出现占用盲道等情况,极容易加剧残障人士的安全风险;

第二,监督管理不规范。无障碍设施作为公共建筑中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未能够形成对无障碍设置的正确认识。同时,从监督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同样缺乏对无障碍设置的有效管理,这就导致现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十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残障认识的正常生活。此外,社会整体也缺乏对残障认识的尊重。一些城市商贩在摆摊经营时,很容易出现遮挡无障碍设施的行为,甚至会出现人为的无障碍设施破坏。因此,还需执法部门针对这些刻意破坏无障碍设置的行为做好惩处,营造城市良好的无障碍环境。

三、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策略

(一)室外环境构建

室外环境作为公共建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需能够做好室外环境的构建。具体来看,包括但不限于人行横道设计,盲道设计,坡道设计,扶手和标志设计。其中,在进行人行横道设计时,需考虑到轮椅等残障人士的基本出行需求,一般需将人行横道的宽度固定在2-3m,然后确保路面的坡度不易过于陡峭,一般将坡度数值控制在2%-3%之间。这是因为,如果人行横道的坡度数值过度,则很容易带来轮椅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在盲道设计时,需重点以盲人群体的出行为考量,保障盲道的通畅性。一方面在设计初期避免电线杆、变电箱、树木、广告牌等遮挡物的存在;另一方面在盲道投入使用后,也需做好管理,防止自行车、电动车等停放在盲道上。此外,在盲道设计中,也需保证盲道的连贯性。然后,对盲道材料进行把控,需在盲道表面形成圆形的凸起,增加盲人群体的脚底触感。

在人性天桥和地下通道设计中,需重点对坡度进行控制,一般在11.2左右。同时,防止坡面道路过于光滑。之后,在天桥和地下通道的两侧位置做好扶手设置,并确保扶手设置的连贯性。

(二)建筑内部设施构建

在对公共建筑内部无障碍设施进行设计时,需首先从功能性角度出发。具体来看,设计人员对公共建筑出入口位置进行设计时,应当重点关注残障人士的出入需求,并选择在距离建筑出入口较近的位置处增添残障人士使用的电梯。同时,保障道路宽敞度,确保轮椅能够正常通过,并确保电梯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如图1所示。

其次,做好公共建筑客房或者卫生间设置。在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中,需同时兼顾卫生间的使用功能和残障人士的心理感受。设计人员可选择在无障碍卫生间的墙壁上增加扶手装置,以此来方便残障人士抓握。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截图_20230201102130.png

图1 侯梯厅无障碍设计

(三)交通以及疏散设施构建

交通和疏散设施是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一般由楼梯、门窗、扶手等多个方面组成。其中,考虑到残障人士在使用楼梯时的不便性。因此,设计人员在对楼梯进行设计时,可选择凸缘直角形状且不具备踢面的楼梯。之后,一并针对楼梯每一个台阶的高度做好设计,应当控制在0.1-0.16m之间。而在楼梯宽度设计中,则需将宽度数值控制在0.3-0.35m之间。

其次,在对楼梯间进行设计时,也需确保楼梯间具有较好的照明。目前,考虑到更多楼梯间照明为声控灯,具有更好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因此,需对声控灯进行定位维修养护,防止声控灯因故障问题不运行,或者运行不灵敏。最后,针对楼梯间的大门宽度做好设计,确保门的宽度能够满足轮椅的正常的通行,然后将门的把手和门铃位置设计在残障人士可以触碰到的位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现代公共建筑的建设中,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能够照顾到更多人群。不仅仅是满足一般人群的需求,也需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因此,还需能够进一步做好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可保障社会整体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室外环境构建,建筑内部设施构建,交通以及疏散设施构建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欣.十三部门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J].建筑设计管理,2021(11)

[2] 吴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高新科技,2021(22)

[3] 张勇.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探析[J].北京规划建设,2022(02)

[4] 周欣;冯余萍;陆激.无障碍环境建设新趋势[J].建设科技,2022(16)

[5] 王颖;吕雅丽;王昱双;邢红鑫;杨苗苗.济泰地区旅游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9)

[6] 王瑞.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城乡建设,2020(23)

作者简介:

    徐诺(1987.01.26),女,蒙古族,籍贯:辽宁沈阳人,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学士学位,专业:建设管理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建设管理

刘思雨(1994.6.25),女,汉族,籍贯:辽宁新民人,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硕士学位,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