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泗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泗水”

王见鑫

( 中共泗水县委党校 济宁 泗水 273200)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之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总书记关于两创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方向。泗水县坐落于孔孟之乡,是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核心区之一,是泗河文化发祥地,努力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期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泗水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泗水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价值分析

(一)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视作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自身发展规律也体现了两创之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内容,受制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会根据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相应地作出改变与调整。创造性转化之义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现实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意义,侧重于时代性;创新性发展之义在于守正创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升、不断发展,侧重于进步性。不管是创造性转化还是创新性发展,都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中断亦或是完全否定,而是源源不断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与当今新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让传统文化进行古今融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新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原有文化过程中,不断地打破文化在原有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藩篱,使其传统文化焕然一新,从而满足时代发展之要求。[1]因此,我们讲中华传统文化是转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两创是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本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进行是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

(二)不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须变革传统文化,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事关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如没有与时俱进进行转化创新就难以推进当代文化发展只有不断主动地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进一步激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活力,增强文化自信。目前,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错误认识,一是全盘否定的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盲目地全面否定历史文化二是文化复古主义,此种观点主张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发挥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导作用,反对学习其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不管是全盘否定的激进主义还是文化复古主义不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传承发展,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资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必须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以便新时代文化任务的有序运行。

(三)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遍历更迭,在时代发展中历久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文化之源,也是民族自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点。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作为文化古国和文化大国,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时代要求,即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国说的是一个国家要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为拥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民众,也体现为具有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拥有雄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根与魂,忘本”“去根是不会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的建设须同时看到我国文化发展的优势与困难,目前,我国文化领域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在传统文化领域存在思想上模糊认识不清、保护措施不齐全等漏洞。[2]我们必须掌握好传统文化发展规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更有力的文化价值支撑。因此,我们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必然抉择。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泗水实践

(一)交流互鉴,打造泗水文化品牌

楹联作为从古至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历经老中青三代楹联艺术家和衷于弘扬传统文化社会人士的不懈努力下,泗水县楹联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泗张镇于2018年11月成功创建了中国楹联文化镇并进行了海内外征联活动,同时泗水县农商银行泗张支行成功创建国内首家中国楹联文化主题银行,拉开楹联文化品牌创建序幕,掀起楹联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高潮。至此,泗水县赢得了一张省级、五张国家级楹联文化名片,其中中册镇李白村是省内首家以村级组织命名的齐鲁诗词之乡,中册镇李白村、金庄镇马家坡村、济河街道尖山村是中国楹联文化村,杨柳镇是中国楹联文化镇,泗水县也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县。2021年泗水县圣源酒店成功创建国内第一家中国楹联文化主题酒店并进行了海内外征联活动;2022年泗水县中医医院将楹联文化和中医文化相结合决定创建中国楹联文化主题医院,并积极开展海内外楹联征集工作。泗水县楹联文化底蕴深厚,楹联文化队伍有活力,楹联文化活动多样性,为打造国家级楹联文化强县奠定坚实基础,丰富了文化泗水品牌内涵。

(二)文化惠民,培育泗水时代新风

近年来,泗水县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为目标,以满足泗水人民文化生活需要、提升泗水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乐民工作,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实效。首先,在文化活动方面,开展了红歌大家唱合唱比赛、优秀红色文艺作品征集、全县读书朗诵大赛、优秀传统剧目展演、文化泗河全国歌曲征集评选、百年辉煌·红心向党主题快闪等一系列活动。不同形式文化活动精彩绝伦,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新声相融合,让两创落地,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其次,在公共文化资源方面,习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讲: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泗水县城内有一条特殊的道路,即泗水县圣哲路,这是泗水县的家风家训文化街。这条文化街通过向市民展现古代家风家训故事,家风家训漫画、剪纸、手绘、格言等内容,清风泗水、圣地之源深入民心,便于民众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训,建设好家庭。同时,送戏进乡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21年,泗水县选拔优秀演出团队为全县老百姓送戏1800余场次,确保每村每年3场戏。通过送戏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把公共文化资源送到了老百姓的身边,充实了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

(三)文旅融合,创新泗水文化模式

以文化人,聚力以文塑旅。近年来,泗水文化旅游事业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文化泗水发展目标,进一步整合泗水文化生态资源,全方面打造高品质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基地,推介泗水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生态文化名片。泗水县将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立足本地人文地理区位优势,开发了泗水县等闲谷艺术小镇项目,打造出等闲谷艺术特色小镇,它是文创型乡村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为探索乡村文化振兴开辟了新途径。我们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村民闲置的48套农房进行了改造建设,引进合伙人发展起研学、文创、艺术等各类文旅项目,共同打造了等闲谷艺术小镇等闲谷艺术粮仓创始人田彬站在东仲都村阅湖尚儒研学写生基地说,未来这里将变成乡村文化和艺术综合体,成为真正的精神粮仓身处于等闲谷艺术粮仓内,可以尽享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魅力,文化为体,艺术为用,粮为精,食为神,等闲为气,泗水为观,山东为旭日,体用精气神观旭日东升。艺术为粮,情怀为仓;文化为心,艺术为核,是粮仓人对其最初定位。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这些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强调加强现代意义的文化表达,不仅提高了其本身附加值,也让传统文化更近人心,传统文化活力在泗水这片天地充分涌流。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实现路径

(一)运用现代科技,让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感

在日常工作中,运用新技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还做得不足,存在途径单一、方法简单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作用,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其一,探索文化+科技新模式,在尊重历史前提下,运用虚拟现实、3D多维动画、场景制作等新兴技术,使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更生动、更具表达力。其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数字化,大力推进数字化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建设,推进传统文化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建成面向大众的传统文化数据库。加强济宁市全市域内古籍保护,同时可以建立济宁市级古籍珍本数据库、济宁市古籍数字图书馆。另外,我们须积极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革命历史档案数字化库,搭建济宁市民间文化抢救保护档案和数字化保护平台;建立革命历史档案信息数据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示等活动。

(二)优化工作机制,让两创落地有保障

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进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优化工作机制是保障两创工作落地的有效途径。其一,建立资金与人才保障制度。设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专项经费,对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大的文化项目加以扶持;合理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中的问题,即人才队伍力量比较薄弱、人才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有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传统文化项目面临传承人断档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引进相关人才从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进一步整合凝练从事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人才。其二,构建工作协调制度。各级工作单位的宣传部门牵头,由文联、学校和一些文化组织等参与,成立两创工作协调小组,搭建两创工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工作协调会,形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合力。其三,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纳入各级单位年度工作考核中,作为精神文明单位的重要指标,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单位对两创的重视程度。

(三)挖掘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赓续传承

文化资源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底气,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动力来源,因此,必须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解决当下文化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充分挖掘优势文化资源。一方面,梳理好传统文化资源。此项工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基础性工作。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诗、词、曲、赋、民族戏剧、曲艺、国画和书法等,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要清晰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发现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创造力,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要规范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机制,宣传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把传统优秀思想文化融入文化事业,把传统优秀风俗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创造出更多 的文化产品,推进传统文化世俗化、日常化[3]另一方面,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我国在开发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今时代依旧熠熠生辉

四、结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文化,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文化,伟大时代呼唤更多先进文化,伟大事业需要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建设是济宁最亮丽的底色,我们必须传承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树立创新思维,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着眼当下,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意义,始终坚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文化营养,发挥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开展,以期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泗水

五、参考文献

[1]陈念,郭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理路[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1(4):52-57.

[2]李新潮.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21.

[3]宋小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J].东岳论丛,2019(2):125-130.